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三年就能大学毕业?本科“加速”模式的利与弊
2025-07-11 13:29:00 稿源: 央视网公众号  

单明嘉想过自己会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特殊”毕业生

2024年,大二下学期,她偶然刷到一篇帖子——武汉大学2017级本科生王康康讲述自己如何只用三年完成本科学业单明嘉突然意识到,原来大学可以不用按部就班地读完四年“那我能不能也提前毕业?”

这个发现让她既兴奋又忐忑。她立即开始研究学校的相关政策。教务处的老师告诉我,学校规定用3—6年毕业都可以,但这个过程是有点困难的单明嘉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自己作为一个“成绩还可以的普通学生”,并没有拔尖到可以直接跳级。

但是单明嘉还是向教务老师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规划:想要出国留学,没有保研或考研的需求已经获得语言成绩,目前只差修学分这一个任务。“我把能提前处理的事情都做完了,老师认可我的规划是可行的,所以就同意了我的申请。”

提前毕业的可能性

大三学期一开始,单明嘉就提交了2025年毕业申请,这意味着她必须在最后一学年完成毕业论文和实习,并修完28个学分的课程“压力还是挺大的”单明嘉告诉记者,准备毕业的一年,她在图书馆里经常从早上10点忙到晚上10点,如果课程冲突了,可能还会影响成绩,“所以大三的绩点要比大一、大二低一些”。不过还是坚持了下来,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少有的三年本科毕业的学生之一

作为单明嘉实现提前毕业“互联网启蒙人”,武汉大学的王康康是在计算学分时意外发现自己可以提前毕业的。大三上学期选课时,他发现自己已修和将修的学分合计已满足毕业要求。我当时很惊讶,去查了入学时发的学生手册,发现提前毕业是可行的

有了这一想法后,王康康咨询了教学秘书。但由于他所在的学院在过去十年间未出现过提前毕业的学生,本科生院老师对此较为谨慎。老师向他详细说明了提前毕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无法参加9月的保研推免、如果挂科可能导致延迟毕业,以及若当年未能就业,可能会失去应届生身份等。

但这些因素对我来说影响不大。”王康康在接受央视网《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的平均成绩约为90分,挂科的可能性较低他计划直接申请国外高校的研究生项目,而提前毕业将有助于他更早地进入科研阶段

王康康坦言:“如果我在大四再学一年,其实已经没有太多需要选的课程了,这一年学习效率可能并不高。”而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选择提前毕业,他节省出一整年的时间,直接进入硕士学习,接着攻读博士“这种选择权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主动性和优势。”

得益于《武汉大学创新学分管理办法》,王康康与专业相关的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活动中所获创新学分,可冲抵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因此最后一个学期,他并没有因为要提前毕业而产生额外的课程任务,整体流程较为顺利。

“学年学分制”到“完全学分制”

提到大学本科学习,四年制几乎是约定俗成的标准学制三年就能毕业的模式如何确立的,适合所有学生吗?

央视网《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模式的确立与不少高校从实行“学年学分制”向实行“完全学分制”转变密切相关。传统的“学年学分制”要求学生在固定年限(通常为45年)内修满规定学分,而“完全学分制”则打破了时间限制,只要学生提前修满所需学分,最快三年即可毕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在接受央视网《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初衷之一是实现因材施教,解放一些有天分的孩子,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这一模式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新型研究性大学更接近实现,存在系统性的挑战。

在同济大学国豪书院,“2+1+X的培养模式帮助优秀的本科生进行了学制“加速”。国豪书院执行院长学锋向央视网《新闻+》记者介绍,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大一大二夯实基础,在大三进行交叉学科、主辅修专业的学习。若学生在大三下学期满足“转段”要求,大四便可开始修读本校的研究生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本硕博培养周期比传统模式平均缩短一年。

 

