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杨仕巧:把群众当家人 中队就是“便民驿站”
2025-09-19 07:04:33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正在工作中的杨仕巧。

9月17日,高新区综合执法队四中队女队员杨仕巧在暴雨中帮助避雨老人的事迹被报道后(此前报道:《瓢泼大雨之下 执法队员与老人“暖心互动”》),引发读者热议。19日上午,记者再次走进四中队,还原更多暖心细节,探寻这份善意背后的故事。

藏在背后的是“没想那么多”

四中队副队长刘灏告诉记者,事发当天下午5点多,他开车准备外出,远远看到车棚下站着一位避雨的老人。“那天雨下得特别急,我们中队地势偏低,再下一会儿积水就要漫进车棚了。” 担心老人被雨水打湿,他立刻给还在一楼办事大厅值班的杨仕巧打了电话,叮嘱她把老人请进室内避雨。

接到电话的杨仕巧,当即冒雨跑到车棚。“看到老人站在那儿,手里没拿雨具,脸上满是焦急,我就赶紧请她去大厅歇着。” 可老人却连连摆手——原来老人穿的是布鞋,当时地面已有积水,她怕踩湿鞋子后,把办公室的地面弄脏,给工作人员添麻烦。

杨仕巧没多想就转身跑回办公室,从抽屉里拿了两个常用的垃圾袋,又快步回到车棚。见老人年纪大了弯腰不便,她直接蹲下身,让老人扶着旁边的车子稳住身体,小心地把塑料袋套在老人脚上,还顺手把老人的裤脚整理好,防止雨水渗进裤管……而办事大厅内与老人的暖心互动,也都被中队的监控完整记录下来,没有刻意的设计,只有自然的关切。

她的善意,藏在日常细节里

“小杨做这事,我们一点都不意外。” 提起杨仕巧,刘灏满是认可。他说,小杨是四中队的内勤,入职已经7年了,工位就在一楼办事大厅,平时和群众接触最多,“细致、热心”是大家对她的一致评价。

日常工作中,杨仕巧的严谨高效有口皆碑:同事临时外出执勤,急需调取某涉案商户的台账资料,她能在千余份档案中快速定位,仅用3分钟就完成调阅,保障执法行动顺利推进;她还主动把复杂的执法数据转化为清晰的图表,分析辖区内的高发问题,为外勤巡查提供精准“导航”。

而在同事们眼里,她更像个 “知心姐姐”:新队员刚入职,不会写执法文书,她就利用下班时间手把手教,从格式规范到内容表述,耐心讲解每一个细节;老同志对电脑操作不熟悉,她就自制“快捷键小贴士”,贴在每台办公电脑的显示器旁,方便大家随时查看。

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杨仕巧抽屉里,创可贴、藿香正气水常年不缺,夏天会提前泡好凉茶放在大厅,供有需要的群众和同事饮用;冬天则准备好暖手袋,遇到怕冷的老人或孩子,会主动递过去。

采访中记者发现,四中队的办公区和一个公共汽车站设在同一个院子里,两者之间没有设置隔离设施,群众从公交站走到中队办事大厅,只需几步路。“这样设计,就是为了方便市民。” 刘灏说,四中队一直把 “便民” 放在首位,早已把中队打造成了一个 “便民驿站”—— 只要群众有需要,他们都会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

“特别是‘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后,我们更强调‘服务靠前’。” 刘灏介绍,遇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他们会主动把在公交站等车的市民请到办事大厅避雨避风;中队的电瓶车停车棚,也常年对有需要的市民开放,只要不影响工作,大家临时来借停,他们都不会拒绝。宁波晚报记者 边城雨 文/摄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杨仕巧:把群众当家人 中队就是“便民驿站”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9-19 07:04:33

正在工作中的杨仕巧。

9月17日,高新区综合执法队四中队女队员杨仕巧在暴雨中帮助避雨老人的事迹被报道后(此前报道:《瓢泼大雨之下 执法队员与老人“暖心互动”》),引发读者热议。19日上午,记者再次走进四中队,还原更多暖心细节,探寻这份善意背后的故事。

藏在背后的是“没想那么多”

四中队副队长刘灏告诉记者,事发当天下午5点多,他开车准备外出,远远看到车棚下站着一位避雨的老人。“那天雨下得特别急,我们中队地势偏低,再下一会儿积水就要漫进车棚了。” 担心老人被雨水打湿,他立刻给还在一楼办事大厅值班的杨仕巧打了电话,叮嘱她把老人请进室内避雨。

接到电话的杨仕巧,当即冒雨跑到车棚。“看到老人站在那儿,手里没拿雨具,脸上满是焦急,我就赶紧请她去大厅歇着。” 可老人却连连摆手——原来老人穿的是布鞋,当时地面已有积水,她怕踩湿鞋子后,把办公室的地面弄脏,给工作人员添麻烦。

杨仕巧没多想就转身跑回办公室,从抽屉里拿了两个常用的垃圾袋,又快步回到车棚。见老人年纪大了弯腰不便,她直接蹲下身,让老人扶着旁边的车子稳住身体,小心地把塑料袋套在老人脚上,还顺手把老人的裤脚整理好,防止雨水渗进裤管……而办事大厅内与老人的暖心互动,也都被中队的监控完整记录下来,没有刻意的设计,只有自然的关切。

她的善意,藏在日常细节里

“小杨做这事,我们一点都不意外。” 提起杨仕巧,刘灏满是认可。他说,小杨是四中队的内勤,入职已经7年了,工位就在一楼办事大厅,平时和群众接触最多,“细致、热心”是大家对她的一致评价。

日常工作中,杨仕巧的严谨高效有口皆碑:同事临时外出执勤,急需调取某涉案商户的台账资料,她能在千余份档案中快速定位,仅用3分钟就完成调阅,保障执法行动顺利推进;她还主动把复杂的执法数据转化为清晰的图表,分析辖区内的高发问题,为外勤巡查提供精准“导航”。

而在同事们眼里,她更像个 “知心姐姐”:新队员刚入职,不会写执法文书,她就利用下班时间手把手教,从格式规范到内容表述,耐心讲解每一个细节;老同志对电脑操作不熟悉,她就自制“快捷键小贴士”,贴在每台办公电脑的显示器旁,方便大家随时查看。

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杨仕巧抽屉里,创可贴、藿香正气水常年不缺,夏天会提前泡好凉茶放在大厅,供有需要的群众和同事饮用;冬天则准备好暖手袋,遇到怕冷的老人或孩子,会主动递过去。

采访中记者发现,四中队的办公区和一个公共汽车站设在同一个院子里,两者之间没有设置隔离设施,群众从公交站走到中队办事大厅,只需几步路。“这样设计,就是为了方便市民。” 刘灏说,四中队一直把 “便民” 放在首位,早已把中队打造成了一个 “便民驿站”—— 只要群众有需要,他们都会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

“特别是‘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后,我们更强调‘服务靠前’。” 刘灏介绍,遇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他们会主动把在公交站等车的市民请到办事大厅避雨避风;中队的电瓶车停车棚,也常年对有需要的市民开放,只要不影响工作,大家临时来借停,他们都不会拒绝。宁波晚报记者 边城雨 文/摄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