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弄蝶
在宁波226种蝴蝶组成的大家族里,弄蝶科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异类”。无论是样貌、食性,还是生存技能,它们都“不按常理出牌”,也因此在自然界占据独特的生态位,演绎生命演化的奇妙与智慧。
样貌有点“偏” “含蛾量”有点高
体型壮实、翅膀短小、色彩灰暗……弄蝶科蝴蝶的长相打破了很多人对蝴蝶“纤细轻盈,色彩斑斓”的印象。就连它们的飞行方式也与众不同,速度快且带有跳跃感,不像其他蝴蝶那般优雅滑翔,反倒像是在吃力地扑腾。
无论是从长相看,还是从飞行姿势看,与其称之为蝴蝶,不如称之为蛾子更合适。

旖弄蝶
弄蝶科蝴蝶在习性上的“含蛾量”更高。大多数蝴蝶在化蛹时无需作茧,而大多数蛾子则会吐丝结茧或钻入土中,给蛹穿上“保护衣”。弄蝶科蝴蝶中的多数种类就会吐丝作茧,只是茧有些简单、粗糙,还掺杂有植物叶片,看起来像个简陋的叶巢。
蝴蝶和蛾子都属于鳞翅目昆虫。追根溯源,蛾子出现的时间要早于蝴蝶,蝴蝶是蛾子的演化分支群体。弄蝶科蝴蝶则是蛾子与蝴蝶之间演化的“桥梁”种类,既带有蝴蝶的影子,又藏着蛾子的痕迹。

长标弄蝶
食性有点“偏” 不恋繁花恋鸟粪
提到蝴蝶,很多人会联想到它们在花丛中翻飞采蜜的画面,可有些弄蝶科蝴蝶偏偏“不走寻常路”。
以大伞弄蝶为例,它们对娇艳的鲜花一点兴趣都没有,反倒痴迷于吸食腥臭的动物尸体。它的飞行速度还很快,平时想要观察它十分不容易,只有当它专注于“享用”动物尸体时,人类才有机会近距离一睹真容。
密纹飒弄蝶的食性也很特别。它们同样对花一点兴趣都没有,却对石块上的白色鸟粪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时常围绕着鸟粪停留。
这种对“非常规食物”的偏爱,让弄蝶科蝴蝶在蝴蝶家族中独树一帜,为它们的生存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直纹稻弄蝶
生存之道有点“偏” 幼虫期长达300多天
弄蝶科蝴蝶的与众不同在其幼虫时期就开始显露,筑巢、伪装……似乎就没有它们不会的技能。
密纹飒弄蝶的幼虫出生就会“盖房子”。成虫将卵产在樗叶花椒叶片尖端,幼虫孵化出来后会立刻咬下一小块叶片,反转过来用丝固定,搭成一个简易的叶巢。这对刚孵化的小毛虫来说,绝非易事。
半黄绿弄蝶的幼虫也具备同样的技能,只是它的“装修风格”有所不同,会用丝线将清风藤叶片的边缘粘合,卷成筒状叶巢,然后自己躲在里面安全度日。
为了更好地活下来,弄蝶科蝴蝶的幼虫除了会“盖房子”遮蔽风雨,还十分擅长伪装术。

梳翅弄蝶
半黄绿弄蝶幼虫的头壳长得酷似七星瓢虫。当它躲在叶巢中时,即便被天敌发现,这颗“瓢虫头”也能起到迷惑作用,让天敌误以为遇到了不好惹的对手,从而逃过一劫。
多数蝴蝶的幼虫期不超过1个月,像玉带凤蝶的幼虫一般在10天内就能化蛹,1个月内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
密纹飒弄蝶的幼虫期却长达330天,它们从每年6月成虫出现后开始孵化,等到冬天来临随着寄主植物樗叶花椒的叶片一起掉落到地上越冬,直到来年樗叶花椒长出新叶,它们会重返树枝上取食,直到5月底开始作茧化蛹。吃得少,长得慢,才能活得久,也成了它们独特的生存策略。
宁波晚报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林海伦 文/摄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