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被称为是一本快时代的慢书。想听听您对此的理解和看法。
刘润:我觉得这里的“慢”并不是指看这本书的阅读速度,因为很多人告诉我,他们一拿上这本书就停不下来,结果花了几个小时就看完了。但是看完了他们的心却慢慢沉静下来,开始花时间去思考:什么时候我们开始不再相信梦想?怎样才能找回我们失去的梦想?所以这里的“慢”指的是让你去花时间理清自己的思绪,弄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这本书里我重点说的就是,做人要有广度和深度。广度就是一个人的阅历和经验要很丰富,你走过世界的许多地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了解过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你这个人就会变得宽容,也就是虚怀若谷、兼容并包。深度就是你的意志,生命是一种很有韧性的东西,只要坚忍,你就会发现你的潜能。我记得第一天走戈壁,大家还都说说笑笑,拍拍沿途的风景。但是到了第二天,大家就把相机都收了起来,开始安安静静、一心一意地走路。很多人可能觉得一天走30公里没什么,但是第二天还有30公里,第三天还有30公里……可能有些人就坚持不下来了。能日复一日直面生命中的挑战,这就是做人的深度。
记者:梦想和现实往往是矛盾的,我觉得您是怀着一种使命感,要让年轻人有梦想。
刘润:是的,我的确怀着一种使命感,让现在的年轻人再去相信梦想。的确,梦想有时候是奢侈的,我的一些朋友最近要去西藏,光是订了往返的机票就是一万二,我去南极的阿根廷船票则是五万元。但是梦想可大可小,关键是要享受追寻梦想的乐趣。
梦想就一定和现实对立吗?我不这样认为。在《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的结尾我就引用了白岩松的一句话:“当世上所有人都把欲望当理想,把世故当成熟,把麻木当深沉,把怯懦当稳健,把油滑当智慧,那只能说这个社会的底线已被击穿,所以你们没有资格说我的勇敢是莽撞,执着是偏激,求真是无知,激情是幼稚。”不要惧怕为自己的梦想付出。我每年在高校做公益演讲,要把激情、承诺、思考、行动这八个字强调上百遍,其实每个人实现梦想与否关键在于自己,和现实、命运什么的没有多大关系。
记者:在开拓事业的道路上,您特别强调“激情”一词。现在困扰着大多数人的问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逐渐淡化。您觉得怎样才能保持持久的激情?
刘润:首先我要说一下激情到底是什么?激情就是燃烧的梦想。我打一个这样的比方:比如梦想好比是一块木柴,当你没有梦想的时候,你的心会很冷,灵魂会很空虚,所以你就像一个冬天独自坐在空屋子里的人一样,点燃一块“梦想”给自己取暖,当你感受到那股让你慢慢复苏、充满干劲的暖意时,这就是激情。梦想、愿景、理想等这些都是同一种东西,它们对人最大的推动作用就是:让你感受到未来是可期的,今天吃的苦是应该的,因为你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你浑身上下充满了爆发的激情。
罗曼·罗兰说过,很多人其实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为什么有些人的激情会淡去?就好比木柴总有燃尽的一刻,当他们的梦想达成了,他们就开始享受安逸,回到了先前那种空虚的状态。所以我的秘诀是,时时刻刻都有梦想,一个梦想达成了,就给自己树立新的梦想。
记者:2012年是您加入微软的第13个年头,对职场经验自然是颇有心得。现在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毕业生抱怨即使应聘成功也很难有向上发展的空间。对于现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要做到脱颖而出,您认为需要拥有怎样的品质?
刘润:我觉得要做到脱颖而出,其实也就是我一直强调的激情、承诺、思考、行动这四点,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品质。现在我再来概括一点,就是你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你就可以与众不同。比尔·盖茨把技术做到了极致,就创建了称霸全球的微软;巴菲特把投资做到了极致,就成为了“股神”;郎朗把弹奏钢琴做到了极致,就成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那位出租车司机(《出租司机给微软员工上的MBA课》里的主人公)把成本运算做到了极致,他就可以一个月赚八千,跻身上海最牛的出租车司机之一。年轻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就不用担心没有地方让你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