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居民随口一句话 漏雨旧凉亭成了打卡地
2025-11-06 07:2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改造前

改造中

改造后

  “不过是在‘一米集市’随口提了句‘想有个坐着聊天的地方’,没想到一年光景,漏雨硌人的旧凉亭竟成了社区打卡地!”海曙区段塘街道丽园社区居民陆阿姨的朋友圈里,彩绘“千里江山祥云”图,磁性涂鸦墙贴满孩童手绘的卡通图案,石桌圆凳旁围坐着下棋唠嗑的邻里,凉亭檐下有“你点单,我回应”的手写标语。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屋顶渗水、石条开裂,居民避之不及的“忧居”角落。

  “凉亭改造”覆盖各群体需求

  成为呼声最高的“急难愁盼”问题

  故事的起点,是2024年底段塘街道“民生服务提质行动”中的“一米集市”现场。丽园社区作为街道“乐民解忧铺”线下民意收集品牌载体,当天的摊位前挤满了前来提建议的居民——从“加装电梯扶手”到“增设便民充电桩”,32条民生诉求被逐一记录,其中“凉亭改造”因覆盖老中青各群体需求,成为呼声最高的“急难愁盼”问题。

  “夏天晒、雨天漏,想找个地方歇脚都难。”“要是能有个能聊天、带孩子玩的地儿就好了。”居民们的朴素期盼,被街道纳入“重点攻坚清单”,也拉开了丽园社区“微改造、精治理”的序幕。

  克服资金短缺等难题

  凉亭改造后既实用又美观

  “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指令。”丽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卓静儿在接到街道转办的民意清单后,第一时间启动“社区议事会”机制,联合街道城建办、物业、居民代表召开专题会议。然而,改造刚起步便遇上“拦路虎”:资金短缺和复杂的施工条件。

  就在攻坚陷入僵局时,段塘街道段塘商会成员单位发挥了关键作用——辖区企业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萌恒绚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得知社区困境后,决定全额赞助凉亭改造工程。

  有了企业的资金支持,社区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凉亭改造专班”,由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和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共同参与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大家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社区的整体风格,力求让改造后的凉亭既实用又美观。

  更具创新的是,街道联动“校地共建”资源,将凉亭改造变成“青春赋能治理”的实践课堂。丽园社区主动对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师生团队,通过街道“青春社区”共建平台主动认领任务,20名00后志愿者带着丙烯颜料、排刷走进社区,喊出“把作业写在凉亭上,让设计服务民生”的口号。连续3天的创作中,他们将“共富”主题融入手绘,其中“你点单,我回应”的手写体更是成为街道民生工作的“鲜活注脚”。这幅公益手绘一经发布,便在居民群、朋友圈刷屏,成为其他社区借鉴的范本。

  街道搭台、企业接单、社区落实

  构建共富治理新模式

  改造完成不是终点,而是长效治理的起点。在段塘街道“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导下,学生志愿者自发成立“凉亭美护社”,与社区社工、网格员签订“小小园长”协议——每月最后一个周六开展补色、清洁,定期收集居民对凉亭功能升级的建议;社区则顺势将凉亭升级为“青春议事角”,纳入街道“板凳议事会”体系。

  由居民、企业代表、学生志愿者三方轮值主持,至今已围绕“电梯加装政策解读”“宠物便箱增设”“老年食堂菜品优化”等议题召开6场议事会,形成“民意收集—方案协商—落地反馈”的闭环机制,让“民声”与“青声”同频共振,成为街道基层治理的“活力细胞”。

  从“居民点单”激活需求,到“街道搭台、企业接单、社区落实”破解难题,再到“青春补单”完善长效治理,丽园社区这两座凉亭的蜕变,不仅是丽园社区共治共享的生动典范,同时也是段塘街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缩影。

  它不仅让“忧居”变“优居”,更构建起“政企社协同、老中青联动”的共富治理新模式——街道通过“乐民解忧铺”畅通民意渠道,以“微改造”撬动“大民生”,用“小凉亭”承载“大治理”,让共富成果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

