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首页精彩图片
与千年布龙接上“信号” 奉化有群“舞龙少年”
2025-05-15 21:2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裴庚益 王红雨

“咣咣咣”锣鼓一响,只见龙头抖动,一条彩龙上下翻滚,或仰或卧,钻来跳去,翻“云”覆“雨”……

奉化尚田中心小学舞龙队排练现场。本文图片由陈章升、王红雨摄

今天(15日)上午,在奉化尚田中心小学操场上,10名学生正在奉化布龙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亮亮指导下,练习九节龙表演。一旁观摩的有陈亮亮的父亲陈行国、学校体育老师樊雷波以及十余名学校舞龙队队员。

“暑假,我准备带着孩子们去省里参加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去年尚小的‘学生龙’夺得舞龙大赛竞速比赛金奖,今年大家力争再创佳绩。”排练间隙,陈亮亮提醒队员们注意舞龙的手法、脚步,在游龙行进时做到“人龙合一”。

陈亮亮(右一)教学生们舞龙。

赓续接力,“舞龙少年”惊艳舞台

像这样的舞龙排练,奉化尚田中心小学师生每月都会开展好几次。自从组建舞龙队以来,该校已培养近千名“舞龙少年”。

陈行国制作奉化布龙。

“陈行国师傅是奉化布龙的国家级传承人,我也是他的徒弟。”樊雷波介绍,在他和陈亮亮的指导下,奉化尚田中心小学学生与省里其他“舞龙少年”切磋过招,舞出累累硕果——两届省青少年(儿童)龙狮锦标赛3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市首届中小学传统体育舞龙项目竞速舞龙一等奖……

学生们正在舞龙。

据了解,舞龙的表现手段包括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动作套路等。其中,奉化布龙有近千年历史,其主要艺术特征为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奉化布龙表演由盘、滚、游、翻、跳、戏等基本套路和小游龙、大游龙、龙钻尾等过渡动作组成。舞者动作矫健,舞姿变化多端。”说起奉化布龙,尚田中心小学学生李启浩打开了话匣子。

陈亮亮教学生们舞龙。

李启浩是该校602班的学生,也是该校舞龙队的“明星”之一。2022年以来,他在陈亮亮、樊雷波等指导下,苦练舞龙技艺,逐渐成长为一名“龙头手”。

“逢年过节,我在家乡舞台上都能见到奉化布龙的身影,好看,很酷!”李启浩介绍,从小他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像陈行国那样的优秀舞龙手。

奉化尚田中心小学舞龙队。

读三年级时,李启浩成为校舞龙队队员。没想到,首次参加排练的他遇到挫折,“当时因为分心、动作没做到位,我在舞龙时被龙身砸中了头,非常疼。”

舞龙,要比看起来难得多。初体验的尴尬,并没有让李启浩气馁。在此后的几年里,他向陈亮亮等拜师学艺,舞龙技艺日渐增长。

“‘龙头手’的一招一式,决定着龙身和龙尾的姿态。一场在9分钟内须完成的比赛,他要和搭档展示30多个套路。”李启浩告诉记者。

整理布龙。

李启浩的同学毛炳皓也是奉化布龙的“粉丝”。目前,他在九节龙中,执掌“龙六”一环。

“‘龙六’是九节龙的第六节。作为这个位置的舞龙手,既要关注前面队员的手法、脚步,也要提醒后面的队员配合跟进。”毛炳皓介绍。

毛炳皓是一名“10后”舞龙手,加入尚田中心小学舞龙队已有3年。在他看来,精彩的奉化布龙演出离不开舞龙手平时的刻苦训练。

“有一次训练,大家翻滚跳跃,盘卷屈伸,难度越做越大。突然,有一节的队员不小心踩在龙衣上,打了个趔趄。顿时,龙身塌陷。”毛炳皓说,那次训练让他意识到九节龙“一条心”,大家在训练、演出时须齐心协力。

奉化布龙传承基地外景。

传承创新,“追龙人”续写新篇章

赓续接力、勤练“内功”,让奉化尚田中心小学舞龙队在省市舞龙大赛、文艺演出中大放光彩。

今年,在陈亮亮、樊雷波的带领下,这些“舞龙少年”在奉化区“二月二”民俗文化荟活动现场一展身手,为市民带来九节龙和五节龙“双龙表演”,赢得满堂彩。

奉化尚田中心小学舞龙队。

“舞龙不是大人的专属,小朋友也能玩好奉化布龙!”谈到奉化布龙舞龙技艺的传承,毛炳皓信心满怀。

在学生时代,“90后”陈亮亮也有和毛炳皓一样的想法。在他看来,“舞龙少年”与千年布龙接上“信号”,让奉化古老文脉在当代舞台焕发新生。

陈亮亮教孩子们舞龙。

目前,陈亮亮指导的校园舞龙队有20多支。队员中,不仅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有幼儿园的孩子。

“奉化第一实验幼儿园的‘娃娃龙’队获得全省双冠王,在坚持了九年的传承路上留下扎实的‘龙印’;奉化高级中学学生在国际舞台上传递奉化布龙的文化薪火,让人眼前一亮。”陈亮亮说。

排练现场。

据了解,2013年以来,陈亮亮和陈行国一直在校园从事奉化布龙教学,累计培养“舞龙少年”近万名

陈行国与陈亮亮。

“现在,爸爸负责布龙制作,我负责教学演出。”陈亮亮说,近年来,奉化布龙表演形式在创新,舞龙动作也在增多,“希望有更多舞台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加快奉化布龙‘走出去’步伐,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魅力”。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与千年布龙接上“信号” 奉化有群“舞龙少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5-15 21:29: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裴庚益 王红雨

