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在宁波 有人人可及的“艺术梦”
2025-11-07 07:06:55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全民美育”青少年独唱与合作演唱展演展示活动在宁波举行。

  第二十届全国群星奖近日揭晓,宁波成功摘得“双星”——宁波选送的慈溪广场舞《水乡幸福路》和镇海群舞《弦歌晚乐》双双斩获群星奖,与广州、成都并列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实现了2016年评奖改革以来宁波单届获奖的最佳成绩。

  群星奖作为我国群众文艺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每三年举办一届,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等六大艺术门类,仅设60个获奖名额(团队),要求严苛,竞争激烈。

  成功摘得“双星”,并创下评奖改革以来的新纪录,宁波群众文艺创作的“硬实力”从何而来?

  “群星”闪耀,宁波群众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此次两部作品获奖,是宁波多年来深耕群众文艺土壤、坚守精品创作导向的实力印证。”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群星奖评奖改革后,奖项名额大幅缩减,对艺术水准要求极高,此次宁波“双星”并耀,充分展现了宁波群众文艺的深厚底蕴与持续创新能力。

  群星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便以“中国群众文艺领域最高荣誉”的定位,成为衡量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基层创作活力的重要标尺。

  本届群星奖共有1996个演出单位的5039件作品(团队)、29.5万群众文艺工作者参评,经过初选、复评及终评,最终从全国报送的数千部作品中评选出60件获奖作品(团队)。

  在今年4月举行的全国第二十届群星奖浙江省初评中,全省六大门类有43件参赛作品,宁波14件作品入围,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以绝对优势领跑。

  《弦歌晚乐》是浙江省唯一入围舞蹈类终评的作品,它以镇海老人周德成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乐器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聚焦“空巢老人”这一社会议题,用夸张诙谐的舞蹈语汇,生动塑造了新时代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鲜活形象。

  广场舞《水乡幸福路》获奖的背后,则是一支40人“草根跨界舞团”。这支队伍的成员有个体户、教师、企业上班族、全职妈妈等。大家从“我要跳好”转变为“我们要一起跳好”,用业余时间拼出了专业范。

  回溯过往,宁波与群星奖缘分深厚。

  2004年,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颁奖晚会在宁波大剧院举办,全国群众文艺工作者齐聚于此、载歌载舞;

  2010年,宁波选送的《网络女孩》等作品斩获群星奖;

  2013年,宁波选送的7件作品全部获奖,占浙江获奖数量的一半,其中《小巷总理》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成为“接地气”创作的典范;

  2016年,宁波选送的群舞《阿婶合唱团》再度揽获群星奖;

  ……

  近年来,宁波群众文艺创作堪称“百花齐放”,涌现出一批批质量上乘的群众文艺作品。

  从《网络女孩》《小巷总理》,到《水乡幸福路》《弦歌晚乐》,群众文艺正以更鲜活的形式、更真实的情感,讲述宁波人的日常与梦想。

  在2025年浙江省群众广场舞大赛决赛上,宁波选送的广场舞作品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报送的5件作品斩获3金2银;原创少儿舞蹈《嗨皮!胖哒》在2025年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展演舞台上亮相。

  “一人一艺”,让文艺创作走到群众中去

  宁波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花似锦,离不开肥沃的创作土壤。

  2016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

  “过去,艺术好像离普通人很遥远。‘一人一艺’就是要打破这种隔阂,让艺术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邝菁琛道出了推行“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初衷。

  “一人一艺”工程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如今已建成154家社会联盟、36家空间联盟,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达82.93%。

  在宁海葛家村,村民跟着艺术家学绘画、做手作,曾经的普通农房变成“艺术民宿”;在鄞州城杨村,“共富工坊”让竹编、木雕等非遗手艺变成增收项目……更深远的影响是,它改变了市民与艺术的相处方式——大众从被动欣赏,转向主动创作和传播。

