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海(右二)在天胜佳苑看望喜迁新家的居民。
亲历者讲述
朱升海 海曙区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兼董事长
从胜丰村、胜丰社区,到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朱升海以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身份,见证了十年间胜丰撤村变居(委会)到股份制改革、村民变成股民再变为市民的变迁历程。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回顾这十年,笑称自己“完全就是个农民”的朱升海说,自己为村民们做了三件事,分别是抓经济建设、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再是抓住城市发展契机,打造了一个稳定、富裕的新胜丰。
2000年7月,我被西郊乡派至胜丰村工作。2001年,通过党内直选,我成为了胜丰村的党支部书记。这一年,我29岁。2004年,村里股份制改革变成合作社,我连任了党支部书记,还多了一个头衔:董事长。
看我人年轻,也不是本村土生土长的人,村民们难免暗自嘀咕:跟着这个毛头小伙,能放心吗?在乡里组织的就任第一场见面会上,有村民就开门见山地问我:当了书记,你打算怎么干?我记得自己回答:党建工作,一是组织建设,二是经济建设,说到底就得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细细回想,我当支书的这十多年来,就做了3件数得上的大事。
第一,是抓经济建设。一个村能不能打理好,关键看经济发展得好不好。2001年,我们把村里的仓库、宅地、农田等集体资产做了全面“盘点”,并迅速翻建仓库,包装后重新出租,力争做到收支平衡。10月,我们又选择现在天胜花鸟市场这个位置,批建了一系列工业园区项目。当占地28亩的工业厂房都建好招租,一算收益,当年就可增加300多万元。2004年,合作社的收入已经较以前增加了一倍多。
2006年的时候,我们将以前的工业厂房退出,重新包装“升级”为专业大型的花鸟市场。现在,这块占地60亩,营业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市场,每年收入有近千万元,在浙江省内也数一数二了。单花鸟市场这一个项目,每个股东每年就可拿到1.5万元的分红。
2008年,合作社进行了股份制的深化改革,将总资产分成9个项目并成立二级分社,把经营权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招标的方式包出去。这一“变身”,各项目收益平均提高了20%-30%。2010年,认准生态循环农业的商机,我们借鉴股票上的发起人制度,通过内部招股,在村里的股民中募集到一定资金,在古林租了1000亩地,成立了天胜农牧公司。如果这一模式能成功,我们将带着胜丰股民把投资的触角伸到全国。
十多年来,我早已把自己当成了胜丰村的一名村民,并亲眼见证了它的飞跃。现在,大家日子好了,腰包鼓了。2003年年底,合作社的年收益是480万元,现在这一数字已经到了1800万元;每人的分红,也从当时的5000元,涨到了现在人均2.5万元。
我做的第二件事,是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然,党建工作是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在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先党内、再党外”、“先支部、再大会”的纪律,让党员对一些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大事要先于群众知道。这并不是搞特权,而是一种组织关怀。党员身份待遇的“不一样”,一方面有力地提升了党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让党员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在群众中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党员的信息,总比一般人要灵许多。”慢慢地,村民们都这样说。以前谁是党员,还真不容易看出来,但现在,村民心里都挂着“号”呢。遇到年底要分红了、村里安置房要分配了,村民们都会向党员打听打听。
为了提高党员的比例和作用,我们走了两条路:一是把年轻有能力的党员,放到各级实体经济中去担任负责人,提升威信;二是把群众喜欢的、能力强的非党员人士发展为党员。2004年,合作社举行第一届股东代表选举,31个代表中就有17个是党员。十年里,我们党员新发展了10多人,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我做的第三件事,是抓住城市发展契机,成功地将胜丰村旧城改造。2005年,我们跟市国土局进行洽谈,成为全市首个整村拆迁、进行土地征用的旧城村。2006年,胜丰正式启动了旧村改造,涉及400多户的10万平方米拆迁顺利完成。目前,天胜佳苑、胜丰佳苑、胜丰东苑三个安置小区已经建好,总套数有1000多套。目前,铁路西的拆迁户已安置完,铁路东的拆迁户今年也将全部搬进新居。
现在,村民们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多,每人每年可领村里两三万元的分红,好多村民已经把出国旅游当成了家常便饭……你说这日子,是不是过得越来越舒心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