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婕为患者做手术。
她总是迎难而上,面对七次试管助孕失败的患者,用沙里淘金般的坚持选出珍贵的胚胎,帮助患者成功受孕;她总不轻言放弃,面对因病痛折磨几乎放弃做母亲希望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制定周密的保育治疗策略,清除病灶后成功妊娠……从医17年来,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副主任蔡婕用专业和耐心,累计帮上万个家庭迎来新生命。在患者们眼里,她是亲切的“蔡妈妈”,对无数渴望拥有新生命的家庭来说,她是名副其实的“送子医生”。
挑战各种不可能
为众多不孕患者架起生命之桥
2024年,蔡婕的个人门诊量达到1.1万余人次,她主刀辅助生殖手术超2000例。惊人的工作量背后,是无数家庭的信任和期盼,更有着她对前沿生殖医学技术的娴熟掌握与创新应用。在蔡婕的诊室里,汇集了生殖医学领域公认的各种难题——反复种植失败、卵巢功能严重减退、高龄妊娠等。
一位年龄32岁却饱受原发不孕困扰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极差,还合并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异常,这导致她的求子之路异常艰辛。7次试管助孕均以失败告终,患者身心濒临崩溃。
蔡婕团队迎难而上。她通过一系列新技术的组合与精准施治,抽丝剥茧般破解难题,一步步挑战各种不可能:深度剖析病因,动态调整个性化促排卵方案,力求在卵巢功能低谷中“淘金”;通过卵子发育的辅助激活手段,提升卵子受精和胚胎发育潜能;进行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精确锁定胚胎着床的黄金窗口期;运用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对来之不易的胚胎进行染色体筛查,确保其遗传健康。就这样,历经漫长而艰辛的“淘金”过程,最终为患者获得一枚珍贵的优质胚胎,植入子宫并成功着床。
蔡婕坦言,像这样的病例难度,堪比生殖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攻克它们,不仅需要前沿的技术、缜密的方案,更需要医患同心,一起坚定“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信念。

病友给蔡婕送上的锦旗也颇有创意。
治病也医心
做患者备孕路上的守护人
生殖医学中心诊室的空气里,常常弥漫着期盼、失落与重压。蔡婕深知,她面对的不止是患者生理的病症,更是心灵深处因求而不得带来的隐痛。在这里,医术只是“半边天”。“不孕不是你的错”,这是她常对患者说的第一句话。
罹患严重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陈女士,生育梦想几乎被病魔击碎。为了保住做母亲的希望,她咬牙经历了4次宫腔镜手术。每一次手术都是一场与病魔的搏斗,对身体和心理都是严峻考验。当陈女士身心俱疲、几乎要放弃当母亲的希望时,蔡婕给了她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支持: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清除病灶,更要尽全力帮助成功怀孕!
蔡婕为陈女士制定了前沿的保育治疗策略,治疗过程慎之又慎,术后监测勤之又勤。通过周密的监测和精细的方案调整,医患携手闯过重重难关。最终,病灶被成功清除,子宫环境得以恢复。在得知自己怀孕的那一刻,陈女士和家人喜极而泣。
在蔡婕的治疗哲学里,心理的抚慰与信心的建立与医疗技术同等重要。除了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心理疏导、家庭关系辅导也是蔡婕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枚健康的胚胎,就足够开启一段新的人生。那些没被选中的胚胎,不是否定你的努力,而是在帮你等待最合适的那一个。”她常用这样的话语宽慰由于胚胎数量焦虑的患者。
在很多患者眼里,蔡婕是亲切的“送子医生”。患者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蔡医生,看到你,我的心就放下了。”这份信任,也化为了支撑她在繁重工作中周而复始的动力。
构建生殖样本库
用科研成果助力患者精准诊疗
1981年出生的蔡婕是温州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博连读阶段,蔡婕师从我国生殖界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教授,自此她把生殖医学当做自己一生奋斗的事业。博士毕业后,蔡婕来到宁波工作,亲历并深度参与了宁波市生殖医学中心的跨越式发展。
“我觉得生殖医学是个很神奇的专业,这个专业不但能治病,还能为患者带来新生命,给家庭带来新希望。”在蔡婕看来,当初探究生命奥秘与服务人民健康的誓言,在每一个新生命响亮的啼哭声中,都能得到回响。
蔡婕深知,破解临床难题离不开科研的强力支撑。她带领团队主导构建了宁波市自然妊娠队列和辅助生殖人群队列研究与样本库,积累了宝贵的区域生殖健康数据资源。目前,两大队列已成功纳入国家级“中国队列共享平台”,被视为促进浙江省高质量母婴队列研究的重要成果。
她还利用AI技术,深入挖掘这些队列中长期的子代健康随访数据,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长期安全性。为制定个体化精准诊疗方案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蔡婕说,今后她将继续精进医术,用科技之力拨开生育的迷雾,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宁波晚报记者 程鑫 通讯员 马蝶翼 文/摄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