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城区共有古树名木288棵 每棵古树都有“独家故事”
2025-09-30 06:46:00 稿源: 宁波晚报  

偃月街上的古银杏树。

9月22日至28日,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如约而至。据市园林绿化部门统计,目前宁波城区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288棵,涵盖香樟、银杏、枫杨等20余个树种。这些历经风雨的“绿色活化石”,不仅是城市生态的守护者,更承载着一代代人的乡愁。如今,通过“专业管护+社会参与”的双重守护,宁波正为这些古树筑起坚实的“防护网”,让它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续写传奇。

为古树“开处方”:

从“让树不让路”到精准复壮

宁波人植绿护绿的传统,早已融入城市的肌理——街头巷尾,常有古树倔强地扎根在道路中央,车辆与行人默契绕行,成了最温情的城市风景。

“守护古树,就是守护城市的根与魂。”市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他们始终将古树名木管护作为重点,通过日常巡检、濒危救治、科学复壮,让这些“老寿星”持续焕发活力。

今年9月,一株生长在鄞州区下应街道首南东路的273岁古银杏树(编号 “021230200001”,树高16米、胸径3.14米),就迎来了一场“量身定制”的健康守护。因岁月侵蚀,这棵清乾隆年间栽种的古树,出现了树干基部中空、主枝断裂、蚁害严重、土壤板结等问题。市园林绿化中心联合鄞州区园林部门,邀请专家现场“问诊”,最终开出“六大复壮处方”:清理病弱树冠、清除腐烂枝干并防腐处理、补充营养恢复树势、改良周边土壤、制定长期养护方案、专项防治病虫害。整个“治疗”过程持续一周,后续还将转入常态化管护,确保古树逐步恢复苍劲长势。

这株古银杏树的守护故事,藏着宁波“城市与古树共生”的理念。据下应街道河西村老人回忆,这棵银杏树是祖辈栽种,陪着四代村民从垂髫孩童长成白发长者,村民们代代帮它培土、挡寒,才让它熬过200余载风霜。2017年首南东路拓宽时,原设计方案需笔直穿过这棵树,为了保住这棵古树,园林部门与下应街道反复论证,最终敲定“让树不让路”:调整机非隔离带与人行道走向,专门为古树留出了足够的生长空间。如今,这棵古树依然挺立在路边,成了市民路过时忍不住驻足打卡的“网红地标”。

园林部门组织对古银杏树进行复壮。

每棵古树都有“独家故事”:

它们是“活着的历史书”,等着人们去读懂

宁波的古树名木,不仅是生态符号,更是人文历史的“活载体”——每一圈年轮里,都裹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海曙区偃月街,一棵古银杏树紧挨着徐宅,静静“站”在马路中间。关于它的来历,至今流传着两种说法:有人说,这是徐宅主人当年亲手栽种的“家族树”;也有人说,它的栽种者是一位抗清失败的将军,借这棵树寄托家国情怀。如今,这棵古树已成为月湖景区的“文化名片”,外地游客来宁波,总会特意来此打卡,触摸树皮上的纹路,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站在树下,看阳光透过金黄的叶片洒落,仿佛能听见岁月流转的声音。

在中山广场逸仙楼后,也有一株“明星古树”——树龄220余年的古银杏树。它栽种于清代,如今依然树冠苍劲、枝干舒展,是宁波城区现存最古老的银杏之一,每到深秋,满树金黄的叶片落在青石板上,成了市民拍照留念的“秋日限定美景”。

在天一阁博物院,6株古树默默守护着这座“书藏古今”的藏书楼,其中最年长的是一棵177岁的朴树,它陪着无数读者在书香与绿意中感受文化的力量。

“这些古树的故事,要慢慢品才有意思。”市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每一株古树都是“活着的历史书”,等着人们去读懂它与城市的羁绊。

古树认养挂牌。

全民护绿新风尚:

企业认养、志愿者行动,守护力量再升级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古树保护中,今年宣传周期间,宁波推出了“社会力量认养” 行动。9月24日,鄞州区天宫庄园,贝壳找房(宁波)科技有限公司与市、区园林绿化中心签订认养协议,正式成为古树保护的“社会合伙人”。