受访者供图

不过,这种加速对学生的学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尹学锋院长介绍,同济大学国豪书院的学生通常在三年左右的时间修145150个学分,其中尚未包含毕业设计(论文)的学分此外每个学生还需要承担科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创新实践。书院还为未来技术班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开设了项目制课程,36个学分,即平均每个学期都有不少于4学分的课题实践,“学习任务还是比较重的”

学锋院长坦言,“2+1+X”的培养模式对学校的教学资源提出了高要求。例如,部分课程的学分和时长被压缩,授课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重构知识体系;项目制课程需要大量的助教投入对学生进行1对 1的指导。同时,书院还在社区里开辟了专门的研讨室、实验室和公共区域,为同学们有更多时间、空间来专注学习、深入科研创造便利条件。

据了解,为了支撑这种高密度、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同济大学国豪书院配备了600名博士生导师,师生比高达1.2:1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过程中,平均每位导师每级需要指导2名本科生,以帮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完成68个学分

在陈志文看来,需要“完全学分制”配套的是培养质量把关,更不能以降低质量为代价。“在很多著名大学的理工科专业里,四年能顺利毕业就已经不容易了,有些学科的课程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课题体系里学生必须要啃,不然可能会降低大学的培养质量

学锋院长介绍,“2+1+X”的培养模式虽然看上去是三年的时间完成本科学业,但其主要定位是培养具有前瞻思维的战略科学家,所以学生接下来还会45年时间科研阶段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这种时间的收缩是为了让学生在大三结束后可以更加全身心融入课题组做科研,提前明确深造方向消融迷茫阶段学锋院长表示,目前国豪书院强基计划的同学完成三年本科学习后转段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同学占比达到95%以上,“本博学业衔接还是比较流畅丝滑的”。

提前毕业的隐形成本:“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和以学院为整体的加速培养模式不同,2022级本科生单明嘉是“单打独斗式”的提前毕业。2025年6月,她参加了本科毕业论文的答辩,“老师们看到我的学号跟学长学姐的不太一样,他们就很好奇,问我将来什么打算”。单明嘉告诉记者,比起提前毕业“爽不爽”“酷不酷”,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否明确。

一方面,从现实情况而言,提前毕业需要大三就转入毕业年级,从学籍和时间上无法参保研,留给考研准备时间也非常紧张;另一方面,在申请一些国外高校时,三年本科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国内专科,需要额外向国外高校解释学制的问题

“我之前老是很着急,有年龄焦虑。正常本科毕业年龄是22岁,我今年才21岁,但我还是焦虑,感觉自己要被‘卷飞’了,怎么都赶不上别人,所以要提前毕业”单明嘉向记者描述了自己当时的想法:早一年读硕士或者早一年走上工作岗位,就比别人多一些优势。“但是我经历了提前毕业,还同时准备这么多事情,我现在反而有点想慢下来,去尝试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王康康也在采访中表示,其实自己的成绩并非专业拔尖,但是大学期间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大创项目、社团活动和讲座、辩论赛等等。希望未来想要提前毕业的学弟学妹不是被年龄焦虑和内卷推动着疲惫地提前毕业,而是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走适合自己的路”。

在某985高校从事教务工作的曲靖(化名)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尽管“完全学分制”实行已有数个年头,但实际上能用三年的时间毕业的学生仍然非常稀少。“学校层面也有一定的担心,如果学生都提前毕业了,是不是说明学校的教育质量没有那么扎实

陈志文表示,按照目前的高校培养模式,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科的学生来说,四年的时间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顺利衔接下个阶段已经属于比较理想的状态了“可能新型研究性大学里有一些更为优秀的孩子,没有必要非得在本科阶段四年时间,目前的‘强基计划’、‘珠峰计划’、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也是国家在因材施教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化解目前大多数高校培养模式‘齐步走’矛盾

尹学锋院长也提到,加速不是目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适应变化的世界。在他看来,目前的教育加速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密切相关,技术迭代正在快速改变科研方式、学习速度。

“我们也在思考,究竟哪些课程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而哪些课程真的过时了不能再让学生们花时间去学已经过时的东西,但又要让他们从每门课程沉淀基础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他们有更的生存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三年就能大学毕业?本科“加速”模式的利与弊

稿源: 央视网公众号 2025-07-11 13:29:00

单明嘉想过自己会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特殊”毕业生

2024年,大二下学期,她偶然刷到一篇帖子——武汉大学2017级本科生王康康讲述自己如何只用三年完成本科学业单明嘉突然意识到,原来大学可以不用按部就班地读完四年“那我能不能也提前毕业?”

