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郡地图
永丰门旧影,这里是宁波北门、望京路和永丰路的丁字路口。
永丰门
主讲人杨古城
生于1938年10月,高级工艺美术师,曾出版专著《中国狮子艺术》、《中国佛像艺术》、《南宋石雕》、《朱金漆木雕》、《四明寻踪》等,数次应邀赴日本、台湾进行学术交流。
古城砖的发现
近日,永丰门附近发现古城砖的消息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今年是宁波建城1114周年,然而80年前的一阵拆城之风,使耸峙于浙东海滨的千年名城之城墙彻底消失了!
1973年10月宁波城区挖防空洞时的发现,吊起了不少宁波人了解这座古城建城历史的胃口:在史料记载中的唐代东渡门遗址和原甬江印刷厂地下的渔浦门遗址上,发现了一件铭文为“乾宁五年”(即公元898年)的青瓷片,这一年代与时任明州刺史黄晟的建城年代正好相合。
2003年底,宁波媒体又报道了发现和义门遗址的消息,这是一处元代重建的瓮城遗址,位于海曙区姚江南边的解放桥东堍,占地面积256平方米……此后,就没有了宁波古城门遗址发现的消息。
然而,愈来愈多的有关宁波古城门的老照片和海内外文献仍然见诸于媒体,在鼓楼还展出民间人士收藏的城砖。
近日,在姚江边华慈医院对面一处铺设水管的工地上,有市民发现不少古砖、古木桩和古瓷片,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很多感兴趣的市民。有的捡到了完整的宋明城砖,还有不少铭文砖,这里是否又发现了传说中的宁波城门(永丰门)和城墙?
宁波最早的城
“城”的作用是防卫,也是安定的象征。《易经》记载“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意思是城墙倒塌了,预示灾难来临。因此最古老的“城”多用土垒。宁波历史上最早的城是公元前473年古越国姚江边的“句章”城,这座城或许是一座土城,在2009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中,发现有不少先民建筑和日用品遗存,然而未发现城墙城濠等遗址。句章古城延续了800多年的沧桑岁月,至今仅留下城山渡地名。
从公元401年起,姚江边的句章城废后,东晋部将刘裕将句章城迁往鄞西小溪(今鄞江镇),此地作为明州治和鄞县治有400多年的历史,然而,小溪古城的遗迹荡然无存,至今仅留下“古城坂”的空名,不禁使人对小溪有没有筑城持怀疑态度。
当时,东晋大将刘牢之为防孙恩之乱在宁波三江口和城西建了一围萧墙———筱城,主要材料还是土,如今遗迹难寻,仅留下“筱墙巷”之名。
唐长庆元年(821),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由小溪移至三江口,筑了周长420丈的子城,这座砖石为主的城是官府和贵族的防护依赖,居民都在城外。这子城即如今的鼓楼,又称海曙楼,它的城基还是一千二百年前的遗存。
唐宋宁波十城门
后来,在鄞东姜山九房村出生的明州刺史黄晟,在子城的外围,筑起一道2527丈的十八里砖石城,即罗城。据《宋·宝庆四明志》记载,黄晟接替了刺史钟季文之职,荡平邻寇,保护乡井,创筑罗城,重修浮桥。这罗城之北有“奉化江南来限其东,慈溪江自西来限其北,西与南皆它山之水环之。”可见罗城四面环水。
又据《宝庆四明志》记载,宁波在南宋之前开有十道城门:最北的永丰门,原称保丰门,紧依溪江,南宋开庆元年(1259)改称,又称“北门”,出城即可陆路通湾头,永丰渡过姚江、到庄桥、镇海,城门不远有堰坝、北廓庙,此门因城外建有“保丰碶”,北斗河和来自林村西塘河之水,必要时可泄入姚江,“民藉此之利,则丰年可保”,因此城门以碶名之为永丰门。
