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张芯蕊 史米可
“你开到哪里去了?物流公司来催,中午集装箱要封箱!”初见司机孙飞群的时候,他的红色货车就停在鄞州泰和公园旁的一处空地上。
几个小时前,他刚跑完两家小厂,装满了一车厢即将发往国外的轻工业制品。按照约定的时间,下午他要把这些货送往两处位于港口附近的仓储中心装箱。
为了不耽误事,他特意把采访地约在这片空地,省出绕路的时间。可尽管如此,还是没能躲过这通催促。
今年6月中旬,一场由宁波发起的2025西林诗汇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点燃了群众文学的创作热情。4000余首诗歌、300余首歌词纷至沓来,上千名创作者“把生活写成诗歌”。
凭借着一首《月光下的货车》,孙飞群脱颖而出,获得了“西林年度十大诗歌奖”。15年的时间,50万公里的路程,孙飞群从全国50多座城市匆匆路过……这首诗记录了他“满身尘灰、沉默赶路”的真实生活,也让更多人看到诗意的生活并不一定都在“远方”。

孙飞群和他的货车。史米可/摄
把孤独夜路“碾”成诗歌
孙飞群的书只读到初中,用他的话说,写东西大多凭的是“感觉”。
“最早是2015年跑长途,太累了就唱歌,唱着唱着就想把路上的心情用歌词记下来。”他说,路上的孤独、奔波的辛苦,这些都没法和人细聊,就只能把它写出来。
刚刚决定参加2025西林诗汇征集活动时,孙飞群有点焦虑:“我还没写过诗,前前后后酝酿了一个月的时间,也不知道写什么,从哪里下手。”
因为迷茫,孙飞群反反复复盯着征集公告。公告上,主办方给文件命名方式举了一个例子——“例:张三-《月光下的三轮车》-现代诗”。简单的一行字,却让孙飞群脑海里一下子闪现了不少画面:
“货车司机大多是常年与夜路为伴的人。漫漫长夜,我就一直开着货车。前面是路,脚下也是路。路的两边都是漆黑的,有时候难得有月光、有星光……”孙飞群有了想法,要不就写一首《月光下的货车》。

孙飞群在2025西林诗汇颁奖典礼暨第三届福田音乐季开幕式上,朗诵《月光下的货车》。
交稿前一天,诗还在笔头上“悬着”。看见儿子在一旁,无处诉说的他,拉上儿子当起了“参谋”,“要不老爸给你讲个开车时的故事吧?”
孙飞群讲起,2016年在杭州淳安的那一夜。凌晨两点,导航突然“拐了个弯”,把他的大货车引向了一条小路,“本该走高速的路,结果走着走着成了拆迁后荒无人烟的山村小道。”
他越讲越投入,“当时路窄得刚够车身开过,旁边就是没有护栏的坡,黑黢黢的,不知道有多深,这个地方一看就很久没人去过了,不仅没有灯,树上挂着的蛛网都老长,从树枝垂到地上……老爸是真的害怕了”。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儿子不仅没有不耐烦,还追着问了起来,“后来呢?”这让孙飞群突然意识到,这些从没和家人讲述过的故事,原来可以打动人心,“其实最该写的,就是这些年走过的路”。
于是,在《月光下的货车》中,淳安一夜的惊险,被孙飞群浓缩成了一句:“月黑风高还会纠缠着无边的荒野,惊起满山的突兀在悬崖边胆战心惊。”
这样的惊险,在孙飞群15年的货运生涯中并不罕见。2015年跑长途,他一年行驶超过十万公里,一辆蓝色货车硬是被开到报废。“从早上开到晚上,过年都没歇,累了就唱歌提神,唱歌也没有用的时候就打自己耳光。”那些曾让他害怕的细节、未曾细说的委屈,都被他一一揉进文字里。没有华丽辞藻,只有一个货车司机对生活最真实的记录。
他说,“我拥有一辆月光下的货车,开它去过很远的天涯,天涯的这端是一头青丝,天涯的那端蓬松着沧桑年华”写的是“刚上车时还是一个小伙,现在已人到中年了”。他说,“世间总有无数的路口,风来就溅满了一身泥泞或尘灰”写的是“自己好像错过了很多选择,却也收获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景”。他说,“这尘灰满身的货车总奔驰在夜色,披着夜色的人奢望黎明”写的是“无数个在黑暗中孤独驾驶的夜晚,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压缩了15年的风雨,酝酿了1个月,这首诗在最后1天一气呵成。

孙飞群。史米可/摄
“握紧手里的平凡”
2017年6月,是孙飞群离梦想最近的一次。
彼时,推动“十三五”音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音乐联盟在宁波举行。得知消息后,孙飞群坚定地在网上抢了观众名额。
“开会那天,雨下得特别大。”孙飞群带着他耗时两年写下的16首歌词,把车停在离会场200多米的路边,坐在驾驶室里“内耗”了半小时,“心里像有两个声音在打架。去吧,怕被人笑话,一个货车司机还想搞创作。不去吧,又不甘心错过这个的机会。”
最后孙飞群咬咬牙,鼓足了勇气走进会场。
“会场里,台上台下都是音乐界的‘大咖’。有唱片公司的总裁,还有音乐协会的专家……”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业内权威人士的孙飞群感到局促,躲在角落,连谁是谁都记不清。茶歇时,他走近一个刚发过言的嘉宾身旁,硬着头皮,做了自我介绍,“老师您好,我叫孙飞群,是一名货车司机,我写了几首歌词……”

