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区域统筹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城乡区域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资源要素配置均衡、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和要素流动,实现空间集约和协调发展。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编制实施宁波市具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完善开发政策,规范开发秩序,不断优化人口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宁波中心城区和余慈地区优化开发,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变,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奉化、宁海和象山等市域南部地区重点开发,促进工业化、城市化融合互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生态宜居水平,促进经济集聚和人口集聚同步。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实施“东扩”战略,按照“国际标准、世纪精品”的要求,大力推动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全面建成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等。全面实施“中提升”战略,加快重大功能区块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推进基础设施联网互通,增强创新辐射功能,提升城市发展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质。大力实施“北联”战略,加强余姚、慈溪联动发展,推进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保、品质共享,加快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宁波现代都市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南统筹”战略,加快奉化、宁海和象山开发建设,有效承接中心城市功能辐射,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型港湾。积极实施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休闲旅游目的地。
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主体功能的定位导向,建立健全分类指导的体制机制、法规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差别化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等区域政策,引导各地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功能区的利益补偿。建立区域山海协作、南北合作的发展机制,做好扶贫开发和结对帮扶工作。
(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
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着力构筑以中心城六区为核心、以余慈地区和宁波杭州湾新区组团为北翼、以奉化宁海象山组团为南翼、以卫星城和中心镇为节点的网络型都市区新格局。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理顺城市开发建设体制,提升中心城区整体发展水平。加快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的功能融合,形成中心城组团发展格局。三江片要统筹规划建设,推进“三江六岸”品位提升工程,加快甬江两岸新老外滩建设和北高教园区、高新区互动发展,促进奉化江两岸长丰区块、鄞奉路区块沿江延伸,启动姚江两岸开发。加快推进东部新城、南部新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区块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向城西延伸,强化创新和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和生活品位。海曙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商务、文化教育、都市旅游等,建设成为宁波中心商贸商务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江东区要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会展、科研创意、行政管理等,建设成为承载城市核心功能的现代化新中心城区。江北区要发挥空间资源优势,高水平开发甬江区块、姚江区块和慈城卫星城,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宁波中心城区北部新城区。鄞州区要加强与海曙区、江东区融合对接,加快经济结构、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生活品质的优化升级,建设成为宁波都市区现代化品质城区。北仑区要大力发展港航服务业,做强做优临港先进制造业,开发建设北仑滨海新城,建设成为长三角对外开放门户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区。镇海区要提升发展优势临港工业,做大做强特色商品交易平台,加快镇海新城、甬江北岸区块开发,建设成为宁波临港产业基地、浙东港口物流中心和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强区。
建设都市区南北两翼。都市区北翼要加快推进余慈地区统筹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本形成余姚城区、慈溪城区、宁波杭州湾新区、姚周新城组团式发展的新格局。余姚要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建设成为浙江省区域性中心城市、长三角南翼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和现代和谐宜居城市。慈溪要发挥大桥门户优势,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深度融合,建设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和富裕文明、绿色生态、更具活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宁波杭州湾新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优势制造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建设成为我国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都市区北部综合性新城区。都市区南翼要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加快区域联动发展,提升生态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拓展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奉化要全面对接宁波中心城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旅游度假、特色农业、休闲人居等产业,建设成为宁波现代都市产业拓展区、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和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宁海要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大森林大景区”建设,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生态旅游名城和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象山要发挥桥海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桥海兴县”战略,建设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宁波都市滨海特色新区和现代化滨海休闲城市。
培育卫星城市和中心镇。在首批七个卫星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择优选取一批发展基础好、区位条件优、辐射能力强的中心镇和重点镇,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城镇建设,推进产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由“镇”向“城”的战略性转变,建成一批现代化小城市。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要求,以镇区人口规模3万-5万为目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合理城镇空间布局,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功能设施完善的中心镇。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树立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的城市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高“数字城管”水平,全面推进“人性化、精细化、智能化、网格化”城市管理。强化老城区精细化治理,加强旧城整治,推进背街小巷治理,完成“城中村”改造,深化城郊结合部综合治理,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推进城市公交专用道建设,积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智慧交通,加强交通管理,有效缓解交通“出行难”。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为辅助的公共交通体系,常规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30%。充分挖掘现有停车场所的潜力,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城市立面管理,完善垃圾收集系统,提升城市卫生保洁水平。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服务救援联动体系建设,提高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