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郭巨又遭倭寇两次大的进攻。嘉靖三十二年(1553)五月,倭寇20余人又进犯郭巨。此时,守将黎秀正在远离郭巨的芦花港(今普陀)剿倭,郭巨城内只有几十个守兵,无法与倭寇抗拒。虽第一时间点起烽火,但援兵未赶得及,倭寇烧、抢、杀、掠,郭巨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百姓未及避者惨遭杀害,郭巨城被夷为平地。朝廷命张经总督剿倭军务,倭寇见势逃海。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倭寇500余人分乘大小倭船40余只又来犯郭巨,这一次郭巨驻军早有准备。驻军指挥向桂督用石头、火器杀死倭寇的攻城先遣队30余人。倭寇扎营在大校场,他们用挖坟墓、焚烧城外草屋来发泄攻城的失败。第二天,倭寇不甘心,在夏家山用软梯30余架攻城,守军反击。这时,郭巨城内的百姓也手拿竹竿、锄头、铁耙等奔上城头与守军一起作战,倭寇最终溃败而逃。
五月,由戚继光会同各县官兵围剿逃窜的倭寇,从宁波追至镇海。戚继光派部分兵力到郭巨,军民配合,战于北门外,倭寇伤亡众多。残匪逃至老羊岗,据险扼守,但在戚家军的猛攻之下,倭寇终于不支,窜往峙头,落海而逃。从此倭患才终于告平。
在郭巨抗倭的几大战役中,总台山烽火台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我国东南沿海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见证。因其结构独特,保存基本完整,1997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公布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虾广烽火台:现在的烟墩岗
虾广烽火台的遗址位于白峰镇下阳村虾自然村以西3.5公里,即童家岙以东、虾广岙以西的山咀上。烽火台坐山面海,门朝东南。平面呈方形,立面呈梯形;上边长6米,下边长7米,高3.5米;用乱石砌筑,台面中部内凹。现在顶部已坍塌,上部散落有很多瓦砾、砖块,周围灌木丛生,荆棘密布,但烽火台轮廓仍清晰。据历史文献记载,虾广烽火台是总台山烽火台的下辖烽火台,和总台山烽火台建于同一年,即明洪武二十年(1387)。
现在,虾广烽火台所在的山叫烟墩岗,山脚称为烟墩峙头,也叫烟墩湾,而山外的海涂地带则称为烟墩浦。“毫无疑问,就是因为那里有烽火台的关系,附近才会这样命名。”虾广村村史的编写者王迅川老人说。因为年代太过久远的关系,到底在虾广烽火台上曾发生过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具体已无可考证,可是据王迅川老人所说,烽火台建成的历史却比虾广成村的历史早了整整275年。
“虾广成村于清康熙八年(1662),烽火台却是建于明代的。”王迅川说,一个地方要成为村落,势必是已形成一定规模,拥有一定的人口,并达到一定的经济水平。可是康熙八年之前虾广都未成村,是不是就意味着当时住在当地的人口规模还很小。当然,因为有建烽火台的关系,当时附近肯定是有村民居住,但可能居住得零落分散,“所以我推断,明抗倭时期,倭寇即便进来过这里,也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战役。”
根据史料记载,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盗陈思盼曾引倭寇100余人窜入上阳广头抢劫,作为逃窜的经过路线,可能会途径虾广村,但是否在虾广烧、杀、强、掠,已不可考。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