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创业创收能力。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鼓励农民开展财产性、经营性的创业就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和股份经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兴办或参与农村社区经营性服务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就近就业。完善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的转移支付力度。
建设农村新社区。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农房集中改建,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编制实施村庄规划,优化农村集中居住区布局,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加快连线成片村庄整治。全面深化农村社区服务,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建立以就业帮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健身养老等为重点的农村社区服务网络,推进农村社区功能提升和服务创新。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围绕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拓展整治建设内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宜居乐居水平。巩固提升百村示范和千村整治工程,继续创建全面小康村,重点培育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推进建设森林村庄。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等治理,推进村庄、庭院绿化和生态乡村建设,打造一批城郊都市型新村、田园宜居型靓村和生态文化型美村。
加快相对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大对山区、海岛、革命老区等的扶持力度,健全扶持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明确山区、半山区开发与保护功能定位,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提高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符合主体功能区要求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经济区、保护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实施万户下山移民工程,加强人口内聚外迁,实现异地脱贫。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力度,加强低保和救助制度建设。加大对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定向援助等支持力度。
(四)加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按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推进“一绕五射”铁路网建设,建成杭甬客运专线和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含货运北环线、南站改建、北站迁建等项目),规划建设沪甬(跨杭州湾)铁路、甬金铁路等。完善“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建成象山港大桥及接线、穿山疏港高速公路等,加快推进甬台温高速复线、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和六横大桥宁波接线等项目建设。提升空港发展水平,坚持“客货并举、以货为主”,推进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强内河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区路网服务水平,建成运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基本建成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后续线路建设,谋划市域轨道交通,预留规划通道。加快机场快速路、南北环快速路等项目建设,逐步构筑以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相结合、纵横贯通、干支相连、集疏成网的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杭甬高速公路复线、高速公路余慈连接线建设,形成余慈组团高速公路环网,推进“三横三纵”快速路建设。积极推进轨道交通余慈线项目,启动余北快速路等建设,强化中心城区与北部组团间的交通联系。加快推进环象山港高速等项目建设,完善快速路网体系。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场站建设,加强城际城乡交通与港口、城市公共交通的相互衔接,提高组合效能。
加强水资源利用。着力构建以供排水和防洪防涝等为重点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推进跨区域引供水重大工程建设,实施钦寸水库及引调水工程、曹娥江至宁波引水工程、郑徐水库和慈西水库等工程,开展青溪水库和富春江引水工程前期规划研究。有序开发海水淡化及再生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推进实施农村联网供水和管网改造。推行分质供水,开展水网改造。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有效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继续推进农民饮用水、清水河道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完善沿海防御防潮、高标准城市防洪排涝和主要江河堤防工程体系,基本建成奉化江、姚江及重要支流组成的甬江防洪工程,完成万方以上屋顶山塘整治工作。
增强能源保障能力。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加快打造能源储运基地,构建电网、气网、油网三大能源网络,形成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提高成品油、电煤、天然气等应急储备能力,确保能源安全运营。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的开发利用,提升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水平。规划建设与省天然气主干网配套的天然气管网,促进中心城区和余慈组团管网日益完善,推进奉化、宁海、象山供气管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