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是经济大市、资源小市,面临着资源瓶颈、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的多重‘倒逼’。惟有转变观念,明确宁波发展的目标定位与产业选择,加快推进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换,才能尽早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这是宁波市市长毛光烈近期反复强调的一段话。
宁波作为一个港口型工贸城市、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去年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良好,生产总值、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浙江省平均水平。当前,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现期。这些矛盾,既有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有体制性深层次问题。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宁波的矛盾与困难具有更多的前沿性和先发性。因此,进一步明确和实施宁波发展的目标定位与产业选择,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于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最近,毛光烈市长就此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
核心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作为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早在1992年国务院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座谈会上提出,1994年宁波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正式确定,特别是宁波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对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关于宁波发展的目标,毛市长能否作一个阐述?
毛光烈: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近几次党代会上已经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这就是:到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分别超过和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关于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我的理解主要是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宁波要建成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第二句话是宁波要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在长三角地区中,宁波应该是一个经济中心。第三句话是要把宁波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适宜于创业、就业,适宜于人们生活这样一个城市。这三句话可以概括宁波的发展目标,而核心目标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其他两个目标都可以归属在核心目标里面。
记者:我们注意到,不久前您在宁波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必须抓住要害,而港口城市的要害在城市。
毛光烈: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主题词就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我认为,现在相当一部分人把港口看重了,把城市看低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港口城市,城市是主要的两个字,港口城市的要害在城市。现代化的、国际性的、港口城市,如果把这几个关键词都逐步实现了,宁波的发展就不可限量。
记者:为实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样的战略目标,宁波提出了分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到2010年,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第二步,到2020年,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个设想的依据是什么?
毛光烈: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宁波具备的优势和发展基础。这些优势和基础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宁波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58亿元,自2000年以来年均递增13.9%,人均生产总值3.44万元,约折合416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年均递增27.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5882元和7018元,年均递增12%和8.3%,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四位。宁波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的1‰,人口不足全国的5‰,而创造的生产值占全国的1.58%,财政收入(加关税)占全国的2%。据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权威评估,宁波综合竞争力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前十位,所辖5个县(市)和鄞州区都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二是宁波的城市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到目前,宁波的综合经济实力位居长三角南翼7城市之首和长三角16城市前列,已经确立长三角区域一级城市和南翼经济中心的地位。据统计,宁波在长三角南翼7城市中,2004年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均居第2位,财政收入、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和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输等均居第1位;在长三角16城市中,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均居第5位,财政收入、外贸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居第3位。并且以此为基础,宁波作为全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明显。
三是宁波的特色优势明显。港口和外向型经济是宁波最大的特色优势。经过多年努力,宁波港已经成为中国四大国际中转枢纽港之一。2004年,宁波港通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货物吞吐量2.26亿吨,居大陆第二,世界第五;集装箱航线115条,吞吐量突破400万标箱,居大陆第四,世界第十七。随着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港区联动”试点启动,集疏运网络和基础设施不断拓展,国际性的港口综合功能将更加完善和强大。以港口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依托,宁波的外向型经济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十五”前4年,宁波合同利用外资127亿美元,年增2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近60亿美元,年增34%。2004年,自营出口额166.9亿美元,居全国第8位;口岸进出口总额515亿美元,居全国口岸第5位。
四是宁波的发展环境优越。“十五”以来,宁波进一步加大了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和政府职能等领域的改革力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区域制度竞争力和企业活力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进一步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所有这些优势和基础,都是实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个战略目标的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记者:您认为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内涵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情况,不断丰富和拓展,从目前看,宁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情况?
毛光烈:从当前来看,宁波已经进入了国际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生态化综合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在工业化方面,我们面临着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转换的双重任务,对主导产业参与全球分工和现代服务业支撑国际贸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化方面,我们面临着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双重任务,对市场化改革的视野、领域、层次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化方面,我们面临着对内提升功能和向周边辐射的能力,对外提升国际化程度和港口国际功能的双重任务,对现代化大都市的构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几个“化”相互交织、综合推进的关系中,突出的一条主线,就是国际化问题。因此,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进程中,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更加突出和全面加强宁波的国际化水平和能力,这既是这一战略目标的崭新内涵,也是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基本途径。
产业选择必须把握重点
记者:宁波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必须加快形成高度化、外向型、强辐射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把握产业选择,形成区域产业的特色优势。今后一个时期,宁波的产业选择方向要把握好哪些重点?