这个发现让她既兴奋又忐忑。她立即开始研究学校的相关政策。教务处的老师告诉我,学校规定用3—6年毕业都可以,但这个过程是有点困难的单明嘉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自己作为一个“成绩还可以的普通学生”,并没有拔尖到可以直接跳级。

但是单明嘉还是向教务老师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规划:想要出国留学,没有保研或考研的需求已经获得语言成绩,目前只差修学分这一个任务。“我把能提前处理的事情都做完了,老师认可我的规划是可行的,所以就同意了我的申请。”

提前毕业的可能性

大三学期一开始,单明嘉就提交了2025年毕业申请,这意味着她必须在最后一学年完成毕业论文和实习,并修完28个学分的课程“压力还是挺大的”单明嘉告诉记者,准备毕业的一年,她在图书馆里经常从早上10点忙到晚上10点,如果课程冲突了,可能还会影响成绩,“所以大三的绩点要比大一、大二低一些”。不过还是坚持了下来,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少有的三年本科毕业的学生之一

作为单明嘉实现提前毕业“互联网启蒙人”,武汉大学的王康康是在计算学分时意外发现自己可以提前毕业的。大三上学期选课时,他发现自己已修和将修的学分合计已满足毕业要求。我当时很惊讶,去查了入学时发的学生手册,发现提前毕业是可行的

有了这一想法后,王康康咨询了教学秘书。但由于他所在的学院在过去十年间未出现过提前毕业的学生,本科生院老师对此较为谨慎。老师向他详细说明了提前毕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无法参加9月的保研推免、如果挂科可能导致延迟毕业,以及若当年未能就业,可能会失去应届生身份等。

但这些因素对我来说影响不大。”王康康在接受央视网《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的平均成绩约为90分,挂科的可能性较低他计划直接申请国外高校的研究生项目,而提前毕业将有助于他更早地进入科研阶段

王康康坦言:“如果我在大四再学一年,其实已经没有太多需要选的课程了,这一年学习效率可能并不高。”而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选择提前毕业,他节省出一整年的时间,直接进入硕士学习,接着攻读博士“这种选择权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主动性和优势。”

得益于《武汉大学创新学分管理办法》,王康康与专业相关的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活动中所获创新学分,可冲抵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因此最后一个学期,他并没有因为要提前毕业而产生额外的课程任务,整体流程较为顺利。

“学年学分制”到“完全学分制”

提到大学本科学习,四年制几乎是约定俗成的标准学制三年就能毕业的模式如何确立的,适合所有学生吗?

央视网《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模式的确立与不少高校从实行“学年学分制”向实行“完全学分制”转变密切相关。传统的“学年学分制”要求学生在固定年限(通常为45年)内修满规定学分,而“完全学分制”则打破了时间限制,只要学生提前修满所需学分,最快三年即可毕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在接受央视网《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初衷之一是实现因材施教,解放一些有天分的孩子,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这一模式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新型研究性大学更接近实现,存在系统性的挑战。

在同济大学国豪书院,“2+1+X的培养模式帮助优秀的本科生进行了学制“加速”。国豪书院执行院长学锋向央视网《新闻+》记者介绍,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大一大二夯实基础,在大三进行交叉学科、主辅修专业的学习。若学生在大三下学期满足“转段”要求,大四便可开始修读本校的研究生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本硕博培养周期比传统模式平均缩短一年。

 

