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正式合并!李书福开价172亿元全资收回极氪
2025-07-16 18:3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 张恒

  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

  7月15日晚,吉利控股集团发布极氪私有化退市最新进展。同日,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合并附属公司及极氪订立合并协议,公司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

  进行合并事项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约172亿元全资收购

  公告显示,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应付代价总额约23.9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1.99亿元)。

  本次收购,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每名符合资格的极氪持有人可选择就每股极氪股份收取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代价股份,或就每股极氪美国存托股份收取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代价股份(将以吉利美国存托股份形式交付)。每股代价股份发行价为港币17.15元。

  该收购价相较于吉利汽车5月7日公告中发布的拟收购价溢价超4%。此前收购价拟定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当时,吉利汽车已持有极氪65.7%股份。

吉利汽车公告。

  作为吉利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2021年3月成立的极氪是吉利“大扩张”时期的产物,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快”的代表——公司成立次月,便发布首款车型极氪001。

  凭借这一猎装车,极氪迅速成为25万元以上中国品牌纯电汽车的销冠;该公司位于宁波前湾新区的极氪工厂创下一分钟下线一台车;极氪001拿下电动汽车漂移速度最快、电动汽车绕桩最快等4项世界纪录……

  在资本市场,极氪也一路“快速通行”——靠着产品销量与口碑获得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哔哩哔哩等资本押注,并迅速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5月,极氪从成立到登陆纳斯达克仅用了37个月,创下“最快IPO造车新势力”的纪录。如今,极氪又在上市362天后进行退市私有化。

  极氪在美股市场的发行价为21美元/股,上市首日报收28.26美元/股,较发行价上涨34.57%。此后三个月,极氪股价一路走低,最低曾达13美元/股。走出修复行情后,股价徘徊在每股25美元至30美元。

极氪上市以来日K线图。

  美东时间7月15日,极氪最新收盘价为24.48美元/股,市值72.96亿美元;7月16日午间,吉利汽车股价报18.44港元,上涨1.10%,总市值为1860亿港元。

  今年以来,吉利汽车股价累计涨幅26.81%;极氪累计微涨0.35%。

  走向“一个吉利”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控股集团去年发布《台州宣言》以来,‘一个吉利行动’进展顺利,本次合并为吉利汽车更美好的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事实上,此次私有化前,吉利内部已进行了一系列整合动作——2024年11月,极氪斥资逾93亿元收购领克汽车51%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2025年初,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正式宣告成立,旗下包含极氪、领克两大品牌。

  财报显示,2024年,极氪营收800亿元,销量达22万辆,稳居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盈利方面,尽管净亏损同比收窄30%,但仍亏损57.91亿元。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公开表示,通过整合,极氪研发投入将降低10%至20%,BOM成本将降低5%至8%,产能利用率提升3%至5%,营销服管理费用降低10%至20%。

  这一成果也在领克与极氪合并后的首份财报中得以体现——2025年一季度,极氪实现营收220亿元。其中,整车营收191亿元,同比增长16.1%;整车毛利率达16.5%,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攀升至19.1%,创下历史新高。

  按照港股会计准则,极氪今年一季度盈利5.1亿元,并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盈利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4月底,极氪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接近50万,成为目前唯一在全球五大洲市场实现交付的中国豪华汽车品牌

极氪工厂。

  吉利汽车表示,公司与极氪合并,有机会令企业采购成本降低3%,企业研发效率提升10%至20%,营销和经营成本降低10%至20%。这将会是至少十位数级别的降本增效收益。

  不仅如此,极氪与吉利汽车还将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更多协同。合并后的吉利汽车将实现对燃油、纯电、插电混动等多种动力形式的全面覆盖,并完成对主流、中高端及豪华汽车市场的布局。

  数据显示,2025年6月,吉利集团的汽车总销量约23.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2%;上半年累计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吉利品牌销量约19.3万辆,同比增长59%;极氪品牌销量16702辆,同比下降17%;领克品牌销量26310辆,同比增长8%。

  吉利控股集团表示,鉴于上半年强劲销售表现,公司决定将全年销量目标由271万辆上调约11%至300万辆。

  随着吉利汽车收购极氪的交易完成,吉利控股也将迎来组织架构调整——

  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CEO);

  桂生悦仍担任吉利汽车行政总裁(CEO)及执行董事;

