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雅加达4月18日电
通讯:精心建造中国和印尼友好合作的桥梁
记者赵金川
在波光粼粼的印度尼西亚马都拉海峡,两个用近万吨钢材搭建起来的巨大海上工作平台遥相呼应,靠近爪哇岛泗水市一侧的46号主墩第一根钻孔试验桩已经灌注完毕,靠近马都拉岛一侧的47号主墩钻孔桩的施工正在紧张进行。
日前,当记者来到工地时,大桥承建方项目总经理王建对记者说:“自从去年11月份主桥工程动工以来,全体参建人员从来没有休过节假日。我们完全有把握有信心在计划时间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建设好中国和印尼两国政府和人民都高度重视的苏拉马都大桥。”
苏拉马都大桥,又称泗水-马都拉大桥或泗马大桥,总长5438米,主桥为斜拉桥,全长818米,主跨434米,桥宽30米。全长2162米的主桥、引桥部分由中国承包商联营体设计、施工总承包,其中主桥部分由中国承包商联营体承建,引桥部分由印尼分包商承建。全部工程计划三年完成。泗马大桥是印尼经济最发达的爪哇岛连接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的马都拉岛的第一座跨海大桥,也是印尼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跨海大桥。泗水和马都拉只有5公里之遥,但是两岸的人民长久以来只靠渡船进行有限的联系和交往,严重制约了彼此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建造泗马大桥,是印尼历届政府和生活在这两个岛屿上的居民梦寐以求的愿望。
上世纪90年代初,印尼有关方面和日本专家曾就建设泗马大桥进行过可行性研究,但迟迟未能落实。凭着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良好信誉,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与印尼公共工程部2004年9月签订了以单价计量为基础的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承建这个具有重大政治和经济意义的标志性工程。
泗马大桥项目是中印经济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下利用中国优惠贷款实施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在交通建设领域的一个尝试,同时也是刚刚由中国路桥——港湾两大总公司联营体重组而成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塑海外战略,突出技术优势,确定海外大型桥梁品牌,建立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该项目合同价为1.9亿美元,其中90%由中国政府提供买方信贷。
项目领导小组组长马国栋对记者说,鉴于这项工程的重大政治和经济意义,集团从一开始就从管理和施工人员配制、经济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对这个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力图打造一个高标准、高效益的样板工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大桥项目经理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王建总经理介绍说,泗马大桥的建设除了延续以往的严格管理、科学施工等运作方式外,结合海外工作的特点,重点采取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增强了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密切了中印双方的合作,充分调动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印尼政府和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为此,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首先,建立一支能协调作战的精干队伍。集团致力于把泗马大桥打造成其海外大型桥梁建设的品牌。项目经理部积极与集团内、外部关系单位协商,抽调富有经验的国内大型桥梁施工人员到项目工作,设立协调一致的部室和施工作业队,并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
其次,寻求在施工期间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中外方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关心职工利益,保障职工健康和生活质量。经理部每年拨专款向施工人员提供卫生防疫服务、美化营地周围环境,配备各种安全保障设备,建立通信设施,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提供各具特色的饭菜......
记者采访中,正赶上中方与印尼方工人举行排球比赛,你来我往,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两国人民间的深情厚谊和团结协作精神。经理部还为当地的印尼雇员设立了祈祷室和扩音器,专门设置了雇员食堂,以表示对当地人风俗习惯的尊重。另外,中方还为印尼工人进行义务技术培训,以保证工程的同步和高质量进行。
另外,项目经理部十分注重加强技术攻关和质量安全管理。目前技术人员正在根据马都拉海峡的特殊地层土质,对如何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对常年高温下如何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灌质量的施工工艺进行反复检测和试验。经理部还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保证和安全生产体系,项目经理负责,层层落实,以达到优质工程的考核要求。
记者所到之处,看到的是秩序井然的工作场地和优美的环境,感受到的是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印双方的施工人员均对记者表示,在这样好的环境中,一定能够建设好象征着中印友好合作的泗马大桥。(完)
编辑: 林晓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