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家长下班回家起码要到下午5点多,可孩子3点半就放学了,这段时间怎么办?这道令许多家长揪心不已的难题,催生了宁波“四点钟学校”。
社区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
自2005年开始,由社区主办的类似托管班的“四点钟学校”不仅填补了宁波市孩子们放学后的真空时段,还发挥了“德育课堂”的重要作用。记者在宁波镇安小学看到,学校在放学后将实验楼无偿提供给学生们活动。退休教师傅敏娣说,学生放学后会主动来“四点钟学校”,先完成课外作业,然后集体玩耍。
白鹤街道教育助理王正娟告诉记者,“四点钟学校”虽然也指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但它不等于补习班,这里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比如,社区经常请一些老红军、老战士、退休教师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请一些专业教师辅导小朋友们开展各种兴趣活动。每周还组织学生来到“红领巾绿色网吧”看新闻,查阅资料等。
为确保“四点钟学校”场所建设的规范化,宁波市专门建立了社区经费“432保障机制”,明确规定,社区居委会不搞“三产”经营,工作经费和人员津贴由市、区和街道下拨,以辖区内每100户居民为单位,市、区、街道每年分别拨付经费4000元、3000元、2000元;市财政还每年拨出1000万元用于社区硬件设施建设。
宁波市还把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与社区管理相结合。不少社区还开展了“当社区小主人”活动,让未成年人担任“红领巾楼长”、“见习楼道长”,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全体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各社区的小报也都成立了少年编辑室,让小编辑、小记者自主采访、组稿、设计版面,讨论发生在身边的事,使未成年人在实践中受锻炼。
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目前,全市已普及和创建各级各类家长学校2332所,探索形成了“家长课堂”、“换位体验”、“知心论坛”、“心灵之约”、“亲亲乐园”和“微型法庭”等系列教育模式,开展了创示范社区家长学校、“万名家长教育工程”和“万名家长点评家教案例”等系列活动,同时开展了儿童心理讲座、亲子互动、阳光法律热线和倾诉沙龙等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
宁波市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市411个社区中,在校生犯罪率为零的社区有408个,中小学生犯罪率仅为0.001%。
编辑: 王巍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