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将父亲的骨灰盒放入海中时万分不舍。(徐能摄)
东经122°,北纬30°,舟山市普陀区海域。
大海上,一艘白色的轮船慢慢减速。四周的围栏内站满了人,个个神色凝重。他们抓起粉红色的花瓣,轻轻撒下。花瓣纷纷扬扬飘向大海。
他们用粉红色的丝带系住粉红色的可降解骨灰盒,将骨灰盒缓缓放入大海,一朵朵浪花簇拥着骨灰盒和花瓣漂向远方……
昨天,由市文明办、民政局主办,同泰嘉陵协办的宁波市首次海葬仪式在舟山普陀区举行。八位普通的逝者,以融入大海的方式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他们“不占子孙土地”的遗愿,由政府出资举办海葬来完成。
他们成为宁波第一批海葬者。
所有的生命,都属于自然
海天相接,碧波相连。
昨天下午1点,舟山普陀区墩头码头迎来了一批宁波客人。
八位逝者的37位亲人,或捧着莲花状可降解骨灰盒,或捧上一束菊花,缓步走上停泊在岸边的轮船。
尤继开、张秀玲、郑可人、陈芝兰、蔡秀花、吕荣平、朱多多、潘岳舫……8位去世于不同年份的逝者,生前素不相识,但他们有共同的遗愿———魂归大海、造福子孙。
亲属们将他们的骨灰坛轻轻地放在设在船舱内的告别大厅正前方,如同8朵盛开的莲花。
轮船驶离码头,驶向辽阔的大海。
“你们已故亲人的精神,就如这些蜡烛一样,虽然平凡,却充满正能量……”告别大厅里,乐曲响起,在主持人低沉的诉说中,亲属手捧电子蜡烛默哀。
“所有的生命,都属于自然,他们热爱自然,最终将生命回归到海洋……”主持人继续诉说着,逝者亲属泪眼婆娑。
头发花白的金福娟老人眼含泪水,她的包里,还装着丈夫郑可人生前写下的遗嘱———丧事安排一切从简,我死后不发讣告、不告知亲友、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放炮仗、不扰民、不做寿衣、将骨灰撒掉……不占活人一寸土地!
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2002年11月的一天,郑可人在医院获知自己肺癌晚期,提笔写下了这份遗嘱。
2003年6月12日清晨,郑可人离世,金福娟没有打扰亲朋,和儿女将他的遗体送到了殡仪馆立即火化,当天就将骨灰拿回家中,等待合适的机会,不占一寸土地安葬。2011年,她为丈夫报名参加集体海葬。昨天,她完成了丈夫的遗愿。
“我和丈夫都是老党员,他从北仑渔业公司退休,我从镇海丝织厂退休,应该带头海葬,不仅可以给子孙后代节约土地,还可以省去子女清明节上坟的麻烦。”金福娟说,她百年之后,也要像丈夫一样,融入蔚蓝的大海。
融入大海,周游世界
泪水涟涟,哀思绵绵。
昨天下午2点,轮船到达位于普陀山的骨灰撒放海域。
人们站在轮船四周的围栏内,将从宁波采集来的花瓣撒向大海,用红丝带将骨灰坛系住,轻轻放入水中。
不管有多少依恋,亲人终要远行,一个个骨灰坛如莲花浮在海面上,在浪花的护送下漂向远方。它们将在一个小时后完全降解,让逝者与大海融为一体。
汽笛长鸣,海葬仪式就要结束了,七只骨灰坛向远方漂去。一位身穿一袭黑衣的姑娘,却久久不愿放开系着骨灰坛的丝带。
女孩叫吕雯靓,是逝者吕荣平的女儿,20多岁。
去年2月,在维科物业工作的吕荣平被诊断为食道癌,他才52岁。他对女儿说,他去世后,千万别将他送到坟墓里,这样,他会被闷死的,要将他的骨灰撒到大海里去,好让他去周游世界。
女儿将爸爸的愿望默默记在心里。去年10月,爸爸去世后,她便给爸爸报名参加海葬。生前劳累,没有机会去旅游,现在,终于可以去周游世界了。
“放吧,放吧,人终要去的。”在大家的劝说声中,吕雯靓松开了丝带。她转过头,扑在了亲人的怀抱,哭泣着。
当她再次回望大海时,发现父亲和另外7位平凡而伟大的逝者,已消失在大海深处。
记者 杨静雅 通讯员 邓天武