毛光烈: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必须坚持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协调发展。产业是城市的支撑并以港口为依托,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产业选择应主要把握好这样三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高度化。服务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今后一段时间要把现代服务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新形势下宁波服务业的发展应有更高的定位,必须从单一的为工业服务发展为综合性服务,从一般水平的服务发展为更高水平、更全面的服务,从为本市服务发展为面向全省、长三角和全国服务。目前宁波已确定发展现代服务业“4+10”的规划,全市上下正在全面实施这个规划。要围绕国内外贸易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和知识型、科技型服务业;围绕城乡居民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旅游休闲、房地产、家居物业、家政服务、文化娱乐、健康保健、教育培训等消费服务业;围绕新发展机遇培育现代服务经济增长极,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大力推进信息服务业。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二个重点,是要积极推进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集群是区域国际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工业现代化的新载体,已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主导力量。实施产业集群,主要是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围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在产业链上集合;二是在空间布局上实现企业集聚。要通过这两方面的措施,促进产业集群内的专业协作、信息共享、网络共建,增强自主创新,降低交易成本,吸引国际资本,走出一条技术升级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宁波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十分注意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研究和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优势,并与周边区域实现错位发展。在制造业这个领域,就要注意与上海的错位发展,上海当前发展的重点在电力设备、通讯、汽车等方面,宁波则可以着重发展工程设备、塑机、印刷机械等,发展修造船业。
宁波在发展临港工业、重化工业上,要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我们规划中临港工业的产业发展方向是“5+10”,即5个主导产业、10个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选择,要增加附加值,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发展趋势,走在市场和产业前头,而不能跟在后面。因此,根据宁波产业基础和优势,与生态市建设相一致,我们提出临港工业、重化工业要搞新材料产业。
第三个重点,是要打好“宁波制造”牌,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打“宁波制造”这张牌,就是要使宁波的产业链向营销和研发两端延伸,推动企业向品牌和自主创新要利润、要发展。
名牌不仅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带动一个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迅速腾飞。国际市场的普通规律是:20%的强势品牌占据着80%的市场。就目前来看,“宁波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强,我们挣的钱更多的来自加工、配套环节。宁波市虽然有了奥克斯、方太、帅康、吉利、雅戈尔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但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和国际化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缺少国际知名的品牌,很多由宁波企业制造的产品,却贴着别人的国际品牌标签,这已成为宁波企业的一大痛处。必须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和科技创新,努力实现从“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的跨越。
记者:今年上半年宁波的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势头,亮点凸现,如第三产业首次替代第二产业成为领跑经济的新力量,工业生产靠资源消耗的发展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但也出现了投资增速趋缓、企业利润下滑、财政平衡压力加大等状况。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
毛光烈:今年以来宁波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得到了有力推进,成效正在并将继续显现。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投资增长趋缓、企业效益下降、财政平衡压力加大等问题。分析一下,其中有宏观调控成效显现的因素,有原材料涨价、企业成本上升的原因,有能源、土地等要素资源制约的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长期积累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以及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素质性问题集中暴露的结果。
要强调辩证地来看待这个“趋缓”和“下降”。这个“趋缓”和“下降”提醒我们,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付出代价,会经历阵痛。越是这样,越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要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气。宁波比国内一些地方发展得快一些,遇到新问题也就早一些、多一些,对此我们在思想上要有充分的准备,绝不能动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心,更不能因此产生埋怨和畏难情绪。
在当前的工作中,有的同志可能会感到工作越来越难做,推进发展越来越吃力。其实,这烦恼,那烦恼,归根到底是经济粗放式增长带来的烦恼。我们要在宏观调控这场特殊的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尽早步入“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的发展轨道。
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困难、问题面前和发展的关键时刻,越要全面、科学地把握形势,统一思想,真正把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3-5年努力,我们要基本完成增长方式从粗放型为主到集约型为主的转变。发展的质量提高了,效益改善了,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了,到那时再回头看,我们今天付出的努力就是值得的。(特约记者项茂奇)
编辑: 王巍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