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扎实开展了以营造基干林带、消灭荒山、全面绿化、阔叶林发展为重点的海防林体系建设,1400多公里长的海岸基干林带基本合拢
七月流火。然而雄姿初显的杭州湾大桥两侧却一片郁郁葱葱,绿树成荫,计划营建的170米宽沿海防护林带已初具规模。我省多年来构建的防护林体系,为浙江千里海疆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
三道防线构架大格局
在最新修订的我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省以三道防线构架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大格局正在形成。第一道为直接抵御风暴潮的海岸基干林带;第二道为护卫广大平原地区、平原农区和城镇的防护林网;第三道是向内陆延伸的山地丘陵防护林。形成风蚀、水蚀防护结合,林种、树种合理配置,林网、林带、片林、红树林和山体绿化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充分发挥其整体效益。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海岸线漫长,岛屿众多。由于地处季风性气候要害区,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仅1990~2004年因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00多亿元。在1994年17号台风中,死亡人数达1216人。我省在灾难中付出了血的代价,也促使了开始改造自然的行动。
早在建国初期,我省沿海就在局部地区开始营造林带林网,国家"八五"开始又有计划地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根据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扎实开展了以营造基干林带、消灭荒山、全面绿化、阔叶林发展为重点的海防林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完成海防林造林6436万亩,增加森林覆盖面积近4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前的36.9%提高到48.2%,1400多公里长的海岸基干林带基本合拢。
位于我省海疆南端的瑞安市,1997年开始启动海岸基干林带建设工程,按照塘、路、林、河、景五位一体的要求,营建了平均宽度30米、全长16.2公里的海岸基干林带。共栽树12.7万株,林带覆盖5个沿海乡村103个行政村,在多次的强台风袭击中发挥出特殊的作用。
位于杭州湾南岸的慈溪市,是长三角城市群中迅速崛起的新型城市,在寸土寸金的杭州湾大桥两侧,市委、市政府计划投资5550万元,营造一条长22公里、平均宽度170米的防护林带。目前已完成造林859亩,一条有花有树、有乔有灌、错落有致的绿色景观防护林带已初具规模。慈溪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环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带工程作为打造北部沿海生态屏障的重要工程来抓,充分认识到其在防灾抗灾、降低风暴潮侵害、净化空气、缓解大气污染、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历年来,我省始终把沿海防护林建设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相结合,率先在全国提出全面实现高标准平原绿化的目标,开展了"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建成了一批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重要河道绿化为重点的"绿色长廊",命名了一批绿化档次高、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条件完善的"绿化示范村",丰富了我省海防林建设的内涵。宁波镇海区三横一纵4条高标准防护林带构成了相互贯通、营林成网的格局,起到了防风、滞尘、减噪、杀菌等作用,大大净化了空气,滋养了土壤,保护了环境。镇海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海防林体系建设先进县(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区)。走进全球生态500佳之一的奉化滕头村,更是让人心旷神怡。树成行、林成网的优美环境,构成了一幅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
防台抗灾改善环境
多年来,我省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已呈现出多功能并显的实际效果。沿海地区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大大提高,灾害造成的损失明显减弱,同时促进了平原地区农业的稳产高产,改善了城乡环境。
据省林科院测定,由于我省对沿海地区进行林种树种结构的改造,增加了阔叶林比例,使沿海山地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大大增强,地表径流量的削减率比平均对照降低9.05%,侵蚀模数比对照平均削减39.29%。
当过去不久的"海棠"、"麦莎"台风向我省沿海袭来的时候,海防林成了抵御台风侵袭的一堵墙。苍南县龙港东塘段有13公里长约5万株海岸基干林带,在"海棠"袭击中,约有7000株被吹倒,但基干林带后面价值上亿元的艉艚海水养殖场却安然无恙,保护篱笆完好无损。龙港白沙海域段基干林带后面大片蔬菜基地仍硕果累累。平阳县有林带林网防护的农田受灾程度仅为无林带林网防护农田的30%。在平阳宋埠,由于海岸基干林带的作用,海堤没有出现被水冲毁和决口现象,海塘内侧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未受台风影响。
玉环县在上世纪80年代,在20多片围涂种植的3万亩文旦周围营造了32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经测定,"窄林带、小网格"平均防风效能达70.3%,园内平均增加湿度4.9%,减少水分蒸发38.5%,林网内文旦平均增产18.8%。1997年的17号台风中,林网内文旦的落果率比林网外的降低60%以上。
2004年"云娜"台风登陆温岭石塘,这是1956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强度最大的一次台风。据调查,台州农垦场林网内的柑橘平均落果率为3.4%、断枝率为1.3%,而没有林带保护的则为32.3%和12%。从历次台风遭受灾害的情况看,防护林体系完整的地区程度都相对较轻,而防护林体系不完整的,即使是相邻地区也损失惨重。
多年来,我省沿海县共营造平原农田和沿海滩涂林带林网3万多公里,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78%。平原林网给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高产稳产。如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示范县海盐县,连续多年获得全省农业丰收一等奖。沿海地区纵横交错的防护林网还是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
科技加机制保障高品质
多年来,我省在防护林树种选育、盐咸地树种栽培、低效林改造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
红树林,是被人们公认的防护林优良树种,而我国红树林分布的最北端一直认为在福建省。我省温州及台州地区,经过10多年的反复研究、试验,实施了红树林"北移"工程,现已在适宜滩涂营造红树林近万亩,成为红树林在我国分布的新的最北缘。
慈溪市在建设杭州湾大桥两侧22公里长的防护林过程中,从2003年开始,投资450万元开展了大规模的海涂地绿化树种选育、引种、栽培模式的试验,试验区面积508亩,引进树种120余种,现已选育出30多种适宜盐咸地滩涂种植的抗风抗盐咸树种,并已对技术成熟的品种开始产业开发。在栽培上则采用保湿剂等技术,确保造林的成活率。如今,站在杭州湾大桥两侧的海堤上,近百米宽、共859亩的绿色防护林一片生机盎然。
萧山区在海防林的树种选择上独具特色,先后在围垦的1/4土地上,营造了既有较好经济效益,又具备较高生产防护功能的竹子防护林带4000多公里,折合面积1. 5万多亩。年产鲜笋3600吨,产值500多万元,成为垦区许多单位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
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机制,全面采用工程化造林,确保造林质量。如实行专业队造林、推行"一造管三年"的合同制管理、采用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镇海区政府采取"租地造林"的方式,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租用农民的低产田植树造林。又在造林实践中,引入"招标造林、分期付款"的造林机制,既降低了成本,又很好地保证了管护责任到位,确保"谁造谁管"。采用这种机制造林,政府只需出租地的钱,省下了购买苗木和养护林木的钱。承包造林的农民和造林队则经营3年后,就可逐年有所收入。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吸收了很多民间资本,保证了海防林体系建设顺利进行。□何晓玲邱瑶德张健康
编辑: 王巍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