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北仑
北仑诸多烽火台:沉淀于历史硝烟中的记忆
稿源: 北仑新闻网   2012-09-12 13:39:42报料热线:81850000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我们这个烽火台发挥的最大作用可能就是在总台山烽火燃起之时,顺势施烟点火,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的烽火台。”王迅川说。

  因史料记载不全,虾广烽火台的历史终是无缘呈现,可是由乱石堆成的那斑驳的旧时痕迹,却依然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峥嵘岁月。

  东岙山烽火台、菖蒲山烽火台:战火硝烟未及之处

  东岙山烽火台和菖蒲山烽火台是位于春晓的两个烽火台,去年底经过文物部门考查,是最新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点的。不同于总台山烽火台、虾烽火台及穿山烽火台战火硝烟弥漫,可能因地处山岙的关系,这两个烽火台疑似未遭战争洗礼。

  东岙山烽火台的遗址位于春晓镇三山村唤鸠岙东北侧海拔451.2米的炮台岗山顶。站在山顶上,可以看见东侧的菖蒲山烽火台和东北方的穿山烽火台。烽火台平面呈方形,立面呈梯形;上边长6.8米,下边长8米,高3米;用乱石垒砌,台面中部稍内凹,毁坏严重。台西北侧,有三个用块石垒成的圆形轮廓,直径均约2.8米,很可能当时是用来点燃烽火的。据历史文献记载,该烽火台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根据三山村当地老人所讲,当时的东岙山烽火台可能是与穿山烽火台遥相呼应,通过昼烟夜火,互相接应传递穿山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来犯敌情。

  菖蒲山烽火台应该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不是明朝建成的烽火台。菖蒲山烽火台位于春晓镇昆亭村西北侧海拔465.8米的炮台岗山顶。站在山顶,能清楚地俯瞰梅山港、象山港和佛渡水道水面,也可以看见东南方虾烽火台和西侧东岙山烽火台。烽火台平面呈方形,立面呈梯形;上边长6.6米,下边长7米,残高1.8~2.5米;用乱石垒成,台面中部内凹。墙体规整,台面平坦,除西侧角略有坍塌外,保存较完整。据历史文献记载,该烽火台隶属昆亭寨城,很可能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多是为抗击当时的海上强盗所建。

  除去上述的五座烽火台,区域内有史料记载的烽火台还有梅山烽火台,位于梅山乡里岙村海拔148.9米的烟墩岗,现已损毁严重。小门烽火台,位于白峰镇小门村海拔128米的后山岗。据资料记载,平面呈方形,立面呈梯形,上边长5.2米,下边长6米,高4米。台面中部内凹。司前烽火台,在白峰镇司前村海拔约100米的高山顶。平面与立面形状与前面烽火台相似,上边长8米,下边长9.3米,高3.5米。用乱石垒筑,台面中部内凹,破坏严重。大岙山烽火台,位于戚家山青峙海拔100米的大岙山上。张师山烽火台,位于小港北侧海拔49.5米炮台山巅。竺山烽火台,位于小港北侧海拔9米的竺山山腰上。松止关烽火台,又名嵩子堠,在大榭岛庙山岗。史料记载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关旁曾建兵营。长山岗烽火台,位于大碶街道璎珞村南侧的玉几山(俗称炮台山),与阿育王寺正面相望。建于明初,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四周垒石砌成,周长100米,西侧有一门,相传有大权洞通山下,然今已不可寻。这些烽火台或因历史原因遭受严重破坏,或因地理位置原因一时难以查证,而还未被文物部门调查和登记,这有待于进一步探寻和考证。但作为重要不可移动文物,这些烽火台遗迹应该被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区文化部门表示,在条件成熟时,将把我区现已查证的5座烽火台整体打包,作为海防文化的重要见证,申请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配合区内的森林游步道建设,将烽火台遗址纳入游步道路线中的历史文化景观,将北仑更多的历史文化,展现于众人眼前。可以相信,烽火台遗址如果保护利用得当,必将成为特色爱国教育基地,成为北仑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向世人揭开其深邃的身份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也欢迎广大登山探险和历史文化爱好者能帮助我们一同发掘区内未被发现的烽火台,如有相关线索,可与区文物部门或北仑新区时刊联系。”区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说。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北仑诸多烽火台:沉淀于历史硝烟中的记忆