  在推行“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大背景下,一批宁波特色文化品牌应运而生。

  “天一夜读”每晚8点准时与市民相约,邀请文化学者、大国工匠、快递小哥、在甬外籍人士等各界人士朗读推荐书籍、分享感悟。截至目前,500位嘉宾参与分享,全网传播量突破1000万人次。

  “唱响星期天”则以周周欢唱的形式,举办合唱活动150余场,参演人数达10万人次,宁波各区(县、市)文化馆、各行业系统、全年龄段的合唱队伍有近千支,吸引了一大批“合唱铁粉”。

  “趣文化馆”更以青年人的视角,通过邀请文化创意、新媒体运营等社会各类艺术社团骨干一起参与,利用馆内空间策划推出展览、沙龙、培训等主题互动体验活动,成为周周有展览、场场有体验、天天有流量的文化爆款。

  与此同时,宁波积极承办各类全国性群众文艺大赛,如2024“星光璀璨?百团争艳”全国展演、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展演等,这些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和人才汇聚宁波。

  在“星光璀璨?百团争艳”全国展演中,全国27支群众文艺团队与宁波百支团队组成“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巡演,线上直播观看超150万人次,走出接地气、有人气的乡村文艺新路。

  全市有104家特色鲜明、多态融合的“一人一艺新空间”;12000余支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提供超7万场次免费或优惠活动,惠及群众160多万人次……宁波正以文化星火点亮千村万户,让群众文化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多方协同,打造系统性的文化创作路径

  基层群众文艺创作,常面临人才短缺、资源匮乏、难以持续等问题,宁波如何破解?

  “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专家指导、平台支撑,我们构建了这样一个良性创作生态。”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宁波以“文化强国,宁波有戏”品牌建设为引领,在挖掘创新题材、培育原创作品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每年围绕赛事活动,组织全市群文干部开展题材讨论会、作品加工会、主题采风、定向创作等,积极组织各方力量挖掘好题材、精选好角度、打磨好作品,不断积累群众文艺创作节目。”宁波市文化馆馆长孔燕介绍,此次荣获群星奖的两件作品,主创均为近两届技能大赛的金奖得主,这样的机制有效激发了基层创作人才的潜能。

  在设施网络建设上,宁波建成158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形成三级架构,市县乡三级文化设施100%达标。

  “以前找排练场地要四处协调,现在文化馆排练厅、村文化礼堂随时能用,还有专业老师定期来指导,这就是‘文化共富’给我们的底气。”《水乡幸福路》舞团成员珍珍感慨地说。

  宁波还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深入参与群众文艺创作的各个环节。通过行业专家定人、定项开展作品扶持,在创作理念、艺术表现和技术细节上进行全面提升。

  多次指导宁波群众文艺创作的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邓珞雅表示:“宁波的作品最打动我的是那种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鲜活感。我的工作就是在保持这份鲜活的同时,帮助他们在艺术表达上更精准、更深刻。”

  2021年,宁波还做出一次大胆的改革:将三年一届的市级文艺赛事,调整为一年一度的多门类原创赛事。

  同时,宁波连续三年举办全市文化馆系统专业干部技能比武大赛,分别从创作、表演和综合业务等方面现场比拼,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深化提升专业干部的艺术素养和能力。

  近三年来,宁波获省群众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大赛金奖76个。2024年全省公共文化业务技能大赛上,宁波代表队取得了个人单项2金9银8铜和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佳绩。

  在宁波,群众文艺创作已不再是文化系统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参与的“交响乐”。全市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的资源被有效整合,共同为群众文艺创作贡献力量。

  宁波市文广旅游局艺术和公共服务处处长邝菁琛表示:“宁波的群众文艺创作呈现出多元趋势。一方面,甬剧、金银彩绣、青瓷瓯乐等传统文化被不断激活,以当代艺术形式重获新生;另一方面,大量紧贴生活、紧扣共同富裕、社区治理、家庭亲情等时代主题的作品,让群众在作品中看见自己的生活。”

