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山一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新型环保养殖网箱。何晴摄
讲述人:象山一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张进城
站在三门口跨海大桥远望,碧波之上,一排排新型环保网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第一排就是我家的。
我叫张进城,是象山一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我们主要养殖岱衢族大黄鱼,这是我们的金字招牌。
五年前,我们的鱼排还是传统样式,木头框架、泡沫浮球,风浪一大就漂得满海都是,既不环保,管理也辛苦。那时,鱼一旦发病,我们常常束手无策。

张进城在解剖黄鱼。
“十四五”这五年,变化巨大。在政策扶持下,鱼排从木制换成了坚固的环保材料,能用15年,台风天我们心里也踏实了。新型网箱每个26米见方,深八九米,鱼活动空间更大,长得更健壮。管理房也改善了,夏天有空调,海上白色垃圾几乎绝迹。
更让我们心里有底的是科技的力量。我们与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深入合作,他们每月都来测水质、看鱼病、记录数据。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10月,鱼群突发新型疾病,大批死亡。我连续37天守在鱼排,却无力回天。关键时刻,研究院专家赶来,检测病因,精准指导,避免了乱用药。
他们帮我们防患于未然,比如建议安装增氧机应对高温缺氧。如今,我们对季节性病害已有了成熟的预防方案,心里有了一张清晰的“养殖风险晴雨表”。

新型环保养殖网箱。
这五年,销路也拓宽了。通过专家牵线,我们的大黄鱼直接卖给了“国信1号”等国企平台,仅今年就售出20万公斤。销售有保障,我们就能更专注地养好鱼。
回顾这五年,我的心态从“靠天吃饭”变成了“心中有底”。海还是那片海,但养鱼的方式已悄然升级。未来,这片蔚蓝的海洋牧场,必将带来更多惊喜。

这两天,黄鱼忙着收获。
新闻多一点
水产养殖安全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十四五”期间,我市持续强化水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创新设立5家疫病检验检疫联络站,构建起覆盖市、县、养殖企业三级的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体系。技术服务人员年均下乡服务80余次,五年累计开展服务近500次,覆盖养殖主体200余家,有效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依托各项技能竞赛,逐步构建起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成长通道。2023年实现我市“全国技术能手”零的突破,2024年在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产技术员赛项夺得冠军。
技术能力建设上,宁波市渔业检验监测与疫病防控中心实验室自2016年起连续十年通过农业农村部能力验证,持续稳居“满意单位”行列。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 何晴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