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持续高温,同样“高热”不退还有张先生(化姓)。说来奇怪,张先生“热”得有些突然且迟迟不见好转。起初,他除了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之外,也没有其他症状,自以为是“感冒”,就在家里翻出感冒药、退热药等吃了几天,但症状一点没有缓解,后来还出现干咳、胸闷等症状。
察觉到不对劲的张先生来到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发热门诊就诊,血液检查显示炎症指标升高,肺CT提示肺部有感染病灶。不过,医生给予的常规抗感染治疗却效果欠佳,随后张先生被收住入院进一步诊治。
接诊的感染科彭昱副主任医师询问病史得知,张先生常年养鸟,近期刚刚换了一个新品种。这一信息立即引起了医生的警觉,怀疑张先生是得了“鹦鹉热”。在及时给予相关抗病原学治疗后,张先生的体温逐步降下来了,症状也逐渐缓解。2天后,病原检测结果证实了医生的猜测:鹦鹉热衣原体核酸阳性。至此,困扰张先生多日的病因终于找到。
“鹦鹉热”,也被称为鸟疫,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传染病。除了鹦鹉,鸽子、鸡、鸭甚至一些观赏鸟和野鸟都可能携带并传播这种病原体。很多健康鸟类自身不发病,却是个“隐形排菌者”,尤其在运输、拥挤等压力下,传染性会大大增强。
随着“爱鸟”“观鸟”的风靡,我们与鸟类接触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医生特别提醒,在欣赏这些美丽生灵的同时,务必做好自身的健康防护,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鸟类,新鸟先隔离观察;清理鸟笼时,务必先喷水湿润、再打扫,全程佩戴口罩和手套,防止粉尘飞扬,事后还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日常将鸟笼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定期消毒,一旦发现鸟儿精神萎靡、腹泻等,及时隔离并求助兽医;如果在接触鸟类或其环境后1周-3周内出现高热、头痛、干咳等症状,务必主动就医并告知禽鸟接触史,帮助医生快速诊断。
感染“鹦鹉热”后,通常有5天-14天的潜伏期,最长能潜伏45天。其症状非常善于伪装,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重感冒或普通肺炎,突然出现39℃以上的持续高烧是其典型标志。此外还会出现“炸裂”的头痛,严重的全身肌肉酸痛。不过,这类患者往往肺部CT显示肺炎很严重,但患者的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却相对较轻。部分重症患者会迅速发展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目前,“鹦鹉热”是可以治愈的。通常用药后48小时-72小时内,高烧等症状会迅速缓解。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彭昱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