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专家组(按出场顺序排名)
刘 力:浙江省师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陆有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 刚: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展画: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程振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学校管理》杂志主编,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教授;
白晓明: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宁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14位专家学者。
和教育
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江东区实验小学(又名四眼碶小学)校长,宁波市名校长。曾获浙江省“春蚕奖”、宁波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聘为“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培训项目”和省“领雁工程”骨干校长培训实践导师。
教育思想
“和教育”呈现三个特征:包容性,独特性,发展性。其核心内涵可概括为:和衷共济,和合包容,和而不同。“和衷共济”指师生有共同的精神愿景,在各个时期,各个方面师生各尽所能,团结互助。“和合包容”指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灵活融合,达到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同时,也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合作共赢,形成教育合力。“和而不同”指求同存异,多样统一,各美其美,崇尚个性的学校发展价值观。
“和衷共济”能提升和教育的“高度”;“和合包容”能拓展和教育的“宽度”;“和而不同”挖掘了和教育的“深度”。因此产生三个观点:其一,“和衷共济”关键在于摆脱35周岁教师现象,用“幸福体验”、“团队合作”、“星级评价”三项举措来调动每个教师的发展内驱力,倾其所能,和谐共处。其二,“和合包容”是以内和与外合的包容为核心的。“内和”,是指学校经历了内部各种教育因素的从科学管理——精致管理——智慧管理的一步步成熟完善的过程,并一直实践着“三全”管理模式,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着;“外合”,主要是学校创办的“改革发展理事会”,同时,利用教育部影子校长培训基地,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实训基地,以及学校新推出的“做有移动能力的世界人”工程。其三,“和而不同”首先就是在“和”的基础上彰显的“不同”。在学生培养方面,主要是基于规范,高于规范的法制教育;小边角料,大育人经的影音德育。在教学工作上,展示了多层面备课,多风格课堂不同的课堂;多角度观察,深层次行思不同的教研活动;菜单式课程,走班式运作不同的课程。
专家点评
“和教育”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而且也是我们这个城市文化对她的影响,更离不开江东实验小学它本身的历史发展背景。“和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基础牢固,作风扎实,表现为忙而不乱、急而不躁、稳而求新。刘光霞用“和教育”管理学校,既保持学校的传统优势,又不断创新。她的这种特别的管理风格吸引大家,她的思想影响到了一所学校,甚至影响到了一批校长。
理想的教育
余姚市实验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首届名校长,全国民办教育协会首届理事,省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分会副会长。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浙江省“春蚕奖”等荣誉称号。
教育思想
理想教育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学生主动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它是理想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指向。具体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全,学业优良”的学生。表现为“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一颗会感恩负责任的心灵,有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算、做的能力。”第二层面是教师、学生、学校的优质发展,共同进步,这是理想教育的达成目标。第三层面是围绕上述特征和目标,把办学的各个要素的配置合乎于教育规律,并高效运行。这一层面是实现理想教育的操作层面,是抵达理想教育目标的“舟”和“桥”。这三个层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实践理想教育,还需全体师生的“理想”共识和浓厚的“理想”氛围。学校有自己的“理想”校报、广播台、爱心基金会,与余姚日报合办“理想”专刊。每年寒暑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称为“实验人——理想行”,学校的专场文艺演出称为“理想在这里放飞”……学校还通过暑期集训、教职工大会及学校宣传媒介,解读学校理想、发展目标、制度、办学措施,并把学校理想细化为具体而又可以落实于实践中的教育策略与行为。所有的这一切使“理想”两字深入人心,浸润实验人的心田。
学校确定的理想教育的实施策略是: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坚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突出培养学生对现代化社会的适应和发展能力。
