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团参观梁皇山。
5月16日,“文脉承古今 生态耀四明”主流媒体宁波行活动走进宁海,近30家主流媒体的朋友们循着“游圣足迹”探访了这座滨海小城。
当镜头定格西门城楼,历史与当下在此时空交叠,这座滨海小城正以文旅创新的阔步,迈向更璀璨的未来。
●现场走访:
与徐霞客的跨时空对话
眼前的西门城楼,恍惚间似有徐霞客衣袂随风轻扬,仿佛定格了1613年那个“云散日朗”的瞬间。这座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建筑为清朝光绪年间所建的城楼,如今以质朴姿态承载着“中国旅游日”的象征意义。媒体团驻足于此,触摸城墙砖缝间数百年的呼吸——从一个人的孤旅到千万人的共鸣,宁海以“出发”为原点,将历史转化为当代文旅的公共仪式。城楼下的跑道上,跑者与游客交织,印证着“文化不是标本,而是流动的日常”的哲思。
在宁海县十里红妆文化园,千余件藏品铺展出一部江南女性的生命史诗。千工床上的雕花屏风如微型戏台,万工轿的龙凤纹饰富丽堂皇,缠脚架与三寸绣鞋则诉说着历史的痛与美……
承德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苏建辉说,这座文化园堪称优质的红色婚嫁文化IP,其文化挖掘深度和独特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特色。宁海婚嫁习俗中体现的对女性尊重尤其值得借鉴,馆内丰富的藏品体系更值得观众细细品鉴。
京九晚报副总编辑郭跃旗感慨着徐霞客出游第一站的山清水秀,他说喜欢旅游的人都应该来宁海看一看,然后从宁海出发,去探索更多的山水。
●小城变迁:
在霞客的凝视下“重生”
事实上,徐霞客曾两次踏足宁海这座滨海小城。他在宁海游历猎奇,走过了长达120公里的“霞客古道”;沿途,时而碧树清溪,时而瀑潭相叠,时而怪石嶙峋;首宿梁皇山、险渡水母溪、取经筋竹庵……当年徐霞客走过的景点,如今都依稀可辨。
当下的宁波,霞客元素也早已“破圈”。15年来,宁海坚持打造“5·19中国旅游日”和“徐霞客”品牌,不断推动宁海旅游高质量发展;成立了徐霞客研究会,发起了“中国当代徐霞客”评选活动,更让霞客元素融入了宁海城市,从霞客居、霞客路、霞客公园,到霞客宴、霞客展、霞客马拉松;借着霞客古道,持续举办列入全球顶级越野跑UTMB的宁海越野挑战赛,积极打造户外运动之城。
今年,宁海再次承办“5·19中国旅游日”全国主会场活动,推出主题日、主题周、主题月、主题季四大系列近千场活动,这些策划让“徐霞客”不再是景点广告牌上的古人,而成了游客朋友圈里的“旅行搭子”。
●更多思考:
当行者成为文明坐标
五月的宁波,山海如故,书页翩跹,“徐霞客”达达的马蹄声渐近。站在中国旅游日主会场,宁海正以未来之笔续写《徐霞客游记》——执笔者是Z世代、是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
天下旅游,宁海开游!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拥有“山海泉石”自然景观,“华东第一泉”宁海森林温泉、“华东最美蓝色海湾”宁海湾、全国首条千里登山健身步道等;也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被誉为“天下读书种子”的方孝孺、“民族翰骨”潘天寿,以及国家级非遗“十里红妆”等;更有广受大家欢迎的美食,青蟹蛏子白对虾,香榧蜜桃白枇杷,各种特色风味、传统小吃,能满足各类游客的喜爱。可以说,宁海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送万家福”的好地方,是“诗画浙江”的缩影,更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宝藏县城”。
在这座小城,徐霞客的“云散日朗”从未消散——它化作洋溪畔的晨跑者、前童古镇的豆香、新城天际线的灯火,以及永恒流动的、对远方的渴望。
记者 谢舒奕 樊卓婧/文 杨辉/摄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