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了解公交车内部结构。
秋色如画,时光正好。11月12日至14日,宁波市中小学生迎来了首个秋假,紧接着便是双休日,这意味着,他们拥有了5天美好的假期时光。
告别了平日紧凑的课表,孩子们如何度过这突如其来的“小确幸”?记者多方走访发现,这个秋假的底色是轻松、愉快、松弛。而独立、陪伴与成长,则是最明显的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 独立
秋假只针对中小学生,对家长而言依然是工作日。家长不在身边,正是孩子们学习独立的好机会。一些孩子单独踏上了旅程,也有一些孩子则在托管课程中找到了归属。他们的秋假,少了父母的贴身呵护,多了自我成长的历练与同龄人的欢闹。
在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阳光服务”柜台比平日更加繁忙。工作人员杨琪莹介绍,秋假期间,除了举家出游增多,申请“无陪儿童”服务的身影也显著增加。五年级学生林裕程拖着行李箱,淡定地办理着独自飞往沈阳姥姥家的手续。
“因为父母都要上班,没法陪我出去玩。”对于这项他已体验过多次的服务,他显得驾轻就熟,言语中对即将到来的秋假探亲充满兴奋,“秋假能好好玩耍了!”
像林裕程这样的孩子并非个例,他们在机场工作人员的护送下,飞向亲情的怀抱。这份因父母忙于工作而产生的“单飞”,成了锻炼孩子独立性、沟通能力和勇气的特殊课堂。他们的脚步,独自丈量着远方,也丈量着内心的成长。
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独立营和托管营,也为没有家长陪同的学生们构建了一个安全、快乐、有益的集体空间。鄞州区学士小学五年级的傅启睿同学,在这个秋假第一次离开了父母的陪伴,与3位同学一起参加了《现代金报》组织的千岛湖三日独立营。
骑行、攀岩、棒球……丰富的户外项目让他每一天都充满新鲜感,更让妈妈梅女士欣慰的是孩子每晚电话里那份成长的喜悦。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梅女士往年寒暑假都会亲自带孩子出游,此次由于夫妻双方都要工作,他们决定为孩子报名独立营。“这不仅是他的第一个秋假,也是人生中第一次离开我们独立在外过夜。我们觉得,这堂生动的‘独立课’,是秋假送给他最宝贵的礼物。”

傅启睿在千岛湖独立营。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二 陪伴
秋高气爽,气候宜人,这使得秋假成为亲子家庭出游的“黄金时间”。家长陪伴孩子们全心投入欢愉,共同在自然与文化的浸润中,为成长蓄能。
奉化成了这个秋假亲子家庭的热门目的地,雪窦山、蒋氏故居、弥勒圣坛等景区,迎来了一拨拨亲子家庭。
11月13日清晨,溪口紫璋台度假酒店大堂内,不少亲子家庭一早就排队办理入住。来自宁波市区的徐女士一家五口选择在秋假期间同游奉化。“这样的天气出门真的很舒服,不像寒暑假,不是太热就是太冷。这次能一家人整整齐齐在家门口玩,特别开心。”徐女士说。
亲子出游的内涵远不止于山水。在奉化的应梦里研学基地和滕头德宝乐园,孩子们动手制作手工艺品、体验农事、学习生态知识,玩中学,学中乐。据统计,秋假期间,奉化两大研学基地已接待学生1.5万人次。雪窦山推出的“1+1免票”活动也有效拉动了家庭客群增长。仅11月13日,雪窦山与弥勒圣坛就接待了亲子家庭约2000户,为当地秋冬旅游市场注入了强劲活力。
与此同时,一场充满文化底蕴的亲子实践在海曙区悄然进行。海曙区致和学校以“漫步千年罗城,寻根海曙文脉”为主题,发起了沉浸式社会实践打卡集章活动。这所学生来自全国近30个省份的学校,巧妙地将秋假变成了孩子们了解第二故乡的“窗口”。
在家长们的陪伴下,孩子们走出课本,走进古城,在五大“文化地标”间探索。致和学校党支部书记毛平阳表示,希望借此让热爱宁波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这种“行走的文化课”,让亲子陪伴在共同追溯城市文脉的过程中,获得了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滋养。

拓印课堂。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三 成长
秋假的意义,不仅在于休息与娱乐,更在于为孩子们提供一些非常规的成长体验。重返母校见证传承、走进高校预见未来、致敬劳模感悟匠心、身体力行体验劳动……这些特殊的“研学”,让成长变得可见、可感、可回味。
成长最动人的模样,莫过于时光重叠间的角色转换。11月13日,海曙区江湾城幼儿园和奉化区仁湖幼儿园,不约而同地迎来了利用秋假“回母校”的毕业生。
在江湾城幼儿园,昔日需要老师卷袖子的小不点,如今已能耐心协助弟弟妹妹;曾经在玩具区需要引导的孩子,如今主动带领小班幼儿归类收拾;那个曾因想家哭泣的孩子,如今正轻柔地为哭泣的妹妹擦去眼泪。
在奉化区仁湖幼儿园,这些小学生穿上“珍藏版”园服,化身“小老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耐心指导做手工,活力四射地带游戏。这一幕,仿佛是教育生命力的生动回响,让孩子们在给予与担当中,深刻体会到自己的成长,理解了爱与责任的含义。
视线转向高校,这里则为孩子们的未来描绘出更广阔的图景。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推出的秋假时尚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拓印、编程、珠编……在各个特色工坊里,孩子们在趣味实践中感受科技与艺术的魅力,实现了专业特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这趟“高校初体验”,是一次生动的职业启蒙,也是一次梦想的播种,为孩子们的未来增添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成长,更离不开对劳动价值与工匠精神的认知。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教育工会联合现代金报开展的“匠心·现场”主题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宁波公交集团公司,他们见证了司机如何通过极致技艺让“满杯水”在驾驶中不洒出,感悟到平凡岗位上的匠心;在慈溪,聆听“时代楷模”钱海军的故事,感受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
记者 林桦 钟婷婷 樊莹
通讯员 虞杰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