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一个宁波文艺“老顽童”这样延续邬大为笔下的那份赤子之情
2025-07-17 07:1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专题】心愿·桃花盛开的地方

  一首经典,几代传唱!自《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续篇《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启动全球征曲以来,一篇接一篇的投稿接踵而至……宁波日报报网端刊登的“心愿·桃花盛开的地方”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

  “为《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谱曲,不仅是致敬自己的青春,更是为邬老圆梦。”宁波音乐人、象山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吕明在投稿中写道,“《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的是自己的家乡,贯穿自己的青春,更是一曲烙印在记忆中的旋律。”

吕明

  一次酣畅淋漓的创作

  “前奏响起时,要让观众一听就想起那片桃花。”谈起为《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谱曲的创作思路,吕明说,前奏部分用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中脍炙人口的旋律,能够迅速唤醒大家的音乐记忆,并将两代“桃花”紧密联结。

  吕明坦言,这次创作的最大挑战在于“既要延续邬大为笔下的那份赤子之情,又要赋予新时代的审美表达”。

  他选择将“民族唱法”作为创作基调,延续原曲抒情、优美的风格。

  整首作品采用四四拍节奏,以F调铺陈,速度控制在每分钟72拍,营造“娓娓道来”的叙事感。

  “‘桃树招手呼唤当兵的亲人’‘桃花含笑迎接探家的儿郎’,这两句歌词特别打动我,它们承载着军民鱼水情和游子乡愁的双重重量。”在谱曲时,吕明通过音阶的起伏,模拟情感的张力,刻意强化了“边疆雪花”与“故乡芬芳”的意境对比。

  作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吕明对音乐结构有着严谨的把控。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进修经历让他熟稔民族音乐理论,而40余年群众文化工作的积淀,则赋予他的作品独特的感染力。

  “可以说,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创作。”吕明透露,谱曲仅用了一个夜晚,“可能是因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承载着几代人共同的情感回忆,而且邬老的歌词写得很好,表达的意境很美”。

吕明谱的曲。

  一个宁波文艺舞台上的“老顽童”

  “我们这代人谁不会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谈起与这首歌的渊源,吕明笑着回忆起他的青葱岁月。

  上世纪80年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火遍大江南北。作为一名文艺骨干,吕明常常在职工文艺汇演中演唱这首歌。

  “那个时候,条件相对简陋,大伙儿扯着嗓子唱,眼里有光。”吕明说,“这种感染力,现在想来还是很振奋。”

  吕明的艺术人生,恰似“桃花”般绽放。从一名从镇海中学毕业的“文艺”学霸,到进入镇海炼化工作后被单位保送至上海音乐学院深造,再到代表作《我在老街等你》《石浦老街》《女孩真可爱》《生命的担当》等拿下国家级、省市级奖项40余个,非科班出身的他凭借热爱闯入音乐殿堂。

  吕明个人也获得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首批民间文艺人才、浙江省“千名群众文艺骨干”等荣誉。

  从企业文艺汇演的台前幕后,到2014年举办个人作品演唱会,再到如今仍然活跃在宁波文艺舞台上,吕明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

  吕明多年来致力于挖掘本土音乐元素。他创作的《石浦老街》《我在老街等你》《捕鱼归》等作品,延续的正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那种“用音乐传递乡音乡愁”的风格。

  “一首好歌就像桃树一样,年复一年开出新的桃花。这次征曲活动,期待更多年轻人参与。”在他看来,经典之所以经典,正因其能融合时代特色。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廖惠兰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一个宁波文艺“老顽童”这样延续邬大为笔下的那份赤子之情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7-17 07:15:00

  一首经典,几代传唱!自《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续篇《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启动全球征曲以来,一篇接一篇的投稿接踵而至……宁波日报报网端刊登的“心愿·桃花盛开的地方”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

  “为《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谱曲,不仅是致敬自己的青春,更是为邬老圆梦。”宁波音乐人、象山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吕明在投稿中写道,“《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的是自己的家乡,贯穿自己的青春,更是一曲烙印在记忆中的旋律。”

吕明

  一次酣畅淋漓的创作

  “前奏响起时,要让观众一听就想起那片桃花。”谈起为《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谱曲的创作思路,吕明说,前奏部分用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中脍炙人口的旋律,能够迅速唤醒大家的音乐记忆,并将两代“桃花”紧密联结。

  吕明坦言,这次创作的最大挑战在于“既要延续邬大为笔下的那份赤子之情,又要赋予新时代的审美表达”。

  他选择将“民族唱法”作为创作基调,延续原曲抒情、优美的风格。

  整首作品采用四四拍节奏,以F调铺陈,速度控制在每分钟72拍,营造“娓娓道来”的叙事感。

  “‘桃树招手呼唤当兵的亲人’‘桃花含笑迎接探家的儿郎’,这两句歌词特别打动我,它们承载着军民鱼水情和游子乡愁的双重重量。”在谱曲时,吕明通过音阶的起伏,模拟情感的张力,刻意强化了“边疆雪花”与“故乡芬芳”的意境对比。

  作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吕明对音乐结构有着严谨的把控。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进修经历让他熟稔民族音乐理论,而40余年群众文化工作的积淀,则赋予他的作品独特的感染力。

  “可以说,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创作。”吕明透露,谱曲仅用了一个夜晚,“可能是因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承载着几代人共同的情感回忆,而且邬老的歌词写得很好,表达的意境很美”。

吕明谱的曲。

  一个宁波文艺舞台上的“老顽童”

  “我们这代人谁不会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谈起与这首歌的渊源,吕明笑着回忆起他的青葱岁月。

  上世纪80年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火遍大江南北。作为一名文艺骨干,吕明常常在职工文艺汇演中演唱这首歌。

  “那个时候,条件相对简陋,大伙儿扯着嗓子唱,眼里有光。”吕明说,“这种感染力,现在想来还是很振奋。”

  吕明的艺术人生,恰似“桃花”般绽放。从一名从镇海中学毕业的“文艺”学霸,到进入镇海炼化工作后被单位保送至上海音乐学院深造,再到代表作《我在老街等你》《石浦老街》《女孩真可爱》《生命的担当》等拿下国家级、省市级奖项40余个,非科班出身的他凭借热爱闯入音乐殿堂。

  吕明个人也获得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首批民间文艺人才、浙江省“千名群众文艺骨干”等荣誉。

  从企业文艺汇演的台前幕后,到2014年举办个人作品演唱会,再到如今仍然活跃在宁波文艺舞台上,吕明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

  吕明多年来致力于挖掘本土音乐元素。他创作的《石浦老街》《我在老街等你》《捕鱼归》等作品,延续的正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那种“用音乐传递乡音乡愁”的风格。

  “一首好歌就像桃树一样,年复一年开出新的桃花。这次征曲活动,期待更多年轻人参与。”在他看来,经典之所以经典,正因其能融合时代特色。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廖惠兰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