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史上最早“双十一”启幕 工人日报:“最早”不如“最诚意”
2025-10-14 09:10:01 稿源: 工人日报  

  国庆中秋双节刚过,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促已悄然启幕。10月7日,快手率先开始预售;10月9日,京东、抖音同日开锣;天猫淘宝也紧随其后,将于15日上线。这场本属于11月的狂欢,启动时间逐年提前,本次堪称史上最早“双十一”。今年,各大平台不约而同打出简单牌,“官方立减”“一件直降”取代了往年烦琐的“跨店满减”,一场旨在提升消费体验的“减法革命”正悄然进行。

  今年,“双十一”步入第17个年头,其时长从单日爆发演变为超长跨月持久战,背后有多重现实考量。

  曾几何时,单日爆发式的销售模式带来的服务器崩溃、物流拥堵、支付系统瘫痪等问题,倒逼平台拉长大促时长以分散压力。“双十一”战线的拉长,本质是对购物体验的一种优化。此外,在流量红利消退的当下,平台抢跑旨在提前锁定消费者的注意力与钱包份额。另外,商家无须再将销量押注于一日,可以更科学地安排新品推广、库存清理与销售冲刺,使“双十一”日益融入“全年促”的有机体系。

  回望来路,自2009年淘宝首创至今,“双十一”从一枝独秀,到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群雄并起;从单纯的“低价囤货”,到直播电商、内容种草等多元化场景;消费者从初期的狂欢冲动,到逐渐理性与追求性价比。可以说,“双十一”的发展历程,不仅是电商行业的缩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消费者心理的日益成熟与市场生态的持续进化。

  除了早,今年“双十一”还更呈现出多维度的“新意”。一方面,促销策略回归简单,以往只有商户才能算明白的“奥数题”式促销模式已成为过去,另一方面,即时零售与全球布局或成新增长点。

  尽管“双十一”规则做了“简法”,但消费者的质疑声并未完全消失。部分商家的降价缺乏诚意,有消费者反映一些直降商品仅比平时便宜几元,折扣力度小;漫长的促销期稀释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许多消费者仍处于观望状态,甚至不知大促已开始……平台和商家应认识到,规则的“简”只是第一步,价格的“诚”与体验的“实”才是吸引并留住消费者的关键。

  对平台的商家来说,诚意需可视化。在宣传“直降”的同时,可以考虑提供更清晰的“活动日历”与攻略指引,让优惠看得见、算得清、用得上。同时,必须守住价格诚信的底线,让“最低价”的承诺经得起检验。

  对行业而言,竞争应超越“价格战”,转向健康商业生态的构筑。未来的胜负,取决于谁能提供更便捷的物流、更无忧的售后、更独特的商品价值。

  对消费者而言,大促周期的拉长,客观上为充分比价与研究商品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抑制冲动消费,推动购物行为回归按需购买的理性轨道。

  最早也好,最简也罢,我们乐见“双十一”的积极变革,更期待这些变革能落在实处,让每一次点击和收货,都满载着喜悦与满足。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史上最早“双十一”启幕 工人日报:“最早”不如“最诚意”

稿源: 工人日报 2025-10-14 09:10:01

  国庆中秋双节刚过,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促已悄然启幕。10月7日,快手率先开始预售;10月9日,京东、抖音同日开锣;天猫淘宝也紧随其后,将于15日上线。这场本属于11月的狂欢,启动时间逐年提前,本次堪称史上最早“双十一”。今年,各大平台不约而同打出简单牌,“官方立减”“一件直降”取代了往年烦琐的“跨店满减”,一场旨在提升消费体验的“减法革命”正悄然进行。

  今年,“双十一”步入第17个年头,其时长从单日爆发演变为超长跨月持久战,背后有多重现实考量。

  曾几何时,单日爆发式的销售模式带来的服务器崩溃、物流拥堵、支付系统瘫痪等问题,倒逼平台拉长大促时长以分散压力。“双十一”战线的拉长,本质是对购物体验的一种优化。此外,在流量红利消退的当下,平台抢跑旨在提前锁定消费者的注意力与钱包份额。另外,商家无须再将销量押注于一日,可以更科学地安排新品推广、库存清理与销售冲刺,使“双十一”日益融入“全年促”的有机体系。

  回望来路,自2009年淘宝首创至今,“双十一”从一枝独秀,到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群雄并起;从单纯的“低价囤货”,到直播电商、内容种草等多元化场景;消费者从初期的狂欢冲动,到逐渐理性与追求性价比。可以说,“双十一”的发展历程,不仅是电商行业的缩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消费者心理的日益成熟与市场生态的持续进化。

  除了早,今年“双十一”还更呈现出多维度的“新意”。一方面,促销策略回归简单,以往只有商户才能算明白的“奥数题”式促销模式已成为过去,另一方面,即时零售与全球布局或成新增长点。

  尽管“双十一”规则做了“简法”,但消费者的质疑声并未完全消失。部分商家的降价缺乏诚意,有消费者反映一些直降商品仅比平时便宜几元,折扣力度小;漫长的促销期稀释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许多消费者仍处于观望状态,甚至不知大促已开始……平台和商家应认识到,规则的“简”只是第一步,价格的“诚”与体验的“实”才是吸引并留住消费者的关键。

  对平台的商家来说,诚意需可视化。在宣传“直降”的同时,可以考虑提供更清晰的“活动日历”与攻略指引,让优惠看得见、算得清、用得上。同时,必须守住价格诚信的底线,让“最低价”的承诺经得起检验。

  对行业而言,竞争应超越“价格战”,转向健康商业生态的构筑。未来的胜负,取决于谁能提供更便捷的物流、更无忧的售后、更独特的商品价值。

  对消费者而言,大促周期的拉长,客观上为充分比价与研究商品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抑制冲动消费,推动购物行为回归按需购买的理性轨道。

  最早也好,最简也罢,我们乐见“双十一”的积极变革,更期待这些变革能落在实处,让每一次点击和收货,都满载着喜悦与满足。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