  宁波晚报记者林伟 通讯员庄涵予 文/摄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居民随口一句话 漏雨旧凉亭成了打卡地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11-06 07:27:00

改造前

改造中

改造后

  “不过是在‘一米集市’随口提了句‘想有个坐着聊天的地方’,没想到一年光景,漏雨硌人的旧凉亭竟成了社区打卡地!”海曙区段塘街道丽园社区居民陆阿姨的朋友圈里,彩绘“千里江山祥云”图,磁性涂鸦墙贴满孩童手绘的卡通图案,石桌圆凳旁围坐着下棋唠嗑的邻里,凉亭檐下有“你点单,我回应”的手写标语。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屋顶渗水、石条开裂,居民避之不及的“忧居”角落。

  “凉亭改造”覆盖各群体需求

  成为呼声最高的“急难愁盼”问题

  故事的起点,是2024年底段塘街道“民生服务提质行动”中的“一米集市”现场。丽园社区作为街道“乐民解忧铺”线下民意收集品牌载体,当天的摊位前挤满了前来提建议的居民——从“加装电梯扶手”到“增设便民充电桩”,32条民生诉求被逐一记录,其中“凉亭改造”因覆盖老中青各群体需求,成为呼声最高的“急难愁盼”问题。

  “夏天晒、雨天漏,想找个地方歇脚都难。”“要是能有个能聊天、带孩子玩的地儿就好了。”居民们的朴素期盼,被街道纳入“重点攻坚清单”,也拉开了丽园社区“微改造、精治理”的序幕。

  克服资金短缺等难题

  凉亭改造后既实用又美观

  “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指令。”丽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卓静儿在接到街道转办的民意清单后,第一时间启动“社区议事会”机制,联合街道城建办、物业、居民代表召开专题会议。然而,改造刚起步便遇上“拦路虎”:资金短缺和复杂的施工条件。

  就在攻坚陷入僵局时,段塘街道段塘商会成员单位发挥了关键作用——辖区企业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萌恒绚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得知社区困境后,决定全额赞助凉亭改造工程。

  有了企业的资金支持,社区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凉亭改造专班”,由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和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共同参与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大家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社区的整体风格,力求让改造后的凉亭既实用又美观。

  更具创新的是,街道联动“校地共建”资源,将凉亭改造变成“青春赋能治理”的实践课堂。丽园社区主动对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师生团队,通过街道“青春社区”共建平台主动认领任务,20名00后志愿者带着丙烯颜料、排刷走进社区,喊出“把作业写在凉亭上,让设计服务民生”的口号。连续3天的创作中,他们将“共富”主题融入手绘,其中“你点单,我回应”的手写体更是成为街道民生工作的“鲜活注脚”。这幅公益手绘一经发布,便在居民群、朋友圈刷屏,成为其他社区借鉴的范本。

  街道搭台、企业接单、社区落实

  构建共富治理新模式

  改造完成不是终点,而是长效治理的起点。在段塘街道“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导下,学生志愿者自发成立“凉亭美护社”,与社区社工、网格员签订“小小园长”协议——每月最后一个周六开展补色、清洁,定期收集居民对凉亭功能升级的建议;社区则顺势将凉亭升级为“青春议事角”,纳入街道“板凳议事会”体系。

  由居民、企业代表、学生志愿者三方轮值主持,至今已围绕“电梯加装政策解读”“宠物便箱增设”“老年食堂菜品优化”等议题召开6场议事会,形成“民意收集—方案协商—落地反馈”的闭环机制,让“民声”与“青声”同频共振,成为街道基层治理的“活力细胞”。

  从“居民点单”激活需求,到“街道搭台、企业接单、社区落实”破解难题,再到“青春补单”完善长效治理,丽园社区这两座凉亭的蜕变,不仅是丽园社区共治共享的生动典范,同时也是段塘街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缩影。

  它不仅让“忧居”变“优居”,更构建起“政企社协同、老中青联动”的共富治理新模式——街道通过“乐民解忧铺”畅通民意渠道,以“微改造”撬动“大民生”,用“小凉亭”承载“大治理”,让共富成果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

  宁波晚报记者林伟 通讯员庄涵予 文/摄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