稿源: 北仑新闻网 2012-09-12 13:39:42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我们这个烽火台发挥的最大作用可能就是在总台山烽火燃起之时,顺势施烟点火,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的烽火台。”王迅川说。

  因史料记载不全,虾广烽火台的历史终是无缘呈现,可是由乱石堆成的那斑驳的旧时痕迹,却依然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峥嵘岁月。

  东岙山烽火台、菖蒲山烽火台:战火硝烟未及之处

  东岙山烽火台和菖蒲山烽火台是位于春晓的两个烽火台,去年底经过文物部门考查,是最新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点的。不同于总台山烽火台、虾烽火台及穿山烽火台战火硝烟弥漫,可能因地处山岙的关系,这两个烽火台疑似未遭战争洗礼。

  东岙山烽火台的遗址位于春晓镇三山村唤鸠岙东北侧海拔451.2米的炮台岗山顶。站在山顶上,可以看见东侧的菖蒲山烽火台和东北方的穿山烽火台。烽火台平面呈方形,立面呈梯形;上边长6.8米,下边长8米,高3米;用乱石垒砌,台面中部稍内凹,毁坏严重。台西北侧,有三个用块石垒成的圆形轮廓,直径均约2.8米,很可能当时是用来点燃烽火的。据历史文献记载,该烽火台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根据三山村当地老人所讲,当时的东岙山烽火台可能是与穿山烽火台遥相呼应,通过昼烟夜火,互相接应传递穿山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来犯敌情。

  菖蒲山烽火台应该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不是明朝建成的烽火台。菖蒲山烽火台位于春晓镇昆亭村西北侧海拔465.8米的炮台岗山顶。站在山顶,能清楚地俯瞰梅山港、象山港和佛渡水道水面,也可以看见东南方虾烽火台和西侧东岙山烽火台。烽火台平面呈方形,立面呈梯形;上边长6.6米,下边长7米,残高1.8~2.5米;用乱石垒成,台面中部内凹。墙体规整,台面平坦,除西侧角略有坍塌外,保存较完整。据历史文献记载,该烽火台隶属昆亭寨城,很可能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多是为抗击当时的海上强盗所建。

  除去上述的五座烽火台,区域内有史料记载的烽火台还有梅山烽火台,位于梅山乡里岙村海拔148.9米的烟墩岗,现已损毁严重。小门烽火台,位于白峰镇小门村海拔128米的后山岗。据资料记载,平面呈方形,立面呈梯形,上边长5.2米,下边长6米,高4米。台面中部内凹。司前烽火台,在白峰镇司前村海拔约100米的高山顶。平面与立面形状与前面烽火台相似,上边长8米,下边长9.3米,高3.5米。用乱石垒筑,台面中部内凹,破坏严重。大岙山烽火台,位于戚家山青峙海拔100米的大岙山上。张师山烽火台,位于小港北侧海拔49.5米炮台山巅。竺山烽火台,位于小港北侧海拔9米的竺山山腰上。松止关烽火台,又名嵩子堠,在大榭岛庙山岗。史料记载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关旁曾建兵营。长山岗烽火台,位于大碶街道璎珞村南侧的玉几山(俗称炮台山),与阿育王寺正面相望。建于明初,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四周垒石砌成,周长100米,西侧有一门,相传有大权洞通山下,然今已不可寻。这些烽火台或因历史原因遭受严重破坏,或因地理位置原因一时难以查证,而还未被文物部门调查和登记,这有待于进一步探寻和考证。但作为重要不可移动文物,这些烽火台遗迹应该被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区文化部门表示,在条件成熟时,将把我区现已查证的5座烽火台整体打包,作为海防文化的重要见证,申请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配合区内的森林游步道建设,将烽火台遗址纳入游步道路线中的历史文化景观,将北仑更多的历史文化,展现于众人眼前。可以相信,烽火台遗址如果保护利用得当,必将成为特色爱国教育基地,成为北仑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向世人揭开其深邃的身份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也欢迎广大登山探险和历史文化爱好者能帮助我们一同发掘区内未被发现的烽火台,如有相关线索,可与区文物部门或北仑新区时刊联系。”区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说。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