  宁波晚报记者廖惠兰 袁先鸣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在宁波 有人人可及的“艺术梦”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11-07 07:06:55

2025“全民美育”青少年独唱与合作演唱展演展示活动在宁波举行。

  第二十届全国群星奖近日揭晓,宁波成功摘得“双星”——宁波选送的慈溪广场舞《水乡幸福路》和镇海群舞《弦歌晚乐》双双斩获群星奖,与广州、成都并列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实现了2016年评奖改革以来宁波单届获奖的最佳成绩。

  群星奖作为我国群众文艺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每三年举办一届,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等六大艺术门类,仅设60个获奖名额(团队),要求严苛,竞争激烈。

  成功摘得“双星”,并创下评奖改革以来的新纪录,宁波群众文艺创作的“硬实力”从何而来?

  “群星”闪耀,宁波群众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此次两部作品获奖,是宁波多年来深耕群众文艺土壤、坚守精品创作导向的实力印证。”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群星奖评奖改革后,奖项名额大幅缩减,对艺术水准要求极高,此次宁波“双星”并耀,充分展现了宁波群众文艺的深厚底蕴与持续创新能力。

  群星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便以“中国群众文艺领域最高荣誉”的定位,成为衡量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基层创作活力的重要标尺。

  本届群星奖共有1996个演出单位的5039件作品(团队)、29.5万群众文艺工作者参评,经过初选、复评及终评,最终从全国报送的数千部作品中评选出60件获奖作品(团队)。

  在今年4月举行的全国第二十届群星奖浙江省初评中,全省六大门类有43件参赛作品,宁波14件作品入围,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以绝对优势领跑。

  《弦歌晚乐》是浙江省唯一入围舞蹈类终评的作品,它以镇海老人周德成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乐器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聚焦“空巢老人”这一社会议题,用夸张诙谐的舞蹈语汇,生动塑造了新时代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鲜活形象。

  广场舞《水乡幸福路》获奖的背后,则是一支40人“草根跨界舞团”。这支队伍的成员有个体户、教师、企业上班族、全职妈妈等。大家从“我要跳好”转变为“我们要一起跳好”,用业余时间拼出了专业范。

  回溯过往,宁波与群星奖缘分深厚。

  2004年,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颁奖晚会在宁波大剧院举办,全国群众文艺工作者齐聚于此、载歌载舞;

  2010年,宁波选送的《网络女孩》等作品斩获群星奖;

  2013年,宁波选送的7件作品全部获奖,占浙江获奖数量的一半,其中《小巷总理》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成为“接地气”创作的典范;

  2016年,宁波选送的群舞《阿婶合唱团》再度揽获群星奖;

  ……

  近年来,宁波群众文艺创作堪称“百花齐放”,涌现出一批批质量上乘的群众文艺作品。

  从《网络女孩》《小巷总理》,到《水乡幸福路》《弦歌晚乐》,群众文艺正以更鲜活的形式、更真实的情感,讲述宁波人的日常与梦想。

  在2025年浙江省群众广场舞大赛决赛上,宁波选送的广场舞作品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报送的5件作品斩获3金2银;原创少儿舞蹈《嗨皮!胖哒》在2025年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展演舞台上亮相。

  “一人一艺”,让文艺创作走到群众中去

  宁波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花似锦,离不开肥沃的创作土壤。

  2016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

  “过去,艺术好像离普通人很遥远。‘一人一艺’就是要打破这种隔阂,让艺术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邝菁琛道出了推行“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初衷。

  “一人一艺”工程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如今已建成154家社会联盟、36家空间联盟,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达82.93%。

  在宁海葛家村,村民跟着艺术家学绘画、做手作,曾经的普通农房变成“艺术民宿”;在鄞州城杨村,“共富工坊”让竹编、木雕等非遗手艺变成增收项目……更深远的影响是,它改变了市民与艺术的相处方式——大众从被动欣赏,转向主动创作和传播。

