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即将过去的“十五”时期(2001—2005),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深入实施“六大联动”和“平安宁波”战略,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社会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全面反映“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十五”亮点回眸系列专栏报道,敬请关注。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邓少华王新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品牌之都、中国人居范例奖……“十五”期间,宁波先后获得了7项颇具含金量的全国性荣誉称号,并在中国城市经济实力、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等排名中跻身前十强。这10顶桂冠见证着宁波这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步伐,彰显出宁波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
在过去的五年里,虽然遭遇了“成长的烦恼”,面临高温干旱、缺水少电的考验,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GDP翻了一倍,今年预计可突破2400亿元;财政收入增加了两倍多,今年预计可超过450亿元。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宁波活力在全国备受瞩目,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指标综合测评显示,宁波位列全国第8位,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居第三,与2000年相比前移了3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宁波城市竞争力在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8名。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宁波也连续两次名列前十强。中国社科院今年公布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宁波仅次于上海名列第二,被评为城市金融生态一级城市。
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宁波市民带来了实惠。大家的“钱包”越来越鼓,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居民推窗可见绿地,“十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覆盖城区,81890社区服务随叫随到,市民的爱心奉献享誉全国……这些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让宁波一次次广受关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范例奖等桂冠相继花落甬城。
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这是对“十五”期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突出成就最简洁的描述。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
下表:宁波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图。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预测)
GDP(亿元)
财政收入(亿元)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预测)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专家点评
阎勤(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探究这五年的发展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宁波实力有两个显著特征:经济活力迸发和城市“软实力”提升。
宁波活力是宁波实力的源泉。尽管资源不多,但是我们组织资源的能力很强,配置要素的效率很高,发达的民营经济和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让宁波经济活力四射。随着国有、城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占经济总量70%的民营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培育了一大批创业者,成为富民强市的基石。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审批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职能转变,构建了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宁波实力还得益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财力增强的同时,加大了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软实力”,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整理邓少华)
百姓感言
翁强(31岁,建筑设计师):这是我一生中变化最大的五年,住上舒适的新房,还买了辆轿车。其实,像我这样的生活,在宁波应该是很普通的,我和妻子都有稳定工作,算是个工薪家庭吧。
刚工作时,我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2001年的时候,靠父母支援一些,自己出一些,银行按揭一些,我们买下了100平方米的三居室做婚房,当时我们的主要收入都拿去还贷了。不过,到了2003年前后,我俩工资涨了不少,再加上货币分房政策的到位,经济状况大为改善。这两年,我俩的收入逐渐高起来,加起来也能达到七八千元,生活也越过越舒适。这不,去年我们还用这些年的存款买了辆小轿车。回头看看,这五年很多梦想都变成了现实。(整理王新杰)
编辑: 王巍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