此次认养的4棵古树均为三级古树,包括前述273岁的古银杏树、两棵170岁的重阳木,以及一棵150岁的杨梅树。1.2万元认养资金将全部专项用于古银杏树的复壮养护,此外,企业还组建了30人的志愿者队伍,未来将在园林部门的指导下,定期参与古树 “健康体检”、周边环境清理、面向居民的科普宣传等活动。

“从‘专业管护’到‘全民参与’,我们希望让守护古树成为一种城市新风尚。”市园林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力量的加入,不仅能为古树保护注入更多资源,更能让市民近距离了解古树价值,从而主动成为“绿色守护者”。

构建长效机制:

让古树与城市共赴“下一个百年之约”

从清乾隆年间的一粒银杏果核,到如今枝繁叶茂的“城市地标”,273岁古银杏树的成长史,也是鄞南从圩田到新城的变迁史。为了让更多古树能像它一样,在城市发展中“老有所依”,宁波正着力构建“企业认养+政府托底+社会参与”的长效保护机制。

一方面,园林部门为每株古树建立了专属“健康档案”,动态记录树龄、生长状况、管护措施等信息,通过定期巡检、专家会诊,及时解决古树生长难题;另一方面,通过科普宣传周、认养活动、校园课堂等形式,持续普及古树保护知识,让“守护古树就是守护城市记忆” 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的目标,是让古树名木在城市里始终保有‘可以呼吸的历史’。”市园林绿化中心负责人说,未来,宁波将继续以“守护绿色活化石、留住城市乡愁”为初心,让288株古树名木在多元守护下,继续陪伴城市走过一个又一个百年,成为一代代宁波人心中不变的“绿色记忆”。

宁波晚报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寿晓毅 徐芃

新闻多一点

《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定》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施行,为宁波的古树名木撑起法治“保护伞”。

《规定》明确,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则不受树龄限制,指稀有、珍贵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同时,古树名木实行分级保护——

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树龄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据宁波发布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城区共有古树名木288棵 每棵古树都有“独家故事”

稿源: 宁波晚报 2025-09-30 06:46:00

偃月街上的古银杏树。

9月22日至28日,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如约而至。据市园林绿化部门统计,目前宁波城区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288棵,涵盖香樟、银杏、枫杨等20余个树种。这些历经风雨的“绿色活化石”,不仅是城市生态的守护者,更承载着一代代人的乡愁。如今,通过“专业管护+社会参与”的双重守护,宁波正为这些古树筑起坚实的“防护网”,让它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续写传奇。

为古树“开处方”:

从“让树不让路”到精准复壮

宁波人植绿护绿的传统,早已融入城市的肌理——街头巷尾,常有古树倔强地扎根在道路中央,车辆与行人默契绕行,成了最温情的城市风景。

“守护古树,就是守护城市的根与魂。”市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他们始终将古树名木管护作为重点,通过日常巡检、濒危救治、科学复壮,让这些“老寿星”持续焕发活力。

今年9月,一株生长在鄞州区下应街道首南东路的273岁古银杏树(编号 “021230200001”,树高16米、胸径3.14米),就迎来了一场“量身定制”的健康守护。因岁月侵蚀,这棵清乾隆年间栽种的古树,出现了树干基部中空、主枝断裂、蚁害严重、土壤板结等问题。市园林绿化中心联合鄞州区园林部门,邀请专家现场“问诊”,最终开出“六大复壮处方”:清理病弱树冠、清除腐烂枝干并防腐处理、补充营养恢复树势、改良周边土壤、制定长期养护方案、专项防治病虫害。整个“治疗”过程持续一周,后续还将转入常态化管护,确保古树逐步恢复苍劲长势。

这株古银杏树的守护故事,藏着宁波“城市与古树共生”的理念。据下应街道河西村老人回忆,这棵银杏树是祖辈栽种,陪着四代村民从垂髫孩童长成白发长者,村民们代代帮它培土、挡寒,才让它熬过200余载风霜。2017年首南东路拓宽时,原设计方案需笔直穿过这棵树,为了保住这棵古树,园林部门与下应街道反复论证,最终敲定“让树不让路”:调整机非隔离带与人行道走向,专门为古树留出了足够的生长空间。如今,这棵古树依然挺立在路边,成了市民路过时忍不住驻足打卡的“网红地标”。

