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14岁少女卵巢黄体破裂 父母却误以为孩子在装病
2025-11-07 07:29:3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刚跑完800米就喊肚子疼,我接到老师电话时,还以为是孩子不想上学装病!”提起女儿小花(化名)的经历,家长李女士(化名)满是自责,声音里带着后怕。

  近日,14岁的初三女生小花在学校体育课完成800米测试后,刚走到操场边坐下休息,就突然捂着右侧下腹部蹲在地上,随后还出现了呕吐,“肚子痛,像有根针扎着,还一阵阵往下坠”。李女士接到电话后,将女儿送往镇海区中医医院。经CT检查,结合妇科会诊,最终确诊为卵巢黄体破裂。

  去年接诊了6例青春期黄体破裂患者

  “孩子这么小也会黄体破裂?是不是必须手术?以后会不会有后遗症?”听到确诊消息,爱女心切的李女士向医生问了一连串问题。

  “黄体是女性排卵后卵巢表面形成的生理性结构,富含血管,一旦破裂就会引发腹腔内出血。”该院妇科专家孙波娜宽慰李女士,人体自身有凝血“自救”能力,像小花这样症状较轻、病情稳定的患者,通过卧床休息、静脉输注止血药物,多数能顺利止血康复。即便保守治疗不理想,出现出血量过大或持续出血的情况时,也有微创腹腔镜手术的办法。“只需要在腹部开3个0.5厘米-1厘米的小创口,约1小时就能完成修补,创伤小、恢复快。”所幸,小花症状较轻,经过几天的保守治疗后,现已康复出院,重新回到了校园。

  在门诊中,孙波娜发现,很多人误以为黄体破裂是已婚女性的“专利”,实际上,青春期少女也是发病人群,尤其月经周期后半段(黄体期)风险更高,青春期少女因对症状认知不足,往往容易被忽视。黄体破裂除了剧烈腹痛,还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她透露,去年该院确诊了6例青春期少女黄体破裂病例。这些家长最初都和小花的家长一样,因不了解疾病症状,有的把孩子“腹痛伴冷汗”当成“装病逃学”,有的将“呕吐、面色发白”当成肠胃炎,直到检查结果出来才恍然大悟。

  孙波娜记得,此前有位患者和小花症状相似,体育课后出现单侧下腹痛、呕吐,总觉得想上厕所却拉不出来,肛门有坠胀感,家长以为孩子得了肠胃炎,给她输液治疗。直到孩子出现头晕、站立不稳,CT检查发现腹腔出血,转诊到妇科才确诊黄体破裂,险些延误抢救。

  她强调,黄体破裂的腹痛多集中在单侧下腹部,且常伴随肛门坠胀、头晕等全身症状,这与肠胃炎“全腹隐痛、腹泻”的表现有区别,只是家长和患者往往难以分辨,才导致误诊。

  这四种场景可能会诱发黄体破裂

  孙波娜梳理了青春期少女黄体破裂的四大常见诱因,提醒家长和孩子重点防范——

  一是剧烈运动,跳绳、跑步、健身操等易导致腹部受压的动作,可能“挤破”卵巢表面脆弱的黄体;

  二是外力撞击,腹部遭受拳击、意外跌倒,或妇科检查操作不当时可能诱发;

  三是腹压骤增,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憋尿等行为,会间接增加腹腔压力引发破裂;

  四是自发破裂,少数情况下因黄体内血管异常出血、激素水平波动,可能无明显诱因发生,这类患者常突然出现“毫无征兆的单侧腹痛”,更容易被忽视。

  她特别提醒,黄体破裂发病急、进展快,早发现、早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家长和青少年一定要牢记典型症状:如果青春期少女在黄体期(月经周期第15天-28天)突然出现突发性单侧下腹部疼痛,且伴随恶心、呕吐、肛门坠胀感、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哪怕没有外伤或运动史,也务必第一时间就医排查。“别被‘肠胃炎’的表象误导,也别因‘孩子小不会得妇科病’的认知误区忽视了这个青春期隐形风险。”

  她建议,家长可给孩子普及相关健康知识,运动时提醒孩子做好热身、避免剧烈碰撞,日常注意预防便秘、减少憋尿,从源头降低发病风险。

  宁波晚报记者庞锦燕 通讯员孙妃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14岁少女卵巢黄体破裂 父母却误以为孩子在装病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11-07 07:29:30