受访者供图

不过,这种加速对学生的学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尹学锋院长介绍,同济大学国豪书院的学生通常在三年左右的时间修145150个学分,其中尚未包含毕业设计(论文)的学分此外每个学生还需要承担科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创新实践。书院还为未来技术班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开设了项目制课程,36个学分,即平均每个学期都有不少于4学分的课题实践,“学习任务还是比较重的”

学锋院长坦言,“2+1+X”的培养模式对学校的教学资源提出了高要求。例如,部分课程的学分和时长被压缩,授课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重构知识体系;项目制课程需要大量的助教投入对学生进行1对 1的指导。同时,书院还在社区里开辟了专门的研讨室、实验室和公共区域,为同学们有更多时间、空间来专注学习、深入科研创造便利条件。

据了解,为了支撑这种高密度、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同济大学国豪书院配备了600名博士生导师,师生比高达1.2:1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过程中,平均每位导师每级需要指导2名本科生,以帮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完成68个学分

在陈志文看来,需要“完全学分制”配套的是培养质量把关,更不能以降低质量为代价。“在很多著名大学的理工科专业里,四年能顺利毕业就已经不容易了,有些学科的课程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课题体系里学生必须要啃,不然可能会降低大学的培养质量

学锋院长介绍,“2+1+X”的培养模式虽然看上去是三年的时间完成本科学业,但其主要定位是培养具有前瞻思维的战略科学家,所以学生接下来还会45年时间科研阶段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这种时间的收缩是为了让学生在大三结束后可以更加全身心融入课题组做科研,提前明确深造方向消融迷茫阶段学锋院长表示,目前国豪书院强基计划的同学完成三年本科学习后转段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同学占比达到95%以上,“本博学业衔接还是比较流畅丝滑的”。

提前毕业的隐形成本:“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和以学院为整体的加速培养模式不同,2022级本科生单明嘉是“单打独斗式”的提前毕业。2025年6月,她参加了本科毕业论文的答辩,“老师们看到我的学号跟学长学姐的不太一样,他们就很好奇,问我将来什么打算”。单明嘉告诉记者,比起提前毕业“爽不爽”“酷不酷”,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否明确。

一方面,从现实情况而言,提前毕业需要大三就转入毕业年级,从学籍和时间上无法参保研,留给考研准备时间也非常紧张;另一方面,在申请一些国外高校时,三年本科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国内专科,需要额外向国外高校解释学制的问题

“我之前老是很着急,有年龄焦虑。正常本科毕业年龄是22岁,我今年才21岁,但我还是焦虑,感觉自己要被‘卷飞’了,怎么都赶不上别人,所以要提前毕业”单明嘉向记者描述了自己当时的想法:早一年读硕士或者早一年走上工作岗位,就比别人多一些优势。“但是我经历了提前毕业,还同时准备这么多事情,我现在反而有点想慢下来,去尝试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王康康也在采访中表示,其实自己的成绩并非专业拔尖,但是大学期间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大创项目、社团活动和讲座、辩论赛等等。希望未来想要提前毕业的学弟学妹不是被年龄焦虑和内卷推动着疲惫地提前毕业,而是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走适合自己的路”。

在某985高校从事教务工作的曲靖(化名)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尽管“完全学分制”实行已有数个年头,但实际上能用三年的时间毕业的学生仍然非常稀少。“学校层面也有一定的担心,如果学生都提前毕业了,是不是说明学校的教育质量没有那么扎实

陈志文表示,按照目前的高校培养模式,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科的学生来说,四年的时间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顺利衔接下个阶段已经属于比较理想的状态了“可能新型研究性大学里有一些更为优秀的孩子,没有必要非得在本科阶段四年时间,目前的‘强基计划’、‘珠峰计划’、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也是国家在因材施教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化解目前大多数高校培养模式‘齐步走’矛盾

尹学锋院长也提到,加速不是目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适应变化的世界。在他看来,目前的教育加速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密切相关,技术迭代正在快速改变科研方式、学习速度。

“我们也在思考,究竟哪些课程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而哪些课程真的过时了不能再让学生们花时间去学已经过时的东西,但又要让他们从每门课程沉淀基础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他们有更的生存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