2017年接受甬派采访时的孙飞群。
他记得这位老师抬头时没有一点架子,问道“你是作曲还是作词”,并加了微信让他留下所有创作的歌词。后来孙飞群才知道,这位老师是宁波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陈民宪。
当天晚上,孙飞群便收到了陈民宪的消息:“你的词有生活的重量,希望它们能插上音乐的翅膀。”不仅如此,陈民宪还发了一条朋友圈,马上为谱曲的事情“张罗”起来:“……看了他(孙飞群)的歌词,真实、有情感!我将歌词发到朋友圈,希望有作曲家为他谱曲,这是他的迫切愿望!”
这件小事,让他激动得一夜没睡好。

陈民宪朋友圈。甬派资料图
然而,这条不经意的朋友圈,很快也吸引了社会各界,包括媒体的注意力。
2017年6月,甬派推出报道《我写的词,谁能谱个曲?宁波货车司机孙飞群期待圆梦》,让他写的《流汗的样子》等几首歌词,被更多人看见;歌词《流汗的样子》集社会各界力量最终有了旋律;宁波南之音乐的专业团队,将其一首《今夜无眠》的歌词谱上了曲子;市音协创作委员会邀请他一起采风、创作……他说,那段日子,真的觉得梦想实现了!
然而现实没有那么多的“如愿以偿”。
“我不是专业创作者,很多歌词写出来并没有机会发表,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压在箱底很心疼。”孙飞群说,几次投稿失败后,自己难免有些心灰意冷。“但我一直记得陈民宪老师的鼓励,他说我是‘内心丰富的草根’,还说‘司机能写歌词的不多’,这话我记到现在。”
这些话也成了孙飞群几年来坚持写作的动力。

装货的孙飞群。史米可/摄
“平时跑货,排队装厢卸货的时间很长,我就在这个间隙,零零散散地写几句。”孙飞群开玩笑说,这个不大的货车驾驶室,成了自己创作的工作室,“有时候是写在手机备忘录里,有时候是微信发给自己,有时候是拿儿子的演算纸当草稿本……我想到哪就写两句,这些细碎的话没人理解,也不成作品,却是我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近十年的时间,孙飞群创作了30多首歌词。虽算不上高产,但每一首的感情都很“扎实”,“有的歌词一写就是三个月,我一边写一边哭,想把自己的委屈,都写进歌词里。”
要“六便士”,更要“月亮”
有时候孙飞群也时常在想,这么累,到底是为了啥?
“肯定是为了生活嘛,对吧?但我真的仅仅是为了生活吗?”他时常反问自己。
今年年初,孙飞群给家里添置了大件——一架电钢琴。“这架钢琴花了好几千元,我甚至都不敢告诉家里人。”孙飞群说,他盯上这个自带编曲功能的雅马哈电钢琴好几个月,像“暗恋”一样,闲着没事就点开看看,每每想下单又被价格“劝退”,反反复复。

孙飞群记录自己弹琴的样子。
最终,借着春节添置“年货”的由头,他咬咬牙还是买了下来,“家里人听到价格,吓了一跳。”
作为零基础选手,即便有了钢琴,孙飞群也无从下手。“没有专业老师指导,我就在网上找短视频自学。”从简谱识读,到节奏划分,一步一步摸索。他调侃自己,虽然什么都不会,但乐感还是可以,“小时候我有口吃,但唱歌的时候从来不结巴。再后来,开始写歌词时我发现,每一首歌词都在我的脑海里自带曲调,我就想把它们都编出来……”
有了钢琴以后,孙飞群感觉生活也有了盼头和幸福感,“钢琴摆在阳台,每天收工回家都想去摸两下过过瘾,哪怕只是随便弹奏几段,心里也觉得特别畅快。”
如今,孙飞群已能完整弹奏三四首自己喜欢的歌曲,但对自己编配的两首原创曲子还不太满意,甚至说“有点没法拿给别人看”。然而,尽管没有代表作,但日复一日的写作、编曲,也让他给“生活究竟是为了啥”找到了答案。
他说,钱少赚一点可能也没关系。要是能在赚钱之外,留下点什么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可能比钱更有价值;
他说,自己是“粗糙”的货车司机,但也有颗浪漫的内心,不敢表达的爱意,就写在诗里;
他说,总感觉对身边人有愧疚,可能感恩他们的方式,就是把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化作旋律……
《雨中的天线》一诗中写道:“诗是隐藏绝望的欢乐。但在绝望下面——有更多的欢乐。”
在大多数人眼里,写诗,是孙飞群的苦中作乐。但殊不知,于他而言,这恰恰是热爱生活最深刻的例证。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