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区域空间布局和产业特点,把“一带一区一城六基地”等九大产业基地和功能区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平台,优化功能布局,优先资源配置,确保符合产业导向和发展要求的项目向产业基地和功能区集中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成“产业规模大、产业特色明显、综合功能优化、资源集约利用、核心竞争力强”的发展大平台。力争到2015年,九大产业基地和功能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部分重点产业基地培育成国家和省、市级的产业基地。
第六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大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集聚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工业企业“122”工程和服务业企业“121”工程,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有效集中,努力培育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专业化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切实成为北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建成全省大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到2015年,力争达到产值超过500亿元的企业1家,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11家以上,争取形成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2家,省服务业500强企业8家以上。
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加强与大企业配套协作,形成竞争优势。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用事业和公共文化等领域创业。探索创新服务企业行之有效的方法,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七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四大”建设,不断完善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和工作部署。强化重大产业项目的组织与协调,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研究制订积极的财政、税收、土地和价格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大力推进优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开展资产重组和兼并收购。不断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土地、资金、水电等要素配置和价格改革,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注重创新体制机制,争取在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社会信用制度以及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有新突破。积极做好产业基地、优势企业、产业政策的宣传报道,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第三章 建设综合功能新城区
深入推进宜居城区建设,完善和强化城市功能,拓展城区生活空间,实现由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主导区向生活与生产功能并重的综合型城区转型。大力实施“一区三城”区域发展战略,按照“中部提功能、南部出精品、西部促转型”的原则,全面推进中心城区、滨海新城、西部城区建设,形成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各区域协调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率先推进全域城市化。
第一节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形象
中心城区突出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城市服务的功能,强化产业发展与城市生活的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城市功能集聚和城市形象提升。
全面实施“中提升”战略,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完善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按照“功能集聚、品质高尚、有序推进”的原则,建成一批高档楼宇、城市综合体、精品楼盘、高档星级宾馆酒店以及各类功能性精品项目,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商贸流通、金融、航运服务、高端商务和休闲娱乐等产业,提高城区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能力,加速形成中心城区核心形象。推进大 疏港高速公路与泰山路交叉口地区等城市门户区和节点区建设,加快宁波热电厂及周边区块改造开发和岩河西侧地块建设,塑造门户区的特色风貌。争取经过五年努力,全面树立核心商务区和门户区新形象,建成北仑城市的标志区。进一步拓展城市中心区发展空间,推动松花江路以东、恒山路以南区域内工业、仓储用地转型发展,强化居住功能,改善环境品质。按照“注重特色、功能提升”的要求,全面提升霞浦、柴桥的城市化建设水平。
第二节加快滨海新城开发建设
滨海新城围绕“新都市休闲示范区、国际化生态型新城”的战略定位,建设“休闲旅游、生态环保、宜居宜业、魅力时尚”的滨海新城区。
坚持“统筹谋划、规划先行、优化布局”的原则,有序推进开发建设。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改造提升等基础保障性项目建设,加快梅山水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建成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及港口博物馆等功能性重大项目,争取滨海新城国际合作名校落户建设,引进一批亲海、亲水的旅游休闲项目。打造世茂春晓、龙湖春晓等一批具有较高品味、鲜明特色的精品住宅和其它城市综合性项目,培育提升居住、商贸服务和教育科研等功能,增强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围绕宜居、惠民目标,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化、本土化社区。积极发展生态型工业。到2015年,先期启动开发的区块基本投入使用,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框架基本拉开,城市生活功能基本具备,人口逐步集聚,现代化滨海新城的雏形初步形成。
第三节推进西部城区转型升级
西部城区顺应融入宁波都市化发展的大趋势,主动推进转型升级,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承接宁波城市功能和产业的外溢,使之成为宁波东部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细化完善西部城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北、中、南三个片区,有序推进西部城区建设。北片区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工业生产功能,加快青峙、五指山等地块整理,建成基础原材料工业和相关产业为主的生产功能区。中片区加快转型提升,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小浃江片区的开发建设,建成融高端商务、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西部城区新中心。加快江南公路两侧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建成华生国际家居广场等专业市场,建设一批商业商住项目,实施沿线景观整治,提升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推进红联老城区改造,美化滨江形象,形成西部城区新面貌。确保经过五年努力,中片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南片区作为城市生态结构功能区和备用发展区,积极做好规划对接和调整,推进地块整理,重点为宁波东部新城的空间延伸和功能拓展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地块先予启动开发建设。
第四节提升城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适应北仑城市化全面推进的需要,大力推进“宜居城区”和“智慧城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区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区综合配套水平。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人口、产业、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完善的交通、通讯、给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网络。有序推进老城区、城中村和背街小巷的规划和改造,深入实施城区绿化美化工程。系统提升城区的商贸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卫生、体育和信息传播等功能,构建“15分钟生活圈”。不断提升城区宜居功能与形象。
增强城区防灾减灾能力。完善气象、地质灾害等监测预警体系,超前做好消防、海防、人防工程等基础保障工作,全面提高城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强化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全民防灾自救能力。建立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提高国防动员的组织能力。
推动城区管理现代化。积极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发挥区、乡镇(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以网格化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管理资源整合为保障,运用多种手段加大管理力度,维护良好秩序,形成上下衔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权责对应、调控有力的城区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