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图片新闻 正文

“力邦村,就是我们的家”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0月05日 09:58   【 】 【打印
0

  第二次住进力邦村的尚先生向记者讲述工作生活的感受。

  记者 邵波 王景波 鲁威/文 张峰/摄

  “力邦村就是我们的家;奉化就是我们的家;宁波就是我们的家!”国庆前夕,当记者一行来到奉化力邦村采访时,碰上的村民大多吐露了这样的心声。

  力邦村,其实是个规模不大的社区,坐落在奉化西坞街道,专门供外来打工者租住,因为创出了由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居者自治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在宁波乃至全国都是赫赫有名。

  这几天,它正迎来成立十周年的庆典。10年来,有人在这里生存打拼,有人在这里成家立业,有人从这里走向成功。这是前来宁波务工的外来青年融入第二故乡的一个缩影。

  “力邦村生活让我永生难忘”

  方兴,奉化市辉格金属有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2003年入住力邦村,并担任社区委员。2008年在西坞买房后搬离力邦村。

  这位充满阳光气息的安徽小伙子提起力邦村,顿时兴奋起来:“在力邦,我感觉不到自己是一个外来打工者,在社区里走路,我们是昂着头的,这里没有打工妹、打工仔之类的称呼,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力邦就是我们的家!”曾经去过很多地方的方兴经过比较,觉得力邦最好。

  2003年,23岁的方兴和刚结婚的妻子到位于西坞街道的奉化市辉格金属有限公司打工,并住进力邦村。

  “记得当时我和妻子被安排到4号楼的一套四室一厅的房子居住。我和妻子住一间,另外几间是几名同事居住,每个月只收150元。在食堂吃饭,每天的餐费也只要5元钱,一个月的食宿费才200元左右,和租民房的时候相比,至少省200元以上,舒适又便宜。”方兴告诉记者,“当时我一个月收入才1500元左右。”

  “这之前,我们也在福州、泉州等地居住过,很小的房间,夏天特别闷热,经常在外面吃快餐也挺贵,到企业上班还要走40多分钟的路。住进力邦村后,我们觉得安心多了。”方兴说道。

  “在奉化,你发展如何?”记者追问。

  “在力邦住着,费用不高,而且大家都相互照顾,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因为我的技术好,也比较会吃苦,2004年,我当上了车间主管。”方兴讲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半年后,公司主管看到我在管理企业方面也有一套方法,而且懂技术,于是大胆聘请我为副厂长。”

  “2008年端午节,我和妻子卖掉了家乡的婚房,向朋友借了点钱,在西坞买了90平方米的套房,离企业近,就搬出了力邦。”方兴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他已是两家工厂的厂长,手下几百名员工都住在力邦村,他会隔三差五地到力邦村看看员工。

  “我会常回力邦村来看看”

  在力邦社区十周年庆典晚会上,曾担任过力邦村文艺部部长的曹玲艳参与表演了诗歌朗诵节目。

  “离开力邦后,我还是会经常回来参加这里的活动。”曹玲艳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打开了话匣子。

  2008年,由于个人发展需求,曹玲艳离开力邦社区,进入奉化一家企业担任中层干部,但她依旧关心着力邦的发展,平时一有活动,总有她的身影出现。

  “看来你对力邦的感情很深厚嘛!”记者说。“是啊,到力邦第一天就体会到了家的滋味。”曹玲艳激动地说,“记得2002年冬天住进力邦村的头个晚上,我和老乡陶文娟两人没来得及准备铺盖,正为怎么睡觉发愁,没想到力邦村的领导送来了棉被。这事情不大,但我们对力邦的感情就是在这种小事中积累起来的。”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慢慢喜欢上了社区的工作。先是兼职,后来就到社区做专职干部,我当上文艺部部长,拍过电影《两只蝴蝶》。”曹玲艳自豪地说,“住在力邦的那段时间,让我获益匪浅,收获很多,学到了不少东西。”

  曹玲艳还在力邦收获了自己的幸福。她嫁给了一个奉化小伙,令她难以忘怀的是2007年那场集体婚礼。“那时准备结婚的同事挺多的,于是大家聚在一起,开始策划这场浪漫的集体婚礼。新人的征集、婚车的预订,大大小小的事情,让大家足足忙活了一个多月呢!”曹玲艳告诉记者。

  “现在社区不像以前全都是年轻人,老人和小孩越来越多了。力邦已经从一个宿舍区变成了一个适合老少居住的家园,而里面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谈到力邦十年的最大变化,曹玲艳眼里充满了自豪。

  十年来,力邦村接收了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2800余名农民工,为他们建立了一个美好的家园。

  国务院咨政专家、北大博士生导师汪玉凯在力邦社区成立十周年庆典上说,农民工进城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但大多数农民工却没有在城市里真正扎根,力邦模式的创新点就是让农民工有序步入城市生活轨道,使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也是党建引领社会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

  编辑: 陈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