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指尖战场”十年见证 他们讲述成长密码
2025-07-08 15:2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见习记者 何丫/文 许天长 陈结生 文/摄

  7月8日,宁波市级重大新闻传播服务平台——甬派客户端迎来成立十周年。

  当天,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举行“甬派十年,每个人都是主角;我们在一起,就是宁波!”主题庆典活动。

  活动特别设置“回望”篇章,邀请三位在甬派平台上成长起来的优秀记者、编辑登台,分享他们在媒体融合大潮中的实践与感悟。

  高质量“实战”:锤炼真本领

冯瑄

  宁波日报经济新闻部记者冯瑄,通过四次赴新疆库车报道的经历,展现了“实战”如何推动传统记者向全媒体记者深度转型。

视频制作:记者 张钱鸿

  最初,她以通讯、创优稿件为主,再到今年推出的新媒体产品“跨越天山来看‘你’”获得广泛传播,由此实践了“一个选题,吃干榨净”的全媒体生产模式。

  这种深入一线的“铁脚板”精神,结合既能出镜直播、制作短视频新闻专题,又能写特稿的多元技能,让她成为兼具“六边形战士”广度与“专家型记者”深度的全媒体人才。

  她参与的“蓝色脉动”重大主题报道成功破圈传播,并参评中国新闻奖,这正是她通过“实战”转型的成果体现,也是她从传统记者蜕变为全能全媒体人才的有力证明。

  甬派平台的日常运作,本身就是一场严谨而高效的“战斗”。记者与编辑们在极限压力下锤炼真本领,磨砺出过硬的专业素养。

张子琪

  甬派编辑部编辑张子琪用“指尖战场”形容编辑工作。她分享了甬派编辑团队的日常:实行18小时轮班制,每天要处理近18万字的稿件,成为清晨六点半开灯的“早鸟”与深夜处理突发新闻的“夜归人”,都是团队的常态。

视频制作:记者 张钱鸿

  在这种对质量与时效性有极高要求的工作环境中,编辑们练就了快速精准处理信息、严把新闻质量关的核心能力,也锻造出精准高效、严谨负责的团队素养。

  技术赋能:解放人力,聚焦价值

  甬派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将其视为提升效能、释放人才创造力的关键工具。

乐骁立

  宁波晚报经济中心记者乐骁立,亲历了报道方式从“笔尖到指尖,从纸端到云端”的转变。5G商用以来,他依托甬派平台,不断尝试直播新闻、直播带货等新形式,深入市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与团队深刻认同“无视频,不新闻”的行业趋势,通过策划精品视频,屡获殊荣。而甬派提供的技术平台和传播渠道,正是支撑他突破传统报道边界的关键所在。

视频制作:记者 张钱鸿

  “每一次时代的风口吹来,我们始终挺立潮头。AI时代到来,我们责无旁贷,既是参与者,更是创新者。”张子琪分享了团队主导研发AI应用“派小天”的典型案例。

  为了做好每日天气新闻报道,编辑团队与技术团队深度协作,研发出AI应用“派小天”。借助这一工具,原本需要半小时完成的天气稿,现在5分钟就能搞定,且准确率高达95%。

  她说:“这并非取代,而是赋能——让我们能腾出手来,去追逐更复杂、更有深度的新闻现场。”这番话恰恰体现了甬派借助技术解放人力,投身更高价值工作的理念。

  这三位记者编辑的分享,勾勒出清晰的人才画像:在“实战”中锤炼核心能力,以前沿技术赋能解放生产力、拓展更多可能性,在掌握多元技能的同时,始终严守专业边界与价值底线。

  十年风雨兼程,正是这样一群新闻人在支撑着甬派稳步前行。甬派十年,是技术迭代、内容深耕的十年,更是人才辈出、薪火相传的十年。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指尖战场”十年见证 他们讲述成长密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7-08 15:24:00

  甬派客户端见习记者 何丫/文 许天长 陈结生 文/摄

  7月8日,宁波市级重大新闻传播服务平台——甬派客户端迎来成立十周年。

  当天,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举行“甬派十年,每个人都是主角;我们在一起,就是宁波!”主题庆典活动。

  活动特别设置“回望”篇章,邀请三位在甬派平台上成长起来的优秀记者、编辑登台,分享他们在媒体融合大潮中的实践与感悟。

  高质量“实战”:锤炼真本领

冯瑄

  宁波日报经济新闻部记者冯瑄,通过四次赴新疆库车报道的经历,展现了“实战”如何推动传统记者向全媒体记者深度转型。

视频制作:记者 张钱鸿

  最初,她以通讯、创优稿件为主,再到今年推出的新媒体产品“跨越天山来看‘你’”获得广泛传播,由此实践了“一个选题,吃干榨净”的全媒体生产模式。

  这种深入一线的“铁脚板”精神,结合既能出镜直播、制作短视频新闻专题,又能写特稿的多元技能,让她成为兼具“六边形战士”广度与“专家型记者”深度的全媒体人才。

  她参与的“蓝色脉动”重大主题报道成功破圈传播,并参评中国新闻奖,这正是她通过“实战”转型的成果体现,也是她从传统记者蜕变为全能全媒体人才的有力证明。

  甬派平台的日常运作,本身就是一场严谨而高效的“战斗”。记者与编辑们在极限压力下锤炼真本领,磨砺出过硬的专业素养。

张子琪

  甬派编辑部编辑张子琪用“指尖战场”形容编辑工作。她分享了甬派编辑团队的日常:实行18小时轮班制,每天要处理近18万字的稿件,成为清晨六点半开灯的“早鸟”与深夜处理突发新闻的“夜归人”,都是团队的常态。

视频制作:记者 张钱鸿

  在这种对质量与时效性有极高要求的工作环境中,编辑们练就了快速精准处理信息、严把新闻质量关的核心能力,也锻造出精准高效、严谨负责的团队素养。

  技术赋能:解放人力,聚焦价值

  甬派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将其视为提升效能、释放人才创造力的关键工具。

乐骁立

  宁波晚报经济中心记者乐骁立,亲历了报道方式从“笔尖到指尖,从纸端到云端”的转变。5G商用以来,他依托甬派平台,不断尝试直播新闻、直播带货等新形式,深入市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与团队深刻认同“无视频,不新闻”的行业趋势,通过策划精品视频,屡获殊荣。而甬派提供的技术平台和传播渠道,正是支撑他突破传统报道边界的关键所在。

视频制作:记者 张钱鸿

  “每一次时代的风口吹来,我们始终挺立潮头。AI时代到来,我们责无旁贷,既是参与者,更是创新者。”张子琪分享了团队主导研发AI应用“派小天”的典型案例。

  为了做好每日天气新闻报道,编辑团队与技术团队深度协作,研发出AI应用“派小天”。借助这一工具,原本需要半小时完成的天气稿,现在5分钟就能搞定,且准确率高达95%。

  她说:“这并非取代,而是赋能——让我们能腾出手来,去追逐更复杂、更有深度的新闻现场。”这番话恰恰体现了甬派借助技术解放人力,投身更高价值工作的理念。

  这三位记者编辑的分享,勾勒出清晰的人才画像:在“实战”中锤炼核心能力,以前沿技术赋能解放生产力、拓展更多可能性,在掌握多元技能的同时,始终严守专业边界与价值底线。

  十年风雨兼程,正是这样一群新闻人在支撑着甬派稳步前行。甬派十年,是技术迭代、内容深耕的十年,更是人才辈出、薪火相传的十年。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