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问题很难说清
养老机构“怕”接收
尽管家庭护理难,然而当失能老人想进养老机构却往往遭到“婉言拒绝”。
甬上一些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照顾失能老人工作量大,容易出现意外,养老机构往往不愿接收入住前已失能的老人。
“失能老人不是我们不想收,而是收了之后出了问题很难说得清楚。”一位负责人坦言,有一次,他们跟其他城市的同仁交流聚会,期间,一家民办养老院院长接到电话,蹭地立马站起,“院里出事了。”一位半失能老人,喂着喂着饭,突然不行了。之后是官司、诉讼、赔偿。
“据我了解,在养老院遭遇的官司中,绝大多数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有关;无一例外,‘多多少少都要赔人钱。’”
高难度的护理意味着高风险,立法缺失,保险不到位,从业人员非常困惑,“这风险,就该我们承担吗?”
业内人士称,合理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应呈金字塔状:底部为接受上门关心照料的大部分老年人,中部为享受日托服务的中等数量老年人,顶部为进入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不过,目前,“居家养护”和“社区养护”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大发展力度;“机构养护”则需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调整结构布局。
据悉,目前在宁波的养老机构中,60~70%为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这也使得养老院床位的周转率非常低。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