  在推行“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大背景下,一批宁波特色文化品牌应运而生。

  “天一夜读”每晚8点准时与市民相约,邀请文化学者、大国工匠、快递小哥、在甬外籍人士等各界人士朗读推荐书籍、分享感悟。截至目前,500位嘉宾参与分享,全网传播量突破1000万人次。

  “唱响星期天”则以周周欢唱的形式,举办合唱活动150余场,参演人数达10万人次,宁波各区(县、市)文化馆、各行业系统、全年龄段的合唱队伍有近千支,吸引了一大批“合唱铁粉”。

  “趣文化馆”更以青年人的视角,通过邀请文化创意、新媒体运营等社会各类艺术社团骨干一起参与,利用馆内空间策划推出展览、沙龙、培训等主题互动体验活动,成为周周有展览、场场有体验、天天有流量的文化爆款。

  与此同时,宁波积极承办各类全国性群众文艺大赛,如2024“星光璀璨?百团争艳”全国展演、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展演等,这些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和人才汇聚宁波。

  在“星光璀璨?百团争艳”全国展演中,全国27支群众文艺团队与宁波百支团队组成“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巡演,线上直播观看超150万人次,走出接地气、有人气的乡村文艺新路。

  全市有104家特色鲜明、多态融合的“一人一艺新空间”;12000余支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提供超7万场次免费或优惠活动,惠及群众160多万人次……宁波正以文化星火点亮千村万户,让群众文化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多方协同,打造系统性的文化创作路径

  基层群众文艺创作,常面临人才短缺、资源匮乏、难以持续等问题,宁波如何破解?

  “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专家指导、平台支撑,我们构建了这样一个良性创作生态。”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宁波以“文化强国,宁波有戏”品牌建设为引领,在挖掘创新题材、培育原创作品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每年围绕赛事活动,组织全市群文干部开展题材讨论会、作品加工会、主题采风、定向创作等,积极组织各方力量挖掘好题材、精选好角度、打磨好作品,不断积累群众文艺创作节目。”宁波市文化馆馆长孔燕介绍,此次荣获群星奖的两件作品,主创均为近两届技能大赛的金奖得主,这样的机制有效激发了基层创作人才的潜能。

  在设施网络建设上,宁波建成158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形成三级架构,市县乡三级文化设施100%达标。

  “以前找排练场地要四处协调,现在文化馆排练厅、村文化礼堂随时能用,还有专业老师定期来指导,这就是‘文化共富’给我们的底气。”《水乡幸福路》舞团成员珍珍感慨地说。

  宁波还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深入参与群众文艺创作的各个环节。通过行业专家定人、定项开展作品扶持,在创作理念、艺术表现和技术细节上进行全面提升。

  多次指导宁波群众文艺创作的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邓珞雅表示:“宁波的作品最打动我的是那种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鲜活感。我的工作就是在保持这份鲜活的同时,帮助他们在艺术表达上更精准、更深刻。”

  2021年,宁波还做出一次大胆的改革:将三年一届的市级文艺赛事,调整为一年一度的多门类原创赛事。

  同时,宁波连续三年举办全市文化馆系统专业干部技能比武大赛,分别从创作、表演和综合业务等方面现场比拼,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深化提升专业干部的艺术素养和能力。

  近三年来,宁波获省群众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大赛金奖76个。2024年全省公共文化业务技能大赛上,宁波代表队取得了个人单项2金9银8铜和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佳绩。

  在宁波,群众文艺创作已不再是文化系统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参与的“交响乐”。全市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的资源被有效整合,共同为群众文艺创作贡献力量。

  宁波市文广旅游局艺术和公共服务处处长邝菁琛表示:“宁波的群众文艺创作呈现出多元趋势。一方面,甬剧、金银彩绣、青瓷瓯乐等传统文化被不断激活,以当代艺术形式重获新生;另一方面,大量紧贴生活、紧扣共同富裕、社区治理、家庭亲情等时代主题的作品,让群众在作品中看见自己的生活。”

  宁波晚报记者廖惠兰 袁先鸣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