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棉位在大棚内照料杜鹃苗

花农在大棚里给花苗修建枝叶
七月的宁波,骄阳炙烤着大地,气温持续攀升至35℃以上。当多数人在空调房里躲避酷暑时,北仑区柴桥街道的花农早已在晨曦中忙碌开来。
昨天凌晨5点,天色刚泛起鱼肚白,叶棉位等几名花农就走进了大棚,为娇嫩的花木覆盖遮阳网。汗水顺着额头滑落,他们却顾不上擦拭——对于这些与土地打交道的劳动者而言,高温炙烤下的每一份坚守,都是守护花木产业的“攻坚战”。




拉起防晒网
大棚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滚烫的蒸汽,温度计的指针死死“钉”在38℃。叶棉位熟练地拉扯着遮阳网,网格在阳光下折射出微光,为花木撑起一片“清凉伞”。“可别小看这网,盖上后棚内温度能降5℃到8℃。”他抬手抹了把汗,袖口早已被汗水浸透。为了避开正午的烈日,花农们将作业时间拆分成“早晚两班”:5点到10点、15点到19点,在毒辣的阳光与闷热的大棚间,用时间差为花木“抢”出生存空间。
老一辈花农靠经验“看天吃饭”,新一代劳动者则用科技“逆天改命”。过去,人工喷淋需要花农背着几十斤重的水管在棚内穿梭,2亩地往往要耗费1个多小时,烈日下作业如同“蒸桑拿”。

上午7点多,叶棉位已经汗流浃背浑身湿透
万景杜鹃良种园负责人沃科军口中的“自动喷淋系统”成了他们的“得力助手”——按下控制器,细密的水雾便从管道中喷涌而出。“我们引入的自动喷淋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每20分钟即可完成3亩至4亩区域的喷淋作业,而以往人工喷淋同样面积则需要2小时至2.5小时。在总面积24亩的大棚区域,自动喷淋系统极大节省了人力与时间成本。”科技的赋能,让劳动者的汗水有了更精准的落点。

沃科军给花木浇水

自动喷淋系统
在应对高温挑战的过程中,柴桥街道也积极发挥帮扶作用,派遣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专家们不仅帮助花农提高花木存活率,还为提升花木附加值出谋划策,助力当地花木产业在高温困境中稳健发展。

花苗全部盖上了防晒网
当城市在高温中“喘息”,这些田间地头的劳动者用汗水诠释着“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许天长通讯员叶晶晶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