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可能变成现实
许多人一直怀疑:上海大众真的会落户杭州湾吗?事实上,从谈判开始之日起,上海大众德方代表就对此打着一个大大的问号。300多天前,上海大众宁波项目选址地杭州湾南岸还是一片广袤滩涂,这里或是长满芦苇的沼泽,或是还养着鱼虾的池塘。要让这里变成标准厂房用地,除了场地排水、填沙、平整等施工外,还涉及40余户养殖户7000多亩的政策处理工作。一位德方代表在看了眼前的场景后断言: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两周后,这位德方代表再次来到这里时却惊讶地发现,2000亩鱼塘已全部完成场地排水、清表,项目用地已进入场地填沙平整、桥梁建设等工程施工。
德方代表不知道,为保障项目如期开工,新区在慈溪市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人员从去年2月下旬开始实施紧急进场,一边挨家挨户做养殖户的工作,一边动用200多台大型机械设备日夜赶工。全体人员为了完成场地排水、清表工作,半个月内连续作战,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新区的各方条件能否达到德国的技术要求,这又是上海大众德方代表的疑心之处。
“知道德国人办事严谨,但谈判中的许多细节,还是令人匪夷所思。”新区投资合作局局长蔡世杰感慨地说,整个谈判过程中,大到项目选址区块,小到物业保洁,甚至连周边有没有牙医等,德国人都必须看到详细的数据资料。为此,一轮又一轮谈判总要拖到深夜,连吃饭时间都没有,饿了,就去吃点放在门口的点心和水果。
一个个难题,就在近乎煎熬和焦虑中得到了解决。然而,就在人们以为谈判已近尾声时,“3·11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核泄漏事件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德方联想到上海大众宁波项目可能遭遇自然灾害的概率。负责这项工作的陈利强原是慈溪水利局副局长,为了消除德方的疑虑,他除了咨询相关专家外,还没日没夜地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广泛收集数据,用详实的答复材料消除了大众方面的疑虑。
去年3月29日至4月1日,是双方事先约定的技术论证期限。原定论证时间为4天,但清一色的12位德国技术专家,在对项目选址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生活配套、生态影响、选址安全性进行最后的技术论证时,由于对每一项结果均表示满意,因此论证仅花了一天半时间就宣告结束。
德国专家组负责人莱文斯基向他们的谈判对象竖起了大拇指夸赞:“你们是一支具有德国甲级足球队水平的团队。”
憧憬中国“底特律”
即将开工的上海大众浙江(宁波)项目工地,曾是庵东镇富北村村民鲍立虹与40多户水产养殖户的谋生之地。鲍立虹坦言,接到鱼塘要被填掉的通知时,自己怎么也想不通,填塘就是砸了饭碗。后来,获知这里将建一个类似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城,镇里还承诺给大伙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后,他很快就与其他养殖户一起签字同意了。
“家乡成了中国的‘底特律’,将来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这是养殖户们和新区人的一个共同心愿。
据业内专家预测,一个整车厂的落户,将会带动6至8倍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上海大众的落户,将带动宁波乃至浙江省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其配套,预计对区域零部件的产值带动将超过700亿元。
按照计划,杭州湾新区上海大众汽车整车项目一次性投资达117.59亿元,预计今年8月厂房结顶、设备安装,2013年工厂投用,年产30万辆汽车的目标达产后,销售规模超过360亿元。同时,伴随上海大众而来的核心配套企业,将在新区建设供应商园区,为上海大众提供汽车配套件。预计入园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企业的总投资将超过100亿元,年产值超过250亿元。
“底特律的汽车年产100万辆,这是一个区域的承载极限。而杭州湾新区原有的吉利,加上现在的上海大众,经过几年的发展扩张之后,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的‘底特律’。未来,区域内的整车加上零部件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相当于现阶段一个发达县的工业总产值。”新区经济发展和行政审批局局长叶文涛满怀信心地说。
30万辆整车的生产规模,大约需要4000名员工,其中除了外籍高管15人、外籍专家75人,中方高管70人和中方技术管理人员200人外,大部分员工将从本地招聘。上月底,上海大众已开始在我市5所大中专职业院校学生中招聘首批员工,最终入选者将被送往上海大众公司的总部安亭进行培训。“汽车产业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就会给当地社会带来7个相关就业机会。”新区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局副局长潘岳钿说。
目前,杭州湾新区已专设了一个可居住6000人的大众社区,集中配套医院、超市、学校等公共设施。同时,新区已开始着手为上海大众的开工准备水、电、气等配套服务,全力为未来的汽车城做好各类要素保障。
中国“底特律”,值得憧憬。
宁波日报记者 王量迪 黄 程 杭州湾记者站 袁红薇 郑添明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