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王射潮。 剧团供图
8月20日晚,作为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参赛剧目之一,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越团)精心创排的诗化史诗越剧《陌上花开》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温情上演。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五代吴越王钱镠写给夫人的一句动人情话。越剧《陌上花开》便以此段历史为背景,将“钱王射潮”“疏浚西湖”“建造保俶塔”“纳土归宋”等曾经发生在浙江大地上的故事搬上舞台。
当天,该剧由白玉兰新人奖、范派传人王炜佳饰演钱俶,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华渭强饰演钱镠,黄剑勋、谢莉莉等共同出演。
诗化唱词、写意舞美与细腻的表演,再现了钱王对家国百姓的柔情守护。
以非遗为纽带展开对话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一千多年前,吴越王钱镠在江南大地上崛起,征战四方、保境安民、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开创宏图伟业,铸就吴越文化。
七十年后,吴越国第五代国王钱俶谨遵其“安民和众、善事中国”之遗训,力排众议,止战息兵,毅然决定“纳土归宋”,为华夏一统做出不朽贡献。
越剧《陌上花开》主要讲述“纳土归宋”这一段历史,表现钱俶从矛盾到顿悟的心路历程。
美学营造上,既有刀兵相见与血雨腥风的压迫感,也有陌上花开缓缓而归的诗意轻灵。
因为吴越王推行的“保境安民”政策,给江南包括宁波地区带来一段黄金发展期。吴越王推崇的佛教文化,王室广泛使用的越窑秘色瓷,都与宁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天,宁波东钱湖越窑秘色瓷国家非遗传承馆的学员们受邀到场,在演出前与剧组展开文化交流。
剧组青年演员胡浩彬为学员讲解了传统戏曲的妆容技法,并带他们参观了绣有各类纹样、象征身份的戏服,解读服饰色彩与角色性格的关联。“越剧的服饰纹样里,藏着吴越地区的审美基因,和秘色瓷的纹饰讲究异曲同工。”一位学员表示。
“越窑秘色瓷曾是吴越国的‘国之重器’,钱氏政权不仅推动青瓷技艺达到巅峰,更以‘纳土归宋’成就国家和平统一,这种对文化与民生的重视,是吴越精神的核心。越剧用艺术活化历史,而我们的青瓷则是历史的‘实物见证’,两者都在诉说吴越文化的包容与坚韧。”传承馆馆长赵路路说。
宁波钱氏后裔应邀观摩
宁舍王权,不舍苍生,纳土归宋,保境安民。
吴越王国创造的吴越文化,不仅成就了浙江文化发展史上的高峰,也给后世留下丰富的物质与精神遗产。
宁波本地亦因这一时期的稳定与积淀,在唐宋变革中站稳脚跟,为开创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筑牢根基。即便钱氏政权终结,其留下的治理遗产仍通过移民家族的延续、教育传统的传承滋养这片土地。
演出当晚,宁波钱氏后裔代表受邀观看了越剧《陌上花开》,追溯家族记忆、畅叙血脉亲情。
钱氏后裔钱正宝多次倡议筹建宁波钱王研究会。此次观剧后,他深深感受到加速联络宗亲、推进筹备工作的必要性。钱正宝认为,越剧《陌上花开》让历史“活”了起来,而研究会的筹建,可以让家族精神“传”得更远——“我们不仅是钱王后裔,更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
从舞台上的历史再现,到台下的文化共鸣,《陌上花开》的宁波之行,超越了一场演出的意义。
宁波晚报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乔辰辰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