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加强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巩固新农村创建成果,完善和推广具有北仑特色的成片连线新农村建设模式,继续推进九峰山片区、柴桥紫石等区域的新农村建设。统筹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和区域化的公共服务中心,将城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到2015年争取建成农村社区85个,农村社区建设覆盖全部行政村。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升和完善农村水、电、路、公交、信息等基础设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积极开展新一轮村庄治理行动,加强农村住房集中改建和危旧房改造,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争取到2015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完成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切实提高农村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水平,全面营造“路畅、水清、花香、村美”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建立健全承包土地流转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扎实稳妥地开展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区和中心村集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降到1.95以下。
第六节推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按照国家和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有关要求,立足全区不同区域的发展基础和区域特点,发挥优势,强化主体功能,形成特色,逐步形成不同区域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新碶、大碶、霞浦、小港、戚家山和柴桥区域是中心城区和西部城区所在地,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梅山、春晓以及白峰峙南区域,作为省级的梅山产业集聚区,要加大空间开拓和开发力度,成为北仑“十二五”期间开发建设重点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太白山片区、春晓镇山岙等区域,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适度发展生态特色产业。瑞岩寺森林公园、工业绿化隔离带及区域重要水源点,通过规划控制和生态补偿政策,禁止任何有损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根据主导功能区划,对上述四类功能区域,实施分类指导的区域开发政策,健全完善保障主体功能区布局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因地制宜,提高发展水平。
第四章 构筑对外开放门户区
顺应对外开放新形势,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推动对外开放由出口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并重、由吸收外资为主向吸收内资和外资并重转变,努力把北仑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区。
第一节建设梅山保税港区
充分发挥梅山保税港区的功能优势,加大在管理体制、监管方式和运行机制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力度,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打造成产业互动、资源交易、资金融通和对外交往的国际性大平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港航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贸易、国际中转和出口加工等主体业务,拓展进口商品交易范围,全面发展进口商品交易市场,构建具有保税港区特性的产业体系。不断创新口岸通关模式,积极推进国际航运综合实验区建设,探索向自由贸易港的方向发展。到2015年,梅山保税港区的开放功能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初见成效,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基础条件基本形成。
第二节深化区域合作交流
坚持扩大交流与合作,充分融入国家、长三角和省、市发展大局,实现区域间联合发展。积极整合梅山保税港区、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对外开放的功能优势,完善区域互动合作机制,推进“五区”联动发展。深化区港联动,开展与宁波港集团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城市与港口协调发展。开展与舟山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布局等方面的对接,积极参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实现与舟山联动发展。积极加强与镇海的战略合作,推动两区产业、城区协同发展,合力打造沿甬江城市发展带。主动对接上海“两中心”建设,充分依托“山海协作”、“宁波周”等开放活动平台,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实现共赢发展。
第三节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主题招商、补链招商、定向招商等形式,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型,不断提升招商的层次和水平。紧盯世界500强、央企和知名民企,积极引进一批有影响、能支撑、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依托产业基地和功能区,引进一批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功能性大项目、补链型大企业。依托港口和政策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各类税源型企业。依托现有龙头骨干企业,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关联性的龙头企业和配套项目。不断拓宽招商领域,注重吸收内资和外资并举,积极引进战略性产业项目和大宗商品交易业务。
进一步整合招商资源,完善招商工作体制机制,深化配套保障,加强对招商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统一指导,形成有利于产业招商的整体合力。强化服务管理和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投资、生产和经营环境。力争五年累计引进国内资金6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过35亿美元。
第四节促进内外贸易转型
促进出口转型升级。提高高技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名牌产品的出口比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努力提高出口优势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巩固对传统市场的出口,拓展新兴市场,实现外贸市场多元化。“十二五”期间,出口年均增速达到12%。建立健全外贸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增强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摩擦纠纷的能力。
推动进口快速发展。建立进口产品的内销网络,重点鼓励大宗原材料、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进口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努力拓展内需市场,加快内贸营销网点建设,构筑内外对接的营销网络。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开展跨国并购、跨国经营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培育北仑的跨国公司。引导企业拓展发展新空间,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区外工业园和资源基地,推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城市梯度转移,实现由生产型企业向总部型企业转变。
第五章 提高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构筑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社会体系。
第一节深入实施节能减排
深入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快节能减排工程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产业体系,稳步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按照国家节能技术标准,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确保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动态监测管理和对标考核,实施能源监察、节能诊断、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管理体系认证等节能措施。深入推行全社会节能,全面推进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重点做好建筑、交通、服务业等领域的节能管理。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积极推动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应用,促进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
强化污染物排放控制。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扩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范围,对能耗高、污染重、生产使用有害有毒物品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大力实施脱硫脱硝工程建设,降低主要污染物和特殊污染因子的排放量。
严格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考核、问责机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耗能高、污染重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对低小散、高耗能产业的整治、淘汰和提升工作,推进电镀、墙体材料等行业专项整治。
第二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从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和区域大循环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具有北仑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构筑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企业小循环”以污染减排、节能降耗、资源再利用、节能环保品牌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产业中循环”以深化钢铁、石化、造纸、建材等临港产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和深加工拓展为主,推动产业链延伸和资源互供互享。“区域大循环”以区域生态建设为目标,全力构建资源综合平衡、能源集中供应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循环体系。加快建成区域余热利用、中水回用、伴生资源和固废综合利用三大循环网络,着力构建临港产业“共生体系”。通过提升企业小循环,促进产业中循环,突破区域大循环,将北仑循环经济模式推向更广更深更高层次,努力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平台。切实把产业基地和功能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区域,继续推进“信息化、能源审核、中介服务”等三大平台建设,实施百家企业资源节约行动计划、百家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行动计划两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