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安全行|安全不放假!暑假涉娃交通事故多发 尤其要注意这三类
2025-07-06 19:3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本文图片及视频由各地交警提供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方丹茜 娄臻

  每年暑假,“孩子空闲家长忙碌”的现象尤为突出,导致监护出现疏漏。与此同时,“小候鸟”纷纷来甬,涉娃交通事故也因此进入高发期。记者梳理发现,有三种情况特别容易“惹祸”,成为事故的“导火索”——违规骑行、超员、视觉盲区!

  7月2日上午8点22分左右,小陈(化姓)驾驶电动自行车,搭载两名同伴,一同前去参加暑期实践活动。由于三人同乘一辆车且均未佩戴头盔,行驶途中不幸发生意外。

  公共视频记录下现场一幕:电动自行车不断加速前进,无视前方行驶的机动车,在行驶至象山亚帆路喜来登酒店附近的一个转弯处时,因车速过快导致失控侧翻。此次事故造成小陈头面部大面积擦伤,需接受整形手术进行缝合;后座的两名同伴也全身不同程度受伤。

交警的提醒请收好。

  “未满16周岁,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更不用说违规载人、不戴头盔了。”象山交警相关负责人说,违规骑行安全风险大,每年都有这样的事故案例。广大家长要吸取教训,看好家中各类车辆钥匙,不要让未达法定年龄的孩子驾车上路。另外,平时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记住!超员是按照人数计算的。

  除了“违规骑行”,“超员”这类违法行为每逢暑假必然多发。

  记者了解到,“小候鸟”们组团来甬时,常常出现多人挤一辆车的情况。因为在驾驶员的“刻板印象”中,孩子年龄小,不应计入人数。实际情况是,“超员”这一违法行为是严格按照人数计算的,并不考虑年龄。

  与此同时,与“超员”违法行为相伴而生的还有不系安全带等安全隐患。高速交警每年都会查获不少涉及“小候鸟”超员的违法案件,发现他们大多数挤在后排座位,或者被大人抱在怀里,既没有安全座椅也不系安全带。

  “在与孩子相关的交通事故中,‘小候鸟’群体的占比相对较高。一旦发生事故,缺乏任何防护措施的他们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有交警告诉记者,去年就发生过这样的案例,事故发生时,“小候鸟”由于惯性作用伤得更重。

车辆有盲区,一定要告诉孩子。

  最后要提醒的是因视觉盲区引发的类似“鬼探头”事故。

  第一种情况,孩子身材矮小,容易“藏匿”在难以被察觉的位置,加之车辆本身存在视觉盲区,极易导致事故发生。第二种情况,路边有“障碍物”遮挡视线,突然有行人或非机动车冲出,驾驶员往往难以迅速避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事故特别容易发生在孩子身上。

因为视野盲区,孩子被碾。

  不久前,在宁海县力洋镇大塘村的一处停车场,一辆白色轿车在右转弯驶入时,驾驶员未能注意到蹲在入口处玩耍的小朋友。结果,车辆的右前轮直接碾过小朋友的身体。所幸小朋友仅受了一些皮外伤,身体并无大碍。尽管“有惊无险”,但教训深刻,值得所有家长和驾驶员引以为戒。

  “仔细分析这三类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共同点——部分孩子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家长监护缺失。”宁波交警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孩子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问题,每年暑假开启前后,各地交警均会开展相应的交通安全宣教行动。

  但不得不说的是,交通安全出行“从娃娃抓起”也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发力。尤其是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更要发挥“第一守关人”的作用。因为众多涉娃事故的发生,原因之一就是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监护。

孩子请记住,千万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

  另外,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孩子灌输交通安全知识:如“步行过马路”时,不要横冲直撞、忽然加速猛跑或中途折返,特别是在没有斑马线的国省道沿线和村镇道路,要“一停二看三通过”且通过时要举手示意。还要提醒孩子,“结伴出行”时,不要在道路上嬉戏打闹、互相追逐、不要结伴穿行高速公路;“骑行出行”时,未满12周岁不要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要骑电动自行车。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安全行|安全不放假!暑假涉娃交通事故多发 尤其要注意这三类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7-06 19:35:00

本文图片及视频由各地交警提供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方丹茜 娄臻

  每年暑假,“孩子空闲家长忙碌”的现象尤为突出,导致监护出现疏漏。与此同时,“小候鸟”纷纷来甬,涉娃交通事故也因此进入高发期。记者梳理发现,有三种情况特别容易“惹祸”,成为事故的“导火索”——违规骑行、超员、视觉盲区!

