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慈溪
明码标价新规实施一月有余 桥城菜场尚未执行
稿源: 慈溪日报   2012-08-15 11:42:36报料热线:81850000

  在超市和农贸市场买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超市明码标价,只要看一下价签,就能知道商品的价格;而农贸市场可以讨价还价,甚至还需要那么点砍价的功夫。而根据《浙江省物价局关于规范农贸市场明码标价的通知》,农贸市场里的经营者,都必须将所售商品向消费者亮明价格。这意味着,今后农贸市场里的每件商品都将被标上价格,市民去菜场买菜再也不用经历问价、还价的费心过程了。

  虽然新规实施一月有余,但记者采访我市不少菜市场发现,绝大多数菜市场和经营户尚未做好准备。而这看似便民的政策,不仅摊贩们“一边倒”地反对,连最受益的消费者们都意见不一,有的支持透明价格,有的却感叹失去了讨价还价的市井乐趣。

  多数菜场尚未执行

  根据有关规定,7月10日是明码标价新规实施的日子,如此算来,迄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上周,记者一连走访了市区多家农贸市场,发现和以前一样,买菜的“马大嫂”依旧讨价还价,蔬菜及肉类等摊位也没有明码标价,偶尔有卤味及副食品的摊位挂了价格牌,但这些摊主们说只是延续了以前的做法。绝大部分经营户并没有按照通知的要求为明码标价做准备,不少甚至对明码标价的规定都不知情。

  “这里又不是超市,怎么会明码标价。”西洋寺菜场的朱师傅卖了10多年牛肉,牛身上哪个部位的肉最嫩最好吃,他都清清楚楚,可是要把每个具体部位用文字写出来,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他来说实在有点困难。不仅如此,农贸市场都是鲜活产品,价格变动频繁。比如他摊位上卖的牛肉,早上卖的和下午卖的,价格也会稍微有点区别;而水产摊里同一种类的鱼,大小不一样,价格自然也会不一样;至于蔬菜,新鲜与否,卖相好坏,价格更是不同,“经营品种多,价格变化也快,生意已经够忙了,怎么一一标价?”

  陈阿姨在浒山菜场做蔬菜生意,她的蔬菜档位上密密麻麻地放了几十种蔬菜,“摊位就这么大,哪里有地方摆价签。”她又指了指小青菜,一种是从批发商处拿货的,而另一种则是本地产,进货渠道不一样,成本不一样,价格也完全不一样。“如果明码标价,那进价高点的肯定要卖不出去了。”

  崇寿农贸市场里,猪肉经营户老林一边忙着割肉,一边跟记者说:“不是自夸,我家的肉都挺新鲜的,价格也要比别人家贵点,但来买菜的也都挺相信我。”不过记者也注意到,虽然老林摊位的生意不错,但来买菜的“马大嫂们”还是都免不了要讨价还价一番,“这么贵”,“能不能稍微便宜点”,而结账的时候老林总会很“自觉”地把几毛钱的零头去掉,“都是经常光顾的老客户了,这点优惠还是要有的。菜场竞争激烈,要是一点都不能还价,老客户就可能流失了。”

  看来,虽然摊主们的理由有很多个,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绝大多数的摊主并不认同这项明码标价的政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明码标价新规实施一月有余 桥城菜场尚未执行

稿源: 慈溪日报 2012-08-15 11:42:36

  在超市和农贸市场买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超市明码标价,只要看一下价签,就能知道商品的价格;而农贸市场可以讨价还价,甚至还需要那么点砍价的功夫。而根据《浙江省物价局关于规范农贸市场明码标价的通知》,农贸市场里的经营者,都必须将所售商品向消费者亮明价格。这意味着,今后农贸市场里的每件商品都将被标上价格,市民去菜场买菜再也不用经历问价、还价的费心过程了。

  虽然新规实施一月有余,但记者采访我市不少菜市场发现,绝大多数菜市场和经营户尚未做好准备。而这看似便民的政策,不仅摊贩们“一边倒”地反对,连最受益的消费者们都意见不一,有的支持透明价格,有的却感叹失去了讨价还价的市井乐趣。

  多数菜场尚未执行

  根据有关规定,7月10日是明码标价新规实施的日子,如此算来,迄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上周,记者一连走访了市区多家农贸市场,发现和以前一样,买菜的“马大嫂”依旧讨价还价,蔬菜及肉类等摊位也没有明码标价,偶尔有卤味及副食品的摊位挂了价格牌,但这些摊主们说只是延续了以前的做法。绝大部分经营户并没有按照通知的要求为明码标价做准备,不少甚至对明码标价的规定都不知情。

  “这里又不是超市,怎么会明码标价。”西洋寺菜场的朱师傅卖了10多年牛肉,牛身上哪个部位的肉最嫩最好吃,他都清清楚楚,可是要把每个具体部位用文字写出来,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他来说实在有点困难。不仅如此,农贸市场都是鲜活产品,价格变动频繁。比如他摊位上卖的牛肉,早上卖的和下午卖的,价格也会稍微有点区别;而水产摊里同一种类的鱼,大小不一样,价格自然也会不一样;至于蔬菜,新鲜与否,卖相好坏,价格更是不同,“经营品种多,价格变化也快,生意已经够忙了,怎么一一标价?”

  陈阿姨在浒山菜场做蔬菜生意,她的蔬菜档位上密密麻麻地放了几十种蔬菜,“摊位就这么大,哪里有地方摆价签。”她又指了指小青菜,一种是从批发商处拿货的,而另一种则是本地产,进货渠道不一样,成本不一样,价格也完全不一样。“如果明码标价,那进价高点的肯定要卖不出去了。”

  崇寿农贸市场里,猪肉经营户老林一边忙着割肉,一边跟记者说:“不是自夸,我家的肉都挺新鲜的,价格也要比别人家贵点,但来买菜的也都挺相信我。”不过记者也注意到,虽然老林摊位的生意不错,但来买菜的“马大嫂们”还是都免不了要讨价还价一番,“这么贵”,“能不能稍微便宜点”,而结账的时候老林总会很“自觉”地把几毛钱的零头去掉,“都是经常光顾的老客户了,这点优惠还是要有的。菜场竞争激烈,要是一点都不能还价,老客户就可能流失了。”

  看来,虽然摊主们的理由有很多个,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绝大多数的摊主并不认同这项明码标价的政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