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一代名师桑文磁:诲人不倦师者寿诗文书画俱有神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9月02日 09:17   【 】 【打印

  

  

  桑文磁作品

  

  桑文磁作品

  剪影

  姓名:桑文磁

  出生:1913年

  身份:宁波一代名师,德高望重,文、诗、书俱佳。先后主编《阿育王寺寺志》《宁波耆旧诗》,合编《宁波竹枝词》。述著有《描写性辞语类编》《静俭庐诗选》《实用新尺牍》等。而他的书法亦博采众长。自成一体,颇受名家推崇。

  今年6月17日,宁波名师桑文磁老先生迎来了他的百岁华诞。那天,花团锦簇,百人聚首,许多人是特意从外地赶来的。他们当中,有桑老的学生,有他的忘年交,还有他的众多“粉丝”……而桑老慈眉善目,端坐人群中央,轻轻颔首微笑。

  这一次,记者见到桑老时,他正挂着盐水,但这位百岁老翁,依旧思维清晰。

  大家都知道,如今编一本辞典,需要专家学者团,日日夜夜辛苦工作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完成。而桑老却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其间,桑老又经历了怎样的变故?

  听着老人给我们讲故事,看着他脸上的道道沟壑,细细感受那风风雨雨的一个世纪,有意气风发,有辛酸泪水,有含冤受屈,也有点滴欢乐……

  记者张落雁实习生秦晨红通讯员陈素君郑拓/文记者王鹏/摄

  当年风华正茂

  桑文磁先生是宁波鄞州人,从小就酷爱读书。他家境殷实,有人曾经问过他:“你吃穿用度够一辈子了,为什么还要读书?”年少的桑文磁毫不犹豫地回答:“金银财宝我不要,我只要读书。”问他的这个人正是甬上国学大师杨霁园先生。

  杨先生见这个少年如此热爱读书,就收下他当了弟子。年少的桑文磁通过先生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发愤图强,从未上过中学的他,考上了上海正风文学院。

  到了上海,图书馆里藏书众多,这让爱读书的桑先生兴奋不已。徜徉在书海之中,桑先生很快在众多学生中崭露头角。后来,杨霁园先生还将自己的长女杨可孺许配给了桑文磁。足以见得,杨霁园先生对于这个学生的赏识。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

  1941年,宁波沦陷。日本侵略者在城市里对宁波孩子进行强制奴化教育。为了使这些青年有读书的机会且不受日伪的亡国奴教育,鄞县县立女中与县立商校、县立茅山师范等校在宁海联合办了“鄞县县立临时联合中学”(简称联中)。后来,在桑先生与一些仁人志士的朝夕谋划下,“鄞县临时联合中学第一分部”(简称联中一分部)成立。在那里,没有日本人的追击,桑先生继承了岳父杨老先生的儒师之风,教学生们读书写字,教他们爱国爱乡。“联中”一直坚持办校到抗战胜利,先后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不少学生陆续参加革命,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贡献。

  活着就是胜利

  1946年,桑先生来到横溪镇,开始了在正始中学的任教生涯。曾历任正始中学教员、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那会儿,学校曾一度面临经济危机,桑先生的友人介绍他去效实中学任教。临行前,他与学校的教师一一握手告别。这时,其中一位说:“最好共度困难!”“我一个人坐在从横溪到宁波的航船上,这句话却一直在心头萦绕,怎么也挥之不去。终于,我站起身来,决定返回学校!”这之后的几十年,风风雨雨,除经受政治风波的日子外,桑老从没有离开过正始中学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桑先生满怀热情,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在这样一个春天里,他身为园丁,耕耘教坛,正欲大展宏图。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因为一场政治风暴,他被下放农村。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艰难窘迫。而后两个子女不堪重负,风华正茂时被迫选择轻生,这对桑先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桑先生几近崩溃。

  但是,凭着他生性的豁达乐观,凭着坚强的意志力,他熬了过来。他这样安慰自己:和许多人比起来,自己活着就已经很荣幸了。“活着就是胜利!”这是桑老的口头禅。

  半辈子修书路

  桑文磁的著述中,最重要的一部无疑是《描写性词语类编》。

  这部辞典,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那时候,桑先生在正始中学教书,能读的书少之又少,更何况是辞典一类的工具书。桑先生当时就在想,能不能将古诗词以及白话文中的形容词摘录出来并解释,编一本可供人查阅的工具书?桑先生把想法告诉了夫人,夫人杨可孺听了,全力支持。就此,桑先生踏上了他半生的修书路。

  我们知道,如今编一本辞典,需要专家学者团,日日夜夜辛苦工作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完成。桑老想凭借一己之力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搜集资料,阅读典籍,摘录古今,翻书无数……经过十多年的积累,辞典的编写终于完成了大半。然而遭逢十年浩劫,桑先生不仅失去了家中的珍贵藏书,也让这十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这就像一个母亲看着自己怀胎十月的孩子活活被扼杀在襁褓中,桑老悲痛欲绝。

  1978年,桑老冤案昭雪,他又重新整理起书稿。从此,一个茶壶,一副粗大黑框老花眼镜,一只边框粘着宽胶带的放大镜,成了桑先生的伴侣。没有古籍资料,就在图书馆找,找不到就找人借、托人寻。就这样,修修改改,反复揣摩,二十年如一日。

  终于,这本历经半个多世纪,曾毁于一旦的辞典,要问世了。但桑老还不急于出版,反而斟酌起书中的字句来。这一“斟酌”,便又是四五年。有人不解其中味,桑老一字一顿地说:“书的寿命比人长。倘若书中出现问题,便要尽力为之,决不可留遗憾给后人。”

  2006年,《描写性辞语类编》终于出版了,书中记录了描写性词语6000多条,近33万字,全书分为天、地、人、物、色、光、彩等14部,部下又分为类,类下有组,且每条词语都有注解,有词书可依据。桑先生在前言中写道:写文章有好多方法,其中以描写法更为重要,它能把人或事的形象、情态、特性,活生生地表现出来,使读者有更深刻的感受。

  平生三个愿望

  桑先生不仅在文学上造诣颇高,他的墨宝也是值得称赞的。桑先生从幼年开始写书法,自学笔法,一撇一捺之间,没有模仿任何名家先人,却自成一派。

  1982年,宁波城隍庙重修,有人推荐桑先生来写对联,桑先生当时在书法界并不出名,盛情难却之下,当即提笔写下这样一副楹联“海外珍奇,琳琅满目;华中瑰宝,磊落如山”。从此,桑先生在“江湖”上名声大振,众多惜墨者更是登门拜访,求赐墨宝,络绎不绝。

  桑老曾说过:“我一生有三个愿望,一是全国人民抗战胜利,日本鬼子投降;二是文革后,甄别平反;三是完成《描写性辞语类编》一书的出版。”如今,桑老的愿望都已实现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活着就是胜利。他胜利了。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