沿着慈溪江(今称姚江)向东,沿江开有三道城门,即盐仓门(和义门)、渔浦门、达信门。后两道城门宋代已封闭,过江即称桃花渡。朝向奉化江开有四道门,自北向南为:东渡门(东门),门近三江口,可远眺太白耸翠,西来南至两水汇流的定海江(古称大浃江、近称甬江)滚滚东流入海;沿江向南还有市舶务门(来安门)、灵桥门、鄞江门,其中鄞江门南宋时已闭,来安门仅有海外商舶来时开,后也闭废。
在城西和城南分别有望京门(朝京门),又称西门,门对四明山,门内外建驿站、接官亭,门旁开有水门,大型船可通入城内。在城南的甬水门,又称长春门,也有水门与南塘河相通,故城内人下乡笃悠悠地嗑着瓜子听着“唱新闻”,三个多小时就能到鄞江桥、横街头,而从小溪南塘河运来的城砖成品也能便捷地运到城墙脚跟。
元、明、清宁波六城门
明州自“晟筑金汤壮其海峤,绝外寇窥觎之患,保一州生聚之安”后,北宋至南宋,明州城廓由历代官府和民间不断修缮。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明州改称庆元府,这是宋宁宗幼时曾“遥领”明州观察使之故。元兵进城后毁去罗城,此后仅留下子城。1356年元人为阻挡方国珍来攻,重筑罗城,开了六道城门,即东渡、灵桥、长春、望京、永丰、和义。
明代洪武年间,宁波城廓又一次大修,最近有人在永丰门遗址附近捡到洪武五年(1372)城砖就可证明这一点。洪武十七年(1384)终于才有了“宁波府”的地名。明清官府民间修缮古城门古城墙之举不断。
鸦片战争时,英法军舰曾炮轰东渡门,高大的城楼被炸毁一角。在清代晚期,宁波府城再次重修、测量,罗城周长2527丈,城脚宽22尺,城上宽15尺,城高22尺(7米余),各门都有瓮城,瓮城是城门外再围起一圈小城,门开左右二边。
可惜在1931年,当年的宁波府罗城全部被拆平,条石、石板铺了一条自东渡门到望京门的大路,今环城路上的江厦街、灵桥路、和义路、望京路、永丰路、长春路,即当年罗城的位置。1923年-1930年在永丰门外滩涂上建造华美医院时,罗城开始拆毁,院方通过关系,选用大量永丰门及附近的城砖和条石,而且刻意将院门建成中西混合的新式样。因此在永丰门被拆毁后,这座医院的门楼仍保留下了永丰门和古城墙的难忘记忆。
“疑似”永丰门城基
今年8月27日,有人发现的“疑似”永丰门,实际上应该是与永丰门相关的城墙。《民国鄞县通志》和嘉庆道光年间的《宁郡地图》等文献清楚表明,这里正是永丰路、望京路和永丰北路的交汇点,发现宋、明古城砖、古瓷片的地点,就与如今华慈医院仅一条永丰路之隔,这永丰北路就是原永丰门通向湾头的大路,遗址发现地即永丰门城迹的南墙和城基。时间追溯到1100多年前,要在这片慈溪江沉积滩涂上建城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不采用松木打桩作基,直接在软土地上砌城,城墙就会很快倒塌,所以现场还发现了不少古木桩。
在大量古城砖被一些考古爱好者带走之后,8月27日下午,挖掘现场还堆着数百块断裂或完整的古城砖,尺寸大都为长40厘米、宽1厘米、厚7厘米,这是典型的明代城砖。有人在现场捡到了汉砖、唐宋砖和明代洪武的纪年砖、记名砖等,并在回填之前发现一段长达3米多的砖石墙基。
从《宁郡地图》中可见,北门内并非是冷僻的墓地,这里有文昌阁、大成殿、义火殿、火神殿、佑圣观、圆津庵等建筑群,进北门大路直通宁绍台道署。
遗憾的是,在将近一周的时间之内,这些可能颇具考古价值的古砖居然被人大大方方地一袋袋背走,而有关部门认为“回填是最好的保护”,将已经挖开的遗址重新回填,使这里到底是不是永丰古城门、古城墙的遗址,成为在较长时间内难以破解的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