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马佳威
7月30日,台风“竹节草”携狂风暴雨而来,给宁波带来严峻考验。
风雨交加时刻,一个个身影顶风冒雨穿梭在街巷,胶鞋踩过积水的“咯吱”声、铁锹清理排水沟的“哐当”声、转移居民时的呼喊声……宁波每一个角落,都在上演着与风雨搏击的故事,大家众志成城,共同筑起抗台的坚固防线。

鄞州蓝天救援队救援现场
风雨里的守护者,火速筑牢“防护墙”
在鄞州区首南街道学士路积水路段,“一二三,使劲!”“90后”退役军人张杰和小伙伴们一起奋力推着一辆熄火的轿车。
从上午7点到中午11点,4个多小时里,他们泡在冰冷的积水中,已成功救援20余辆车。

张杰正在救援车辆
张杰旧伤复发的腿传来阵阵刺痛,他却只是咬咬牙,又冲向了下一辆被困的车。
这位住在首南街道陈婆渡社区的年轻人,早在2021年洞桥救援时就挺身而出,3天时间里,他和小伙伴们自费购置6艘皮划艇、50多件救生衣,救助了近300名群众。
在宁波的各个角落,都有像张杰这样的身影在忙碌。
鄞州区百丈街道甬港北路部分路段出现严重积水,最深处达35公分,停放在路边的车辆也面临被积水浸泡的风险。网格员们成功联系到50多位车主,提醒他们尽快挪车。对于部分无法直接联系上的车主,网格员们还通过短信发送详细信息,并在车辆显眼位置张贴紧急通知,确保车主能及时知晓情况。
在奉化区方桥街道尚德社区,专项巡查队拉网式排查住宅小区地下室排水系统、低洼路面、河道等易存安全隐患的地方;在江北区孔浦街道怡江社区,社区工作人员迅速调配沙袋,共同在怡江幼儿园的教室门口、窗台等关键位置构筑“防水墙”,守护校舍和设施安全;在象山县丹西街道文昌社区,工作人员们则忙着协助商铺经营户、居民搬沙袋阻拦积水……
水深处的逆行者,架起生命“摆渡船”
台风登陆后,狂风暴雨引发的积水内涝成为最大威胁,宁波各地的救援力量,立即化身为“摆渡人”,向着需要帮扶之处逆行。

鄞州区蓝天救援队正在塘溪转移群众(龚静供图)
鄞州区蓝天救援队队长陈庆和另外50多名队员早早备勤,在今天凌晨一接到求救信息,就携6台水泵和2艘冲锋舟,分别前往塘溪镇、东吴镇和潘火街道开展救援。
鄞州区蓝天救援队救援现场
据陈庆介绍,目前已转运孕妇、老人、儿童等需要帮助的人员300余人。“我们大多数队员从昨天起就进入24小时备勤状态,通宵没有睡觉,始终在一线救援。”陈庆表示。

江北区消防救援大队洪塘站的消防员们正在救援
在海曙区高桥镇双岙村,救援人员踏着积水,将被困的村民一个个转移到安全地带;
在江北区前洋高架下的桥洞,江北区消防救援大队洪塘站的消防员们,将被困车内的人员成功救出;
在余姚市丈亭镇梅溪村,一位老人被门前湍急的水流困住,救援人员带着冲锋舟、救援绳等专业设备赶到,冒着被冲走的危险,一步步蹚过急流,将老人紧紧抱在怀里转移到安全处;
……
这些在水深处逆行的身影,用双手架起了生命的“摆渡船”,在风雨中为人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温情中的守望者,传递人间“暖心火”
台风天的坚守,既有抢险救灾的果敢,更有细致入微的关怀。在鄞州区邱隘镇镇北社区,一场“跨越风雨的午餐”温暖了整个辖区。

鄞州区邱隘镇镇北社区给独居老人送餐
网格员陈可帆浑身湿透地敲开86岁独居老人沈阿四的家门,递上装着红烧肉、炒时蔬和热汤的保温饭盒。
“这么大的雨还跑过来,比自己孩子想得还周到!”老人红着眼眶连声道谢。
当天,镇北社区工作人员蹚着积水,为12位孤寡、独居老人送去热乎饭菜。

江北区外滩街道日湖社区工作人员送餐
这样的温情处处可见:
鄞州区百丈街道潜龙社区社工为56户不便转移的独居老人“暖心投喂”面包牛奶;
江北区外滩街道日湖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常来吃饭的独居老人出行不便,特意安排盒饭送餐上门;
海曙区望春街道徐家漕社区社工和志愿者为高龄独居老人送餐配药,西门街道龙柏社区工作人员使用应急皮划艇送急需外出采购生活物资的居民往返于受淹区域和菜市场;
奉化区溪口安置点工作人员,为群众递上热饭、毛巾,开展理发服务;余姚市低塘街道为200余位刚需老人送上爱心餐。

“采果抢收小分队”在采收葡萄
在北仑区郭巨街道大涂塘村的田埂上,果农看着被淹的大棚急得直跺脚,上百斤成熟的葡萄泡在水里。接到求助后,郭巨街道党员志愿者立即成立“采果抢收小分队”,冒雨冲进大棚。1小时抢收葡萄500斤、西瓜200斤,还联系好销售渠道为其挽回损失。
……
一次援手,一碗热饭、一句叮嘱,在风雨中交织成温暖的网络,让这座城市在灾害面前更显韧性与凝聚力。
台风带来的考验终会过去,但那些在困境里凝聚的守望相助、在水深处架起的生命之舟、在雨幕中传递的热乎饭菜,会深深镌刻进宁波的城市记忆。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