“咣咣咣”锣鼓一响,只见龙头抖动,一条彩龙上下翻滚,或仰或卧,钻来跳去,翻“云”覆“雨”……

奉化尚田中心小学舞龙队排练现场。本文图片由陈章升、王红雨摄

今天(15日)上午,在奉化尚田中心小学操场上,10名学生正在奉化布龙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亮亮指导下,练习九节龙表演。一旁观摩的有陈亮亮的父亲陈行国、学校体育老师樊雷波以及十余名学校舞龙队队员。

“暑假,我准备带着孩子们去省里参加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去年尚小的‘学生龙’夺得舞龙大赛竞速比赛金奖,今年大家力争再创佳绩。”排练间隙,陈亮亮提醒队员们注意舞龙的手法、脚步,在游龙行进时做到“人龙合一”。

陈亮亮(右一)教学生们舞龙。

赓续接力,“舞龙少年”惊艳舞台

像这样的舞龙排练,奉化尚田中心小学师生每月都会开展好几次。自从组建舞龙队以来,该校已培养近千名“舞龙少年”。

陈行国制作奉化布龙。

“陈行国师傅是奉化布龙的国家级传承人,我也是他的徒弟。”樊雷波介绍,在他和陈亮亮的指导下,奉化尚田中心小学学生与省里其他“舞龙少年”切磋过招,舞出累累硕果——两届省青少年(儿童)龙狮锦标赛3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市首届中小学传统体育舞龙项目竞速舞龙一等奖……

学生们正在舞龙。

据了解,舞龙的表现手段包括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动作套路等。其中,奉化布龙有近千年历史,其主要艺术特征为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奉化布龙表演由盘、滚、游、翻、跳、戏等基本套路和小游龙、大游龙、龙钻尾等过渡动作组成。舞者动作矫健,舞姿变化多端。”说起奉化布龙,尚田中心小学学生李启浩打开了话匣子。

陈亮亮教学生们舞龙。

李启浩是该校602班的学生,也是该校舞龙队的“明星”之一。2022年以来,他在陈亮亮、樊雷波等指导下,苦练舞龙技艺,逐渐成长为一名“龙头手”。

“逢年过节,我在家乡舞台上都能见到奉化布龙的身影,好看,很酷!”李启浩介绍,从小他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像陈行国那样的优秀舞龙手。

奉化尚田中心小学舞龙队。

读三年级时,李启浩成为校舞龙队队员。没想到,首次参加排练的他遇到挫折,“当时因为分心、动作没做到位,我在舞龙时被龙身砸中了头,非常疼。”

舞龙,要比看起来难得多。初体验的尴尬,并没有让李启浩气馁。在此后的几年里,他向陈亮亮等拜师学艺,舞龙技艺日渐增长。

“‘龙头手’的一招一式,决定着龙身和龙尾的姿态。一场在9分钟内须完成的比赛,他要和搭档展示30多个套路。”李启浩告诉记者。

整理布龙。

李启浩的同学毛炳皓也是奉化布龙的“粉丝”。目前,他在九节龙中,执掌“龙六”一环。

“‘龙六’是九节龙的第六节。作为这个位置的舞龙手,既要关注前面队员的手法、脚步,也要提醒后面的队员配合跟进。”毛炳皓介绍。

毛炳皓是一名“10后”舞龙手,加入尚田中心小学舞龙队已有3年。在他看来,精彩的奉化布龙演出离不开舞龙手平时的刻苦训练。

“有一次训练,大家翻滚跳跃,盘卷屈伸,难度越做越大。突然,有一节的队员不小心踩在龙衣上,打了个趔趄。顿时,龙身塌陷。”毛炳皓说,那次训练让他意识到九节龙“一条心”,大家在训练、演出时须齐心协力。

奉化布龙传承基地外景。

传承创新,“追龙人”续写新篇章

赓续接力、勤练“内功”,让奉化尚田中心小学舞龙队在省市舞龙大赛、文艺演出中大放光彩。

今年,在陈亮亮、樊雷波的带领下,这些“舞龙少年”在奉化区“二月二”民俗文化荟活动现场一展身手,为市民带来九节龙和五节龙“双龙表演”,赢得满堂彩。

奉化尚田中心小学舞龙队。

“舞龙不是大人的专属,小朋友也能玩好奉化布龙!”谈到奉化布龙舞龙技艺的传承,毛炳皓信心满怀。

在学生时代,“90后”陈亮亮也有和毛炳皓一样的想法。在他看来,“舞龙少年”与千年布龙接上“信号”,让奉化古老文脉在当代舞台焕发新生。

陈亮亮教孩子们舞龙。

目前,陈亮亮指导的校园舞龙队有20多支。队员中,不仅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有幼儿园的孩子。

“奉化第一实验幼儿园的‘娃娃龙’队获得全省双冠王,在坚持了九年的传承路上留下扎实的‘龙印’;奉化高级中学学生在国际舞台上传递奉化布龙的文化薪火,让人眼前一亮。”陈亮亮说。

排练现场。

据了解,2013年以来,陈亮亮和陈行国一直在校园从事奉化布龙教学,累计培养“舞龙少年”近万名

陈行国与陈亮亮。

“现在,爸爸负责布龙制作,我负责教学演出。”陈亮亮说,近年来,奉化布龙表演形式在创新,舞龙动作也在增多,“希望有更多舞台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加快奉化布龙‘走出去’步伐,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魅力”。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