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让出大股东的位置,这是宁波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获得“准生证”的方式。
杭州钢铁有限公司将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入主宁波建龙,而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在新重组的公司中所占的股份下降至20%。记者获悉,这一最新的重组方案已经获得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正在等待最后的批准。
至此,宁波建龙重组方案已历时1年的反复修改和论证,而距离宁波建龙开始筹备已过去3年。
变身重生
7月28日,宁波建龙钢铁有限公司秘书科科长吕占滨向本报记者证实了最终的持股安排。
在这个由杭钢主导推出的新重组方案中,杭钢持有宁波建龙32.19%的股权,其在香港的控股子公司富春集团持股12.2%,杭钢以44.39%的持股成为宁波建龙的第一大股东;复星集团参股的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和控股的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的股权分别下降到20%;剩余股份由英属维尔京群岛AT&T公司、新希望集团旗下的福建联华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及英属维尔京群岛冠佳公司持有。
记者获悉,宁波建龙的重组将与杭钢的结构调整和搬迁重组相结合。杭钢未来钢铁产业的发展重点将放在宁波建龙。在宁波建龙工厂的厂区东边,将新建设2座6米高的焦炉。重组后的宁波建龙产品定位于高附加值的板材,建设规模为年产600万吨。
根据重组协议,今后杭钢的老厂只作为杭钢总部和热轧生产基地,以及集团公司的科研、营销、物流和非钢产业基地。当宁波建龙项目2010年形成600万吨的钢产能后,杭钢现有的炼铁、炼钢、热轧等污染严重的生产系统将被陆续关闭。
杭钢是浙江省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8家。目前,杭钢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热轧产品,包括棒材、线材、型材和钢带等,2004年钢产量为269万吨左右,而汽车、家电产品用的高端且污染小的冷轧产品尚未涉及。
杭钢的另一特点是辅业发达。2004年,在杭钢集团210亿销售收入中,辅业贡献高达115亿元。正当许多大型国企开始主辅分离之际,杭钢集团却将置业、商贸和旅游三大主要非钢产业进行整合,并分别成立了杭钢置业、杭钢商贸和杭钢旅业三大集团,以此将辅业做大。
浙江省一直都有做大钢铁产业的冲动,而且又拥有宁波北仑港优越的地理环境,杭钢曾经考虑到宁波大榭开发区进行异地技改,但未获批准。建龙的产品定位于高端高附加值的板材,正符合杭钢乃至浙江钢铁产业的发展目标。
复星集团财务总监、主管钢铁业务的丁国其先生表示,“目前都在等候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复。谁当大股东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企业、政府,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而言,宁波建龙项目当然是越早获得批准越好。”
前世今生
或许只是一个巧合,宁波建龙重组方案获得同意之时,也正是中国第一部钢铁产业政策出台之际。
海通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雍志强指出,由于该重组计划符合国家新颁布的钢铁产业政策中提到的“新建产能必须依托现有企业,在原料、市场等有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的原则,因此能够顺利地获得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
宁波建龙项目的筹备开始于2002年4月。2004年5月,由于涉及到违规、越权审批的问题,该项目受到了由发改委和银监会等部委组成的国务院调查组的审查,曾经一度被叫停。
由于宁波建龙项目选址北仑港,该地区具有发展钢铁厂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因此,有关方面决定通过重组的方式将项目保留下来。按照初步设想,宁波建龙钢厂建成之后,将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海边工厂”,交通便利,可以缓减运输压力。此时,浙江省最大的钢铁企业杭钢由于受到杭州市区地块的发展限制,也计划到宁波大榭开发区进行一个异地技改项目,该项目同样没能获得发改委的审批。
于是,浙江省政府力促让杭钢来控股建龙,将两个项目合二为一,但双方在股权安排的问题上迟迟未能达成一致。
今年1月份,本报记者曾进入宁波建龙钢铁公司厂区实地查看,据该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钢厂已经具备试车的条件,原本指望能在4月份之前点火,但直到现在,建龙项目才似乎看到了一些曙光。
在宁波港,记者还看到了已经完工专门为宁波建龙钢铁修建的铁矿石专用码头,铁矿石码头离宁波建龙钢铁厂区的直线距离三四公里,铁矿石、煤等原材料可以通过传动设备直接从船上卸往钢厂。
据宁波港有关人士介绍,因为宁波建龙钢铁的项目被暂停,尽管码头泊位紧张,但这个铁矿石专用码头仍未能获得批准启用。
民资困局
张志祥是唐山建龙集团董事长,他在3年前就产生了在宁波北仑建立一座海边工厂的想法,虽然2年以后,国内钢铁企业纷纷抢占沿海,宝钢到广东湛江、武钢到广西防城港,均意在打造千万吨级钢铁生产基地,张志祥还是凭借他的战略眼光走在了前面。
但张志祥还是留下了遗憾,因为宁波的建龙工厂最终还是被国有钢厂收编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杭钢的介入,建龙项目更是前途未卜。
2005年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志祥曾表示:“我们只想宁波建龙早日投产,至于股东利益可以放在第二位。”
宁波建龙的命运引发了人们对民营企业涉足钢铁行业的争论,有分析人士表示,刚刚颁布的钢铁产业政策,似乎更倾向于对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支持。
国家钢铁规划院总工程师李新创说,中国钢铁业的1/3都是民营企业,只要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国家就没有必要限制。沙钢是民营企业,在全球钢厂竞争力排名中,四家中国企业入选,沙钢是其中之一,国家也很支持沙钢的发展。
李新创直接参与了建龙重组方案制定。
但民营企业的整体现状令人担忧。根据2003年全国钢铁企业排名,钢产量在150万吨以上的企业中,只有沙钢等一两家为民营企业,其余均为国企。2003年河北省约有钢铁企业335家,国有企业只有8家,但在产能上占绝对优势,剩下的300多家民营钢铁企业年平均钢铁产量不足12万吨。
海通证券的钢铁行业分析师雍志强认为,虽然政策上没有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歧视,但当前钢铁企业的现状决定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必将受到事实上的限制。(记者施春华宁华勾新雨)
编辑: 王巍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