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甬上健康大讲堂直播间
9月21日是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9月19日,《甬上健康大讲堂》邀请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老年心理科徐婷副主任医师做客直播间,从专业角度科普阿尔茨海默病,帮大家走出误区、学会科学应对。
1
阿尔茨海默病这样破坏大脑
直播中,徐婷医生首先打破了大众对“认知”的误解:“很多人觉得认知减退就是记性不好,其实它是大脑一整套信息加工系统的统称,更像一台多功能‘中央处理器(CPU)’,把外界信息输入、处理、储存、输出,支撑我们完成学习、工作、社交和吃饭、购物等所有日常生活。”
徐婷介绍,大脑的“认知”主要包含6大核心模块:注意力、学习与记忆、执行功能、语言与沟通、视空间能力、社会认知。“这些模块相互协作,只要有一个出现持续、进展性的下降,就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徐婷强调,阿尔茨海默病对认知的破坏,有明确的攻击顺序。最早且最典型的是“学习与记忆模块”,之后会逐渐波及其他模块,最终让患者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2
阿尔茨海默病和良性健忘有啥区别
很多人把随着年龄变大导致的记忆力减退和阿尔茨海默病画等号,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徐婷介绍,主要看3个关键点:
第一,能否回忆。正常衰老的良性健忘一般是暂时想不起来,比如找不到刚放的眼镜,但过一会儿或经家人提醒就能想起来;阿尔茨海默病的遗忘是彻底断片,哪怕家人反复提醒,患者也记不起刚做过什么事,就像大脑里没存过这段记忆。
第二,生活能力变化。良性健忘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不会受影响,能正常做饭、购物、用手机发消息,并且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虽然速度会慢,但还是能学习并掌握;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逐渐失去这些能力,比如做饭忘放盐、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学不会新的手机功能,甚至后期需要家人帮忙穿衣、吃饭,并且呈现逐渐严重的表现。
第三,进展速度变化。良性健忘的记忆力下降很缓慢,可能几年变化都不大;阿尔茨海默病是进行性疾病,一旦确诊就会持续恶化,不加以干预的话,可能短期内就从忘事发展到认不出家人,甚至无法说话。
“如果发现家人有反复问同一件事、做熟悉的事出错、性格突然大变的情况,一定要尽早到医院检查。”徐婷强调,阿尔茨海默病潜伏期长达20年,早期干预能最大程度延缓进展。
3
阿尔茨海默病能治吗?
阿尔茨海默病可以治愈吗?这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对此,徐婷解释,目前阿尔茨海默病还无法根治,但能通过治疗来延缓患者认知下降速度,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人的照顾负担。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以非药物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为主。
如何在家中帮助患者训练认知?徐婷介绍,可以尝试记忆训练,比如看老照片,让患者回忆照片里的人物、地点、发生的事,找找细节,然后换一批照片重复练习。也可以做一些执行功能训练,比如让患者写3件常用物品,像牛奶、鸡蛋、面包,再给出50元预算,让患者到超市或网购APP找对应物品,计算总价是否超支,之后可增加物品数量或减少预算。其他还有词语接龙类的语言训练、拼图积木类的视空间训练、家庭小剧场的社会认知训练等,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完成。
“训练要循序渐进,每次15分钟-30分钟就够了,别让患者觉得累,重点是‘保持大脑活跃’。”徐婷提醒。
4
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即使没有家族史,也需要提前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徐婷医生给出了4个核心建议:
饮食方面: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每天吃深绿色蔬菜、浆果、坚果,用橄榄油烹饪;每周吃2次-3次鱼类补充Omega-3,1次-2次禽类,红肉每周不超过1次;主食1/3以上用全谷物;每天喝一些奶制品,补充维生素B12和钙。
运动方面:每周至少有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搭配2次抗阻训练,如举哑铃、练弹力带等,维持肌肉量和心肺功能。
生活习惯方面: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因素”,一定要定期监测指标,遵医嘱用药。同时戒烟限酒,保持BMI在18.5-24之间,避免过胖或过瘦。
脑力活动方面:日常建议多用脑,可以学一些新技能、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多做一点脑力活动等。
“就像机器越用越灵活,大脑也是越用越健康。”徐婷解释。
记者任诗妤 通讯员徐芷菲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