  7月2日上午8点22分左右,小陈(化姓)驾驶电动自行车,搭载两名同伴,一同前去参加暑期实践活动。由于三人同乘一辆车且均未佩戴头盔,行驶途中不幸发生意外。

  公共视频记录下现场一幕:电动自行车不断加速前进,无视前方行驶的机动车,在行驶至象山亚帆路喜来登酒店附近的一个转弯处时,因车速过快导致失控侧翻。此次事故造成小陈头面部大面积擦伤,需接受整形手术进行缝合;后座的两名同伴也全身不同程度受伤。

交警的提醒请收好。

  “未满16周岁,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更不用说违规载人、不戴头盔了。”象山交警相关负责人说,违规骑行安全风险大,每年都有这样的事故案例。广大家长要吸取教训,看好家中各类车辆钥匙,不要让未达法定年龄的孩子驾车上路。另外,平时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记住!超员是按照人数计算的。

  除了“违规骑行”,“超员”这类违法行为每逢暑假必然多发。

  记者了解到,“小候鸟”们组团来甬时,常常出现多人挤一辆车的情况。因为在驾驶员的“刻板印象”中,孩子年龄小,不应计入人数。实际情况是,“超员”这一违法行为是严格按照人数计算的,并不考虑年龄。

  与此同时,与“超员”违法行为相伴而生的还有不系安全带等安全隐患。高速交警每年都会查获不少涉及“小候鸟”超员的违法案件,发现他们大多数挤在后排座位,或者被大人抱在怀里,既没有安全座椅也不系安全带。

  “在与孩子相关的交通事故中,‘小候鸟’群体的占比相对较高。一旦发生事故,缺乏任何防护措施的他们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有交警告诉记者,去年就发生过这样的案例,事故发生时,“小候鸟”由于惯性作用伤得更重。

车辆有盲区,一定要告诉孩子。

  最后要提醒的是因视觉盲区引发的类似“鬼探头”事故。

  第一种情况,孩子身材矮小,容易“藏匿”在难以被察觉的位置,加之车辆本身存在视觉盲区,极易导致事故发生。第二种情况,路边有“障碍物”遮挡视线,突然有行人或非机动车冲出,驾驶员往往难以迅速避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事故特别容易发生在孩子身上。

因为视野盲区,孩子被碾。

  不久前,在宁海县力洋镇大塘村的一处停车场,一辆白色轿车在右转弯驶入时,驾驶员未能注意到蹲在入口处玩耍的小朋友。结果,车辆的右前轮直接碾过小朋友的身体。所幸小朋友仅受了一些皮外伤,身体并无大碍。尽管“有惊无险”,但教训深刻,值得所有家长和驾驶员引以为戒。

  “仔细分析这三类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共同点——部分孩子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家长监护缺失。”宁波交警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孩子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问题,每年暑假开启前后,各地交警均会开展相应的交通安全宣教行动。

  但不得不说的是,交通安全出行“从娃娃抓起”也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发力。尤其是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更要发挥“第一守关人”的作用。因为众多涉娃事故的发生,原因之一就是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监护。

孩子请记住,千万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

  另外,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孩子灌输交通安全知识:如“步行过马路”时,不要横冲直撞、忽然加速猛跑或中途折返,特别是在没有斑马线的国省道沿线和村镇道路,要“一停二看三通过”且通过时要举手示意。还要提醒孩子,“结伴出行”时,不要在道路上嬉戏打闹、互相追逐、不要结伴穿行高速公路;“骑行出行”时,未满12周岁不要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要骑电动自行车。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