园林部门组织对古银杏树进行复壮。

每棵古树都有“独家故事”:

它们是“活着的历史书”,等着人们去读懂

宁波的古树名木,不仅是生态符号,更是人文历史的“活载体”——每一圈年轮里,都裹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海曙区偃月街,一棵古银杏树紧挨着徐宅,静静“站”在马路中间。关于它的来历,至今流传着两种说法:有人说,这是徐宅主人当年亲手栽种的“家族树”;也有人说,它的栽种者是一位抗清失败的将军,借这棵树寄托家国情怀。如今,这棵古树已成为月湖景区的“文化名片”,外地游客来宁波,总会特意来此打卡,触摸树皮上的纹路,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站在树下,看阳光透过金黄的叶片洒落,仿佛能听见岁月流转的声音。

在中山广场逸仙楼后,也有一株“明星古树”——树龄220余年的古银杏树。它栽种于清代,如今依然树冠苍劲、枝干舒展,是宁波城区现存最古老的银杏之一,每到深秋,满树金黄的叶片落在青石板上,成了市民拍照留念的“秋日限定美景”。

在天一阁博物院,6株古树默默守护着这座“书藏古今”的藏书楼,其中最年长的是一棵177岁的朴树,它陪着无数读者在书香与绿意中感受文化的力量。

“这些古树的故事,要慢慢品才有意思。”市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每一株古树都是“活着的历史书”,等着人们去读懂它与城市的羁绊。

古树认养挂牌。

全民护绿新风尚:

企业认养、志愿者行动,守护力量再升级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古树保护中,今年宣传周期间,宁波推出了“社会力量认养” 行动。9月24日,鄞州区天宫庄园,贝壳找房(宁波)科技有限公司与市、区园林绿化中心签订认养协议,正式成为古树保护的“社会合伙人”。

此次认养的4棵古树均为三级古树,包括前述273岁的古银杏树、两棵170岁的重阳木,以及一棵150岁的杨梅树。1.2万元认养资金将全部专项用于古银杏树的复壮养护,此外,企业还组建了30人的志愿者队伍,未来将在园林部门的指导下,定期参与古树 “健康体检”、周边环境清理、面向居民的科普宣传等活动。

“从‘专业管护’到‘全民参与’,我们希望让守护古树成为一种城市新风尚。”市园林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力量的加入,不仅能为古树保护注入更多资源,更能让市民近距离了解古树价值,从而主动成为“绿色守护者”。

构建长效机制:

让古树与城市共赴“下一个百年之约”

从清乾隆年间的一粒银杏果核,到如今枝繁叶茂的“城市地标”,273岁古银杏树的成长史,也是鄞南从圩田到新城的变迁史。为了让更多古树能像它一样,在城市发展中“老有所依”,宁波正着力构建“企业认养+政府托底+社会参与”的长效保护机制。

一方面,园林部门为每株古树建立了专属“健康档案”,动态记录树龄、生长状况、管护措施等信息,通过定期巡检、专家会诊,及时解决古树生长难题;另一方面,通过科普宣传周、认养活动、校园课堂等形式,持续普及古树保护知识,让“守护古树就是守护城市记忆” 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的目标,是让古树名木在城市里始终保有‘可以呼吸的历史’。”市园林绿化中心负责人说,未来,宁波将继续以“守护绿色活化石、留住城市乡愁”为初心,让288株古树名木在多元守护下,继续陪伴城市走过一个又一个百年,成为一代代宁波人心中不变的“绿色记忆”。

宁波晚报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寿晓毅 徐芃

新闻多一点

《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定》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施行,为宁波的古树名木撑起法治“保护伞”。

《规定》明确,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则不受树龄限制,指稀有、珍贵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同时,古树名木实行分级保护——

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树龄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据宁波发布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