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购物遇到货不对版,找客服解决是再常规不过的操作。可最近,售后服务也成了一种诈骗引流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北京市反诈中心7月12日曝光最新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在网上开店卖货,故意发错货或寄发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再以售后补偿名义引诱事主做任务实施诈骗,消费者须提防“假理赔”骗局。
前不久,事主李先生在社交平台上的一家店铺购买了一套积木玩具,收到快递后打开一看,竟是一包毫无关联的小苏打。李先生联系店铺客服,对方让李先生扫描快递盒内的售后二维码。由此,李先生脱离原平台,进入和售后客服私下聊天的界面。客服表示,李先生可以通过看短剧的方式做任务,完成任务后,不仅可以补发货物,还可以赚钱。
在利益的诱惑下,李先生同意进群做任务,接连小额充值看短剧,都领取到了佣金,之后便越发加大投入。客服还以“操作失误”“账号被冻结”等理由,诱骗李先生转账解冻账号,李先生转账了数万元却再未收到返现,方知被骗。
无独有偶。王女士在直播间花20余元购买了一瓶2升装的名牌洗衣液,收到的却是杂牌小包装洗衣液,王女士迅速联系商家客服。“都是我们的错,实在对不起,我们肯定给您满意的解决方式,只要您不向平台投诉就行……”客服卑微恳求,随后让王女士添加专属客服的微信。
客服首先给王女士全额退款,接着跟王女士说,如果能给店铺截图好评,再给王女士货物价款一倍的返利。这两项退赔政策让王女士对这家店铺好感倍增。最后,客服又给王女士推荐了一项投资黄金的任务,投500元返600元,投得越多返利越多。基于前期的信任,王女士直接投了5万元,结果全部被骗。
北京市反诈中心透露,骗子在网上开店,故意发错货引买家找客服投诉,是最新出现的诈骗引流手段。在“理赔”过程中,骗子让事主通过扫描快递内售后二维码、加售后客服微信的方式,引诱事主脱离平台私下与客服联系,以规避平台监管,接着便通过做任务赚钱、投资盈利甚至威胁恐吓等话术实施诈骗。
张女士也遭遇了类似骗局,只不过话术变成了威胁恐吓。张女士在网上买了个将近一米高的电扇,结果收到的却是一个手持小风扇。张女士找客服理论,客服答应给张女士退款及额外赔偿,只需要张女士下载软件做几单刷单任务即可。在张女士做任务过程中,客服以张女士操作失误导致店铺账号被冻结为由,让张女士向其转账86000元用于解封账号,如果不配合解冻操作,就去法院起诉张女士,甚至还威胁说此事会影响到张女士家人的征信。
一听要被起诉,还影响家人,张女士吓得对客服言听计从,所幸张女士转账的大部分钱款被警方及时拦截,没有受到更大损失。
反诈民警梳理近期发案警情后发现,在抖音、快手、淘宝、番茄小说等众多网购及社交平台都出现了涉诈店铺,涉诈网店的营业执照主要是个人工商户,售卖的商品从U盘、小风扇到大米、纸巾、手机支架等,而且发案数量迅速增长。
北京警方提示广大消费者,真正的商家进行售后理赔绝对不会要求先转账、做任务,如投资黄金、刷单返利或看短剧挣钱等。消费者购物维权切勿脱离官方平台进行操作,不要添加客服私人微信,不要下载陌生软件,更不要轻信高额赔偿。
同时,警方也呼吁社交平台及电商加强对开设店铺的监管巡查力度,在客服聊天界面显著提示消费者防范诈骗的注意事项,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