  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

  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极氪科技事业群(淦家阅仍担任吉利汽车执行董事)。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正式合并!李书福开价172亿元全资收回极氪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7-16 18:31: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张恒

  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

  7月15日晚,吉利控股集团发布极氪私有化退市最新进展。同日,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合并附属公司及极氪订立合并协议,公司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

  进行合并事项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约172亿元全资收购

  公告显示,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应付代价总额约23.9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1.99亿元)。

  本次收购,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每名符合资格的极氪持有人可选择就每股极氪股份收取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代价股份,或就每股极氪美国存托股份收取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代价股份(将以吉利美国存托股份形式交付)。每股代价股份发行价为港币17.15元。

  该收购价相较于吉利汽车5月7日公告中发布的拟收购价溢价超4%。此前收购价拟定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当时,吉利汽车已持有极氪65.7%股份。

吉利汽车公告。

  作为吉利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2021年3月成立的极氪是吉利“大扩张”时期的产物,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快”的代表——公司成立次月,便发布首款车型极氪001。

  凭借这一猎装车,极氪迅速成为25万元以上中国品牌纯电汽车的销冠;该公司位于宁波前湾新区的极氪工厂创下一分钟下线一台车;极氪001拿下电动汽车漂移速度最快、电动汽车绕桩最快等4项世界纪录……

  在资本市场,极氪也一路“快速通行”——靠着产品销量与口碑获得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哔哩哔哩等资本押注,并迅速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5月,极氪从成立到登陆纳斯达克仅用了37个月,创下“最快IPO造车新势力”的纪录。如今,极氪又在上市362天后进行退市私有化。

  极氪在美股市场的发行价为21美元/股,上市首日报收28.26美元/股,较发行价上涨34.57%。此后三个月,极氪股价一路走低,最低曾达13美元/股。走出修复行情后,股价徘徊在每股25美元至30美元。

极氪上市以来日K线图。

  美东时间7月15日,极氪最新收盘价为24.48美元/股,市值72.96亿美元;7月16日午间,吉利汽车股价报18.44港元,上涨1.10%,总市值为1860亿港元。

  今年以来,吉利汽车股价累计涨幅26.81%;极氪累计微涨0.35%。

  走向“一个吉利”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控股集团去年发布《台州宣言》以来,‘一个吉利行动’进展顺利,本次合并为吉利汽车更美好的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事实上,此次私有化前,吉利内部已进行了一系列整合动作——2024年11月,极氪斥资逾93亿元收购领克汽车51%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2025年初,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正式宣告成立,旗下包含极氪、领克两大品牌。

  财报显示,2024年,极氪营收800亿元,销量达22万辆,稳居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盈利方面,尽管净亏损同比收窄30%,但仍亏损57.91亿元。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公开表示,通过整合,极氪研发投入将降低10%至20%,BOM成本将降低5%至8%,产能利用率提升3%至5%,营销服管理费用降低10%至20%。

  这一成果也在领克与极氪合并后的首份财报中得以体现——2025年一季度,极氪实现营收220亿元。其中,整车营收191亿元,同比增长16.1%;整车毛利率达16.5%,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攀升至19.1%,创下历史新高。

  按照港股会计准则,极氪今年一季度盈利5.1亿元,并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盈利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4月底,极氪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接近50万,成为目前唯一在全球五大洲市场实现交付的中国豪华汽车品牌

极氪工厂。

  吉利汽车表示,公司与极氪合并,有机会令企业采购成本降低3%,企业研发效率提升10%至20%,营销和经营成本降低10%至20%。这将会是至少十位数级别的降本增效收益。

  不仅如此,极氪与吉利汽车还将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更多协同。合并后的吉利汽车将实现对燃油、纯电、插电混动等多种动力形式的全面覆盖,并完成对主流、中高端及豪华汽车市场的布局。

  数据显示,2025年6月,吉利集团的汽车总销量约23.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2%;上半年累计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吉利品牌销量约19.3万辆,同比增长59%;极氪品牌销量16702辆,同比下降17%;领克品牌销量26310辆,同比增长8%。

  吉利控股集团表示,鉴于上半年强劲销售表现,公司决定将全年销量目标由271万辆上调约11%至300万辆。

  随着吉利汽车收购极氪的交易完成,吉利控股也将迎来组织架构调整——

  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CEO);

  桂生悦仍担任吉利汽车行政总裁(CEO)及执行董事;

  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

  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极氪科技事业群(淦家阅仍担任吉利汽车执行董事)。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