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这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我们将进入天文学意义上的冬天。
一听说立冬来了,很多人不由自主一声长叹:“唉,这个秋天……”
别急,立冬的到来,虽然标志着冬天的到来,但并不代表冬天真的来了。
对于宁波来说
立冬只是个“象征”
按传统习俗,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被视作四季的起始节点,立冬由此成为天文学意义上冬季的开端。不过,这一划分更多源于古人对自然时序的观察与总结,与我们实际生活中参照的“冬天”,在界定标准上存在明显差异。
日常生活里,我们通常以气象学标准来判定冬季的到来,这一标准有着明确且严苛的温度要求: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降至10℃以下。也正因此,立冬节气的象征意义与“仪式感”,要远大于它对日常起居的实际指导价值。
每年12月4日左右
我市才真正“入冬”
结合气象部门的常年统计数据来看,我市通常要到每年12月4日左右才会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入冬”。
从整体气候形势的转变来看,立冬节气的到来,气候将从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过渡。不过,对我国南方地区来说,从立冬节气至小雪节气,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就像民间流传的“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而我们今年就有望在“小阳春”中迎来立冬节气。从市气象台11月6日的预报看,11月7日到8日,我市气温依旧走“上坡路”,并会在11月8日“登顶”,最高气温可达26℃左右;而且天气状况也将有所好转,雨水渐止,转为多云到阴的天气。
不过,“小阳春”只是虚晃一枪。
从11月4日夜里开始,一股较强冷空气已经从北方“出发”。在过去两天里,它主要影响新疆、内蒙古西部、青海等地,给上述地区带去较强降雪,像新疆天山北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雪,局部地区甚至有大暴雪。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从11月6日开始到9日,这股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并带去大范围雨雪和降温。虽然从预报看,它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但有部分势力“偷摸”南下。
此外,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已于11月6日凌晨生成,目前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向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预计,“凤凰”将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并逐渐向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靠近。
从11月9日开始,受冷空气和台风“凤凰”先后影响,我市将有降温、降水和沿海大风过程。届时大家要多留意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预警,谨防天气变化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立冬补冬,补嘴空”
萝卜“赛过小人参”
在过去农耕社会,立冬的到来,意味着一年的躬耕劳作暂告一段落,农人终于得以卸下锄头,安享农闲。老辈人常说“立冬补冬,补嘴空”正是对这份岁末慰藉最生动的注解。
用什么东西来“补嘴空”呢?南北风土各异,食俗也有所不同。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一带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有“交子之时”的含义,恰好对应立冬“秋冬之交”的时节特性。南方地区没有吃面食的传统,但此时恰逢“赛过小人参”的萝卜初熟,正是尝鲜的最佳时节。
想要挑到饱满、清甜的好萝卜,有几个小窍门:观其形,根须圆整饱满,说明肥水充沛,口感不会太辛辣;观其皮,光滑,无粗糙的纹路,肉质会更加细腻紧实;掂其重,若手感轻飘飘的,多半空心。
萝卜的气味和口感多少带点“药腥气”,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但它的食疗功效早已被历代医籍印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生食可止咳消胀,熟食能化瘀助消”;《食疗本草》更盛赞其“利五脏,轻身健体,令肌肤白净细腻”;《新修本草》亦记载它“下气宽中,消谷化痰,久食令人强健”……由此可见,萝卜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
进入立冬之后,朔风渐紧,寒气相逼。人体为抵御严寒,需要摄入更多能量,因此正是滋补的好时节。萝卜既能消食,又可补益身心,想来,这也是人们将它比作“小人参”的缘由。
宁波晚报记者石承承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