此外,打造一支敬业爱岗、善于创新、充满激情、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突破口。主张“培训和健康是学校确保教师发展的最重要福利”,坚持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专家点评
理想教育最核心的目标指向是学生,主张培养“人格健全、学业优良”的学生,把“人格”放在第一位。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和有责任感的学生。与此同时,他从“三无”的艰苦条件下开始办学,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并努力实践,教育了学生、也教育了社会,这也是他给我们启示的地方。
文化治校,以文化人
余姚高风中学校长,任校长二十年,曾获宁波市名校长、省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省春蚕奖、中国民办学校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教育思想
文化治校就是要着力于以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陶冶人,以丰富多元的课程文化培养人,以高尚优秀的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约束人,以人性科学的管理文化推动人,谋求学校的内涵发展。实现文化治校,从根本上说就是必须要加强学校的文化建构。
在环境中践行文化治校,使校园环境建设很好地起到了隐形教育的功能,发挥着“激趣”、“启智”、“铭志”的作用。使艺术性与教育性、观赏性与启智性的统一;全面性与和谐性的统一;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统一。
在课程中践行文化治校,注重学生思想教育,践行教育实践化理念;加强基础课程教育,践行教育终身化理念;积极发展艺术教育,践行教育特色化理念;繁荣社团文化活动,践行教育自主化理念;开发实施校本课程,践行教育多样化理念
在管理中践行文化治校,通过建章立制,促成学校的制度文化;重视师资培养,形成学校的师训文化;坚持开放办学,弘扬学校的开放文化。
通过践行文化治校,我们认为:首先要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其次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推动个性办学。再者要逐渐确立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提炼学校精神。
学校文化必须体现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以高尚的价值观为主导的。我们积极构建与学校价值观、发展远景相适宜的紧密联结的校园精神文化。尽心培育学校精神,增强学校文化力,通过有效的管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校积极的思想、良好的行为不断地激发出来,使其积淀、凝聚与升华,逐渐形成学校精神,并成为文化力的源泉与催化剂。
专家点评
文化治校的实质是教育领导理念的主动变革,要求校长把教育当作志业去践行,它的价值是师生终身发展的精神引擎。罗志康提出的“文化治校、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是与世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他前瞻性、引领性的诠释了什么是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唤醒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和想象力。
全面的教育
教育的全面
曾任李惠利中学校长、宁波二中校长,他用丰富的国际化教育的实践经验,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进一步研究实践着他的教育国际化和成长规划的教育策略。
教育思想
“教育应该追求全面”,从办学和教育的角度,提倡“全面的教育”和“教育的全面”。
为了全面的教育,早在2003年,李秉康创办了李惠利中学中澳班。他认为教育的国际化能让我们的基础教育进入教育的前沿,从而完善我们的基础教育;教育的国际化,能拓宽老师和学生的视野,从而逐渐改变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的局面。稍后,李校长主导成立学校的国际课程中心,在宁波,在浙江率先作出了教育国际合作的示范。
2006年李惠利中学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几年后学校成了首批省艺术特色学校。李校长认为,一所全面发展的好学校一定得有很好的艺术教育和体育,一个没有琴声和歌声的学校,或者,运动场上没有学生呐喊之声的学校一定不是全面发展的好学校。强化艺术和体育,是全面教育的需要,符合教育多元化的需求。
调任宁波二中校长后,李校长从宁波二中的实际出发,从“教育必需全面”的思想出发开始了“学生成长规划策略”的研究和实践,并且提出了“教师应该既是工程师又是设计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张。李校长认为,成长必须设计,孩子们学习痛苦的现状的存在是因为孩子们没有规划,因而没有憧憬。
目前,李校长在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工作,他在以“承认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为教育理念多元全面发展的学校里,进一步研究实践着他的教育国际化和成长规划的教育策略,不懈追求着自己“全面的教育”和“教育的全面”的教育理想。李校长开出了“康文教育博客”,出版了专著《不只是留学》,旨在剖析留学问题背后的孩子的成长设计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给所有为孩子的留学或成长问题困扰的家庭以帮助。
专家点评
李校长谈到的全面的、让学生充分发展的、给学生充分自由选择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所以我们要进行国际化教育。另外要全面提升教师的视野来带动学生视野的拓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和品味。
关于国际教育、艺术教育等问题说明了教育是一个教师、家长、学生自己的全方面、全身心投入的培养过程。另外成长设计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其说到底是孩子自己的成长,只有在孩子自觉、自愿、有想法的基础上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