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现场。
甬派客户端记者 黄银凤 文/摄 通讯员 俞珠飞 史美章
5月24日晚,北京开拍国际拍卖公司春拍现当代艺术专场上演精彩一幕。中国现代油画大师沙耆的三幅布面油画作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419.75万元。其中,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花卉作品《静物》以264.5万元(含佣金)高价落槌,超估价近一倍,成为当晚拍卖会的一大亮点。这一佳绩不仅印证了沙耆作品的市场价值,更彰显了20世纪经典艺术的持久魅力。
沙耆1914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塘溪沙村,被誉为“中国梵高”。其艺术生涯见证了中国现代油画的发展历程。
他早年师从徐悲鸿,后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深造,成为首位获得该校优秀美术金质奖章的中国留学生,更曾与毕加索等艺术大师同台展出作品。其创作融汇了西方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与东方哲学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去年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举办的“生命的延伸——沙耆110周年艺术展”,通过165组作品全面呈现了这位艺术大师的创作轨迹。
本次开拍国际春拍现当代艺术专场汇集了90余件精品力作,包括常书鸿、林风眠等名家作品。沙耆参拍的三幅作品中,两幅为花卉题材,一幅为人物画,均被列入重点专题。

《静物》。
其中,《静物》以120万元起拍,经过21轮激烈竞价,最终以230万元落槌,含佣金成交价达264.5万元。
这幅创作于沙耆比利时留学黄金时期的作品,以蓝瓶白花为主体,配以樱桃与水杯,冷暖色调交相辉映,既展现了学院派的扎实功底,又融入了印象派的光影表现手法,被艺术界公认为其早期代表作品。
另一幅创作于1989年的《初冬的菊花》则以55万元起拍,最终以63.25万元成交。这幅晚年作品风格更为凝练,通过初冬菊花的意象,传递出生命的坚韧与顽强,体现了艺术家晚年“以简驭繁”的美学追求。

《初冬的菊花》。
值得关注的是,当晚拍卖会上,20世纪经典艺术作品整体表现优于当代艺术作品,呈现出明显的“价值回归”趋势。
艺术市场专家分析指出:“沙耆作品的高溢价成交,反映出收藏界对艺术史经典脉络的重新认识。在当前市场调整期,具有深厚学术积淀的艺术家作品更受青睐。”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