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新闻网讯(记者 张敛 通讯员 曲星辉 刘财兴)近日,区审计局对全区9个乡镇(街道)的负债状况进行了审计调查,结果表明,我区乡镇(街道)从2008年以来连续四年实现债务“零”增长,不仅甩掉了历年形成的债务包袱,而且建立起长效机制,有效防止了镇街债务“化旧增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为加快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我区各乡镇(街道)一度出现政府“投资热”,造成各镇街负债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2005年6月底,全区镇乡债务总额约为1.36亿元,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农田、水利建设等投入形成的631.1万元政府显性债务;一是对乡镇(街道)因企业转制和担保形成的1.3亿元的资产经营公司债务,成为制约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利因素之一。
面对沉重的债务“包袱”,近年来,我区通过健全乡镇(街道)债务管理制度、完善财政分配体制、实行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抓好经济建设等举措,“四管齐下”积极化解镇街债务风险。
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区先后出台了《宁波市北仑区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北仑区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乡镇(街道)财政监督的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由区财政等部门对乡镇(街道)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在资金来源不能有效保障的情况下,镇街一律不得擅自上项目,从源头上控制镇街政府性债务的发生。
为了防止镇街举债上项目,各乡镇(街道)重点建设项目,如狮子岭隧道及连接线一期、二期工程、小浃江学校、白洋线局部路段改造工程等,均统一由区政府安排资金予以保障。不少镇街干部表示,过去,挖空心思筹集资金保证项目运转;如今,不用再为钱烦恼,可以一心一意抓建设,带着村民们增收致富。
据悉,近年来,我区逐步加大对乡镇(街道)的转移支付力度,保证更多财力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科技等公益事业倾斜。去年区财政等有关区级部门转移支付乡镇(街道)专项资金达9.4亿元。“新农村建设资金大都是区里拨付的。”大碶街道财政所所长钟伟明说,仅九峰山区域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就累计拨款3.6亿元,缓解了街道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
化解和控制负债同样离不开乡镇(街道)政府自身的主体作用。2008年,我区首次将债务管理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作为评价、考核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促使各镇街在化解和控制债务上有所作为。
“政府的成绩不再用花了多少钱,建了多少项目来衡量,而是用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来评价。”区审计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区还将债务管理列入乡镇(街道)政务公开范围,接受区审计部门、乡镇人大和老百姓的监督。
实现“零负债”不但要“节流”更要开源。近年来,针对不同乡镇的不同区位特点、资源条件、发展基础,我区通过优化企业服务,提高三产招商水平等举措,涵养和培植后续财源。以戚家山街道为例,2010年、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41.67亿元、166.05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56%、17.21 %; 2010年、2011年税收收入8.99亿元、1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62 %、 33.82 %。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大大减轻了乡镇财政压力,有效避免了新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