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起,投资者拿到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将不再免税。
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宣布,三类债券新发利息恢复征收增值税。但已发行的老债券不受影响,继续免税至到期。
政策明确“新老划断”,给市场留出缓冲空间。
银行等机构自营投资
将适用6%的税率
近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2025年第4号公告,明确债券利息增值税政策调整。公告的核心内容:从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产生的利息收入,将恢复征收增值税。
此次恢复征税涉及三类债券——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金融债券的定义被明确限定:必须是境内金融机构法人发行的,在银行间或交易所市场流通,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同业存单等品种不在征税范围内。
公告采用“新老划断”机制:2025年8月8日之前发行的所有债券,包括在该日期后续发的部分(如分批发行的债券),其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只有8月8日及之后新发行的债券,才会按新规征税。
投资者实际税负因身份不同存在差异:银行自营等普通机构投资者适用6%的增值税率。以一笔100元利息为例,需缴纳增值税5.66元(计算公式:100÷1.06×6%)。公募基金、理财产品等资管产品则享受3%的简易计税优惠,税负减半。
业内预计新发债券
或小幅提高票面利率
政策发布后,8月1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7%附近震荡。今年7月中旬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来到1.75%附近,较低点抬升超10BP。由于债券的收益率和价格成反比,收益率走高意味着债券价格走低,债市走弱。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分析,本次恢复征收利息收入增值税,短期将推动利率下行,并导致新老债券定价差异。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表示,国债、地方债、金融债等债券品种的免税优势消失后,金融机构投资债券的税后收益下降,权益、贷款等资产的吸引力相对提升。但考虑到债券本身还有低风险、低资本占用与高流动性等其他优势,整体影响应该有限。
“预计新发债券或需要通过提高票面利率来维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但幅度或较为有限。”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说。
宁波晚报记者 周雁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