  “刚跑完800米就喊肚子疼,我接到老师电话时,还以为是孩子不想上学装病!”提起女儿小花(化名)的经历,家长李女士(化名)满是自责,声音里带着后怕。

  近日,14岁的初三女生小花在学校体育课完成800米测试后,刚走到操场边坐下休息,就突然捂着右侧下腹部蹲在地上,随后还出现了呕吐,“肚子痛,像有根针扎着,还一阵阵往下坠”。李女士接到电话后,将女儿送往镇海区中医医院。经CT检查,结合妇科会诊,最终确诊为卵巢黄体破裂。

  去年接诊了6例青春期黄体破裂患者

  “孩子这么小也会黄体破裂?是不是必须手术?以后会不会有后遗症?”听到确诊消息,爱女心切的李女士向医生问了一连串问题。

  “黄体是女性排卵后卵巢表面形成的生理性结构,富含血管,一旦破裂就会引发腹腔内出血。”该院妇科专家孙波娜宽慰李女士,人体自身有凝血“自救”能力,像小花这样症状较轻、病情稳定的患者,通过卧床休息、静脉输注止血药物,多数能顺利止血康复。即便保守治疗不理想,出现出血量过大或持续出血的情况时,也有微创腹腔镜手术的办法。“只需要在腹部开3个0.5厘米-1厘米的小创口,约1小时就能完成修补,创伤小、恢复快。”所幸,小花症状较轻,经过几天的保守治疗后,现已康复出院,重新回到了校园。

  在门诊中,孙波娜发现,很多人误以为黄体破裂是已婚女性的“专利”,实际上,青春期少女也是发病人群,尤其月经周期后半段(黄体期)风险更高,青春期少女因对症状认知不足,往往容易被忽视。黄体破裂除了剧烈腹痛,还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她透露,去年该院确诊了6例青春期少女黄体破裂病例。这些家长最初都和小花的家长一样,因不了解疾病症状,有的把孩子“腹痛伴冷汗”当成“装病逃学”,有的将“呕吐、面色发白”当成肠胃炎,直到检查结果出来才恍然大悟。

  孙波娜记得,此前有位患者和小花症状相似,体育课后出现单侧下腹痛、呕吐,总觉得想上厕所却拉不出来,肛门有坠胀感,家长以为孩子得了肠胃炎,给她输液治疗。直到孩子出现头晕、站立不稳,CT检查发现腹腔出血,转诊到妇科才确诊黄体破裂,险些延误抢救。

  她强调,黄体破裂的腹痛多集中在单侧下腹部,且常伴随肛门坠胀、头晕等全身症状,这与肠胃炎“全腹隐痛、腹泻”的表现有区别,只是家长和患者往往难以分辨,才导致误诊。

  这四种场景可能会诱发黄体破裂

  孙波娜梳理了青春期少女黄体破裂的四大常见诱因,提醒家长和孩子重点防范——

  一是剧烈运动,跳绳、跑步、健身操等易导致腹部受压的动作,可能“挤破”卵巢表面脆弱的黄体;

  二是外力撞击,腹部遭受拳击、意外跌倒,或妇科检查操作不当时可能诱发;

  三是腹压骤增,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憋尿等行为,会间接增加腹腔压力引发破裂;

  四是自发破裂,少数情况下因黄体内血管异常出血、激素水平波动,可能无明显诱因发生,这类患者常突然出现“毫无征兆的单侧腹痛”,更容易被忽视。

  她特别提醒,黄体破裂发病急、进展快,早发现、早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家长和青少年一定要牢记典型症状:如果青春期少女在黄体期(月经周期第15天-28天)突然出现突发性单侧下腹部疼痛,且伴随恶心、呕吐、肛门坠胀感、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哪怕没有外伤或运动史,也务必第一时间就医排查。“别被‘肠胃炎’的表象误导,也别因‘孩子小不会得妇科病’的认知误区忽视了这个青春期隐形风险。”

  她建议,家长可给孩子普及相关健康知识,运动时提醒孩子做好热身、避免剧烈碰撞,日常注意预防便秘、减少憋尿,从源头降低发病风险。

  宁波晚报记者庞